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冬春果菜育苗常发问题及防治(上)
2010-04-04郑世发
郑世发
冬春季在塑料大、中棚中育苗的果菜类蔬菜主要有茄果类的番茄、辣椒、茄子;瓜类的黄瓜、冬瓜、瓠瓜、丝瓜、苦瓜及西瓜、甜瓜等;豆类的菜豆、豇豆、毛豆、扁豆等。现将冬春季塑料大、中棚育苗期间易发生的问题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苗期病害与虫害
1.1 苗期病害
主要是幼苗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番茄早疫病、瓜类枯萎病等。
①幼苗猝倒病 由真菌瓜果腐霉侵染引起,在温度15~16℃时繁殖较快,30℃以上受阻。多发生在幼苗真叶未展开前,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前两种表现为种子播下腐烂、不发芽或者种子发芽后胚芽及子叶尚未出土,死在土中,在苗床上表现为缺苗。第三种症状是猝倒,幼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呈线条状,地上部迅速倒伏,子叶仍呈绿色。床土潮湿时,常在病苗或地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早春苗床低温,床土过湿,不利幼苗生长,抗病力弱,易发生猝倒病。
防治方法:a.苗床处理。播种前,苗床要浇透一次底水,一般深17~20 cm。待水渗透后,床上再铺一层营养土,进行床土处理。按1 m2用2~3 g 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配成1 000倍液充分喷湿培养土,待地面床土稍干后,即按常规方法播种。也可以按1 m2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制剂8~10 g或用32%多·福 (毒菌敌)可湿性粉剂10 g,细土10~15 kg拌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取1/3药土撒在床面上作垫土,继而把种子播上,然后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使种子夹在上下层药土间。播种后至出苗前不再浇水,但需保持上层土壤湿润。b.加强苗床管理。幼苗出土后,真叶开展前,喷水要细,次数要多,保持床面不干即可。切勿大水浇泼。床面渍水,易诱发猝倒病,要及时在床面上撒干细土吸潮。苗床适当通风,防低温和高温,防幼苗徒长,白天床温控制在10~15℃,夜间保持在10℃左右。c.在苗期临时发病或发病初期,及时拔出病株并喷药防治。药剂可以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 m2用药量为2~3 g,每7~10天喷洒1次,共喷2~3次。也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喷施。
②幼苗立枯病 由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能在土中存活2~3年,发育适温20~40℃,最高温42℃,最低温14~15℃,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直接侵入为害。此病多在苗期真叶开展后发生。初在幼苗茎部发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茎上下左右扩大并凹陷,最后病株茎基部收缩,整株枯死,但不倒伏,在病斑上常有褐色蛛丝网状霉,但不很明显。温暖多湿,苗床通风不良,幼苗徒长,生长衰弱,均易引起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a.苗床处理参照猝倒病;b.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间苗、移苗、培育壮苗;c.喷洒杀菌剂,可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喷施1次,视病情连喷2~3次。也可用铜铵合剂,每份加水200 kg,隔7~10天喷1次。铜铵合剂的配法,取硫酸铜10 g,加碳酸铵或碳酸氢铵500 g搅匀,密闭即成。
③幼苗灰霉病 由真菌灰葡萄孢侵染所致。发生适温23℃,最低温度2℃,最高温31℃,此外,分生孢子萌发和产生还需要高温的环境条件,本病只为害幼苗地上部,幼茎被害呈水渍状缢缩,继而变褐,其上端向下倒伏,俗称“软腰”。叶片被害呈水渍状腐烂。无论发生在茎上还是叶片上,表面都密生一层灰色霉状物。早春温度低,幼苗长势衰弱或遭受冻害,抗病力弱,而分生孢子在低温条件下仍能萌发,因此春季连阴天气,低温苗床内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a.加强管理。苗床或塑料大、中棚,温室内要适时通风排湿,保温防冻,提高幼苗的抗病力。b.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等,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2~3次,
