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
2010-04-04冀洪峡高建华张燕杨俊峰
冀洪峡 高建华 张燕 杨俊峰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
冀洪峡 高建华 张燕 杨俊峰
目的探讨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及时施行介入治疗来迅速改善患肢血运,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结果本组20例经介入治疗后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肢皮温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行走距离明显延长,静息痛消失,溃疡快速愈合,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可及。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
围介入期;脉管炎;护理干预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 和增生过程的复杂的病理变化,导致动脉失去弹性,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缩小。由于动脉硬化的加重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该动脉的远端供血不足,发生相应部位的缺血表现。即为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l]。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ASO在我国的 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2],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性别:男性13人,女性7人;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13例,伴有麻木、静息痛14例,足趾溃疡2例,坏死2例,皮温改变13例,下肢肿胀4例,足背动脉消失9例,既往史,高血压3例,糖尿病5例,脑梗死后遗症3例,15例(75%)患者有吸烟史,所有病例均行多普勒超声、或ASD造影明确病变部位;腹主动脉、髂内动脉3例,股动脉5例,胫前足背动脉7例,足背动脉5例。平均住院时间10天。
2 围介入期术前护理干预
2.1 心理需要的干预 患者由于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缺乏、疼痛剧烈、行走不便、担心截肢、住院环境陌生等,易产生悲观忧愁、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表现为诸多的躯体和行为症状,如面容悲哀、食欲减退、夜不能寐、全身乏力、血压波动、行为被动依赖或拒绝治疗等。针对上述负性情绪护士应积极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重视交谈、善于倾听,让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宣泄内心深处的郁闷痛苦,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对护士的信任度。耐心解释疾病的原因,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上做到与病人多沟通,生活上多给予关心,耐心解释各种问题,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术前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训练病人正确有效的卧位,检查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备皮,做碘过敏试验。
3 术中干预
3.1 患者面对庞大、生硬的机器,又缺少熟悉的面孔,内心充满害怕、焦虑。有的患者马上对介入产生动摇情绪。介入室护士要主动安慰患者,多和患者沟通,解决疑虑,使其安心接受手术。
3.2 术中疼痛干预 在给大量碘油化疗药时,注意病人的止痛药应用,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是我们的责任。
3.3 出血干预 做好穿刺点的按压,防止血肿形成。
4 术后干预
4.1 肢体干预 患肢平置,术后患者采 取平卧位,患肢自然伸直,穿刺侧肢体制动12h,砂袋压迫穿刺点6h~8h[3],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患肢血运情况。
4.2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介入治疗者因插管损伤血管壁或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尤其是长段闭塞,术前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可使患肢温度降低,告诉患者禁冷热敷,因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对严重缺血的患肢不利;冷敷可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痉挛和建立侧支循环[4],但患肢可予以保温。观察包括足趾的颜色、温度、运动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并做详细记录,每小时观察1次,如皮肤由苍白转为红润,疼痛麻木感减轻或消失,皮肤温暖,摸到足背动脉搏动,表示动脉血流恢复通;若发现肢端青紫、发凉、疼痛、动脉搏动消失等,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4.3 适时侧身 当长时间卧床出现踝背部疼痛不适时,可下肢伸直向患肢翻身40°左右[5]。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
4.4 动脉留置微型导管的护理干预 下肢动脉内留置导管时,要注意导管的固定和通畅情况,防止出血和导管滑脱。保持留置微型导管侧肢伸直仰卧位,不可用力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穿刺部位,大便时不可过度用力,避免增加腹压。20例中有1例导管给药后下地出现出血,并形成血肿。所以导管给药后卧床半小时方可下床。血肿避免使用冷热敷,待血肿自然吸收。在留置导管输液泵输液中,如出现回血,禁止快速加压,避免引起动脉痉挛、收缩,造成动脉栓塞。穿刺部位每日用0.5%碘伏消毒,更换多层敷料以防引起血行感染。在应用肝素或尿激酶动脉置管内溶栓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出血和内 出血情况。
4.5 疼痛的干预 SAO病人疼痛非常剧烈,尤以夜间更明显,因此护士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心,与病人多沟通,多与病人聊天,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有一定效果,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非药物护理干预效果较药物止痛效果稍差,可首先采用非药物护理方法,止痛效果不佳考虑药物镇痛。而对于极度疼痛的患者,非药物护理效果差,肌注杜冷丁镇痛效果满意[6]。临床对于该症患者使用止痛剂基本不过分限制,以免疼痛引起动脉痉挛[7]。
4.6 抗凝药物使用的干预 患者连续应用肝素或肝素钠抗凝及抗炎治疗,并口服阿斯匹林、华法林等抗凝祛聚药物,因此,应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向患者解释各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严格掌握药物用量。经常查看皮下及粘膜、血牙龈有无出血,穿刺处有无渗血。注意观察患者神态及排泄物的颜色,判断消化道有无出血倾向。发生异常及时汇报,防止意外发生。17例中2例出血。并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变化调节用药。出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7 合并症的护理 此类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并存在颈动脉狭窄等,因此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特征的变化,加强对输液输血管理,输液速度对心肺疾病患者易慢。应注意饮食指导并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定时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5 健康指导干预
出院后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以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指导患者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保证用药剂量和时间,不可自行改变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剧烈运动。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危险因素或疾病,ASO的三大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可收缩血管,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液黏促使血栓形成;酒精不仅对神经系统和肝脏有损害,还可导致动脉硬化[8]。因此ASO病人要严格戒烟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严禁吸烟,指导病人拟订食谱,忌食辛辣及胆固醇高的食物,适当控制饮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穿宽松鞋袜,经常更换,避免摩擦和受压。注意手、足保暖,避免足部损伤,避免用冷水、温度过高的水洗脚。定时复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科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仅能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程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的狭窄、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血管内膜剥脱、人工血管置换、旁路重建手术创伤大、风险大,尤其不适宜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通过护理干预达到了保肢,静息痛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全方位的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1]李兆亭,阮长乐.实用普通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99-403.
[2]Stereker EPK,Boss IBL,Cottmarm D.Femoropoliteal artery stent placement:Evaluation of long—term success.Radliotogy.1997.205:375.
[3]辛绍伟,王婵娟,张蕾,综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2, (6):758.
[4]李琪,李翠萍.血管扩张成形术加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1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15.
[5]张连瑞,钱建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值手术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1999.
[6]郑瑞玉,伍淑文,罗晓梅.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O05,11(23):22-23.
[7]陈玉琼,吴慧垫,白瑞球.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患者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7):1173.
[8]刘丽萍,黄淑芳.健康教育在动脉硬化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3,17(2A):140.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vasculitis circuit
intervention
JI Hong-xia, GAO Jian-Hua, ZHANG Yan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 Hospital, Hohehot 01001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ji1881@126.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vasculitis circuit received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work. Method The 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was done to rapidly improve limb blood circulation,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of life. Results 20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the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s,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limb skin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disappeared or significantly longer walking distance, rest pain disappeared rapidly healing ulcers, foot or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ulse accessible.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may reduce patient suffering.
around the intervening period; vasculitis; nursing interven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1.034
内蒙古 010017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介入放射科(冀洪峡高建华 张燕 杨俊峰)
冀洪峡 E-mail:ji188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