④番茄早疫病 由真菌茄链格孢侵染引起,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28℃,最高温度37~45℃,最低温度1~2℃。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以苗期发病为主,茎叶等均能感染。幼苗在接近地面的茎部开始发病,逐步向上发展,侵染叶片和幼果。叶片病斑近圆形至圆形,褐色至黑褐色,有同心纹,边缘有或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叶片枯死。苗床通风透光不良,秧苗受到机械伤害,低温多雨天气,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a.种子消毒。可用55℃温汤浸种10 min,注意不断搅拌;b.选用无病的培养土育苗,进行床土消毒。播种或移苗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喷洒床土,以湿润为度,再盖上塑料薄膜进行熏蒸3~4天,但必须在播种前或移苗前2~3天将薄膜揭去,使药液充分散发,才能播种或移苗。c.喷洒杀菌剂。于发病前可用0.2%~0.2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3~4次,发病期间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或64%恶霜锰锌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视病情7~10天1次,连续4~5次进行防治。
⑤瓜类枯萎病 由真菌尖镰孢子侵染引起。主要随病株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过冬,种子及有机肥带菌,是此病初侵染源。病菌侵入主要途径是自然裂口和根部伤口,也可直接从根毛侵入。附着在种子上的分生孢子,在种子发芽时直接侵染幼根,或在土壤中腐生一段时间后再入侵。本病发病温度范围4~34℃,最适温度24~28℃,苗床土酸性,土面板结,苗床低温和潮湿(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容易发病,以侵染黄瓜、甜瓜和西瓜为主。种子发芽时得病,常在土中腐烂。幼苗染病,子叶枯萎下垂,茎基部呈黄褐色,收缩或呈立枯状。大苗染病,茎基部黄褐色,整个秧苗先是衰弱发黄,似缺氧症状。以后中午枯萎,晚上恢复,经过几天后死亡。发病不很严重的虽不死亡,但后期的生长受到抑制。无论是幼苗或是大苗,最后都出现根部腐烂,常纵裂很容易拔起。如纵切病茎,其维管部分变褐。潮湿时,病部表面常有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有时被害部分还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
防治方法:a.选用抗病品种,以无病新土育苗,播种前种子消毒,可用55℃温汤浸种10 min,不断搅拌。b.嫁接换根防病,常用的砧木有云南黑籽南瓜、葫芦等,采用靠接、插接等方法进行嫁接,嫁接后要保温保湿,控制温度白天为28℃,夜间为1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90%,经10~15天嫁接苗成活后,切去接穗的根和砧木的子叶,然后进行正常的管理。c.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 0.3~0.5 kg,隔 10 天 1 次,连续防治 2~3次。
1.2 苗期虫害
主要害虫有蚜虫、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
①蚜虫 蚜虫一旦发生,常密集在秧苗嫩叶的背面或心叶吸食汁液,使叶片皱缩发黄,秧苗生长停滞,严重时使秧苗萎蔫、以致枯死。蚜虫还能传播病毒病、为害损失更加严重。春季发生较多,但冬季在温室及塑料大、中棚内也有发生和为害。
防治方法:由于蚜虫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须及时防治。一般以药剂防治为主,常用的杀虫剂有40%氰戊菊酯6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等。喷药时应注意对准叶背,将药液尽可能喷到蚜虫上。在塑料大、中棚或温室中可选用杀蚜烟剂,每棚(6 m×30 m)100~150 g,分散2~3堆、用暗火点燃、冒烟后密闭数小时,杀蚜效果也比较好。此外还可以用银灰色薄膜避蚜。
②蛴螬、蝼蛄 蛴螬是地下害虫金龟子的幼虫,在苗床中取食萌发的种子,或直接咬断秧苗的根或茎,造成缺苗。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中咬食种子和幼苗,或将幼苗的茎咬断,使秧苗死亡。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为害,可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50%辛硫磷 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浇灌或喷洒。同时注意育苗用的床土应是经过长期堆制的培养土,要保持床土相对干燥,避免使用未腐熟的厩肥等。由于蝼蛄能在地面活动,还可用毒饵诱杀。即用米糠、麸皮、菜籽饼、豆饼或棉籽饼等炒香,加90%敌百虫10倍液制成药团,一般每1 m2放4~6个药团。
③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幼虫为害秧苗,3龄以前的幼虫,昼夜吃食秧苗的嫩叶和心叶,3龄以后,白天潜伏在表土中,夜出为害。尤其以清晨为害最凶。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咬断,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度为 13~25℃。
防治方法:铲除杂草,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和食料来源。毒饵诱杀4龄以下的幼虫,即用90%敌百虫10倍液拌鲜草或麦麸等,夜间撒于秧苗周围。也可用药剂防治,3龄以下幼虫可采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 000倍液喷洒。
2 幼苗沤根、烧根及“寒根”苗
2.1 幼苗沤根
幼苗老根褐色,不发新根,地上部叶片变黄或叶缘焦枯、病苗容易拔起。幼苗沤根是由于光照不足和高湿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育苗期间连绵阴雨,温度下降,苗床土温过低,土壤含水量高,新根停止生长,地上部生育迟缓,根系腐烂。
防治方法:重点是加强育苗期间的土温管理,避免苗床过湿,正确掌握揭塑料薄膜和通风换气时间。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加温育苗。控制苗床温度不低于12℃。幼苗沤根发生后要及时在苗床上撒干细土或干灰,控制苗床浇水,阻止继续发展。同时可喷洒油菜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提高土温,降低湿度,使秧苗尽快发出新根。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日常管理,必要时还可喷生根剂。
2.2 幼苗烧根
已发生烧根的秧苗,根尖发黄,须根少,没有新根发生,但不腐烂,茎叶生长缓慢,叶色暗绿无光泽,心叶皱缩,植株矮小,严重时可成片或全部死亡。秧苗发生烧根是由于土壤干燥,肥料过多或使用没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防治方法:施肥量一次不能过大,浓度不能太高。秧苗的施肥,浓度要低,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如果发生烧根,应及时浇水稀释,减少烧根的程度。另外,床土要保持湿润,避免过于干燥。
2.3 “塞根”苗
由于苗床长期温度太低,因此,幼苗根小、根少,不易发生新根,造成幼苗矮小、茎细、叶小,导致花芽分化不正常,易落花落果,定植后还苗慢。
防治方法:改控苗为促苗,供给秧苗以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促进秧苗生长,运用酿热温床或电热温床育苗较好,利用冷床育苗时,尽量提高苗床的气温和地温,适当炼苗。如果发生寒根苗的情况后,适当采取提高床温,并适当浇水等措施,促其恢复生长。
3 子叶“带帽”(种子壳)、“吊干”芽
3.1 子叶“带帽”
即幼苗在出土时,出现种皮夹住子叶,种皮不能顺利脱落,形成幼苗顶壳出土的现象。出现这类幼苗一般瓜类大粒种子比较多些,但番茄、辣椒等比较小粒的种子也有发生。由于子叶被夹住不能顺利脱壳,不仅会使子叶变为畸形(扭曲、叶缘形成缺刻等),同时妨碍了幼苗的光合作用以及叶子的生长,使幼苗营养不良,成为弱苗,如不及时人工辅助脱壳,不久就会出现死苗,对幼苗为害极大。
主要原因:①种子成熟度不足,储藏过久,或受病虫为害,使种子的生活力降低,出土时无力脱壳。②播种太浅,种子尚未出苗,使种皮干燥发硬,往往不能顺利脱壳。③覆土太薄或覆土的容重太轻,压力太小,不能固定,也会使幼苗带壳出土。④瓜类种子播种时如果种子平放,则种子经受的土壤压力较大,种皮吸水均匀,出苗时子叶能从种皮里脱出来。如果把瓜籽竖放插入土中,瓜籽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较小,经受的土壤压力太小,加上接近土表面的种皮干燥,整个种子吸水不均匀,有时也会造成顶壳现象。
防治技术:选用优良品种,特别是选用成熟度高的种子。良种选出后要经过挑、晒、拣,把坏的瘪的和受病虫为害的种子挑拣出去,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瓜类种子平放,覆土适当,覆盖地膜保墒,出苗期在苗床上第二次覆土,一方面保墒,另一方面增加压力,使种子顺利脱壳,发现顶壳出土的幼苗,及时进行人工辅助脱壳。
3.2 “吊干”芽
当播种前苗床底水浇得不足不透,床土有坷垃,播种后的幼芽发现有的变黄、有的萎缩、有的 “干尖”、有的整个芽干枯,严重影响出苗。
防治技术:①铺床土时结合平整床土稍加压实,以便浇底水时很快下渗,如浇水过急,有水渗不下去,稍停一会儿待水渗下后再补浇一些。②播种前浇底水,渗透8~10 cm为宜,播种后盖种子的土不宜太干,既松散又带潮气的土为最好,同时盖土厚薄要适宜,瓜类和豆类种子稍盖深些,盖土厚1.0~1.5 cm,其他种子宜浅些,一般1 cm左右。盖土后覆盖地膜,保持床土湿度,提高地温,使盖种子的土面不形成硬壳,避免出现“吊干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