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豆角的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防治
2010-04-04苏宁赖廷锋郭松华朱栩
苏宁 赖廷锋 郭松华 朱栩
豆角是豇豆的别名,是合浦县重要的蔬菜作物,常年复种面积 1.3 万 hm2,667 m2产量 1 500~2 000 kg,高产的达3 000 kg,产值超过1万元,是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新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我县农业部门一直采用“一防二治,以防为主,防治兼并”的综合防治原则,主导使用无公害低残留的农药防治豆角的病虫害,因此近几年来外销的豆角没有出现如海南“毒豆角”事件,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指定我县豆角为特供产品。由于老豆角产区农户连年种植,重茬地块增多,致使病虫害发生严重。下面介绍我县如何无公害、低残留、有效地控制豆角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豆角安全、高产、优质的生产目的。
1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1 锈病、白粉病
锈病在阴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和流行,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零星褪绿黄白色斑点,后斑点逐渐增多,甚至密布整片叶面,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点,用手触摸有红褐色像铁锈的粉末脱落。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见叶背有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上面覆盖一层稀薄白粉,后病斑沿叶脉发展,白粉布满全叶,严重的叶面也显症,致叶片枯黄,严重破坏植株的叶绿素,影响了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引起大量落叶。
锈病属于担子菌门真菌,白粉病属于子囊菌门真菌,几丁质是真菌中的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是构成这3种真菌细胞膜的最重要组分,并参与许多新陈代谢活动,而绝大部分防治锈病、白粉病的杀菌剂作用机理都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阻止形成几丁质,破坏细胞壁的结构;同时也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还原作用,破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使其难以形成细胞膜。因此可以使用同一种药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达到“一药兼治两病”的目的。
锈病、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25%三唑酮 (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2~34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或用30%醚菌酯悬浮剂30~50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或用18%戊唑醇微乳剂1 500~3 000倍液喷雾;或用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喷雾。
1.2 枯萎病
由于老豆角产区农户连年种植,重茬地块增多,因此豆角枯萎病近几年在我县发病逐年加重,病株率一般在30%左右,重病田高达40%以上,对产量影响很大。植株发病后,叶片变为褐色,叶脉与靠近叶脉的叶肉组织变黄,以后全叶枯黄脱落。病株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很少,后期病根变色腐烂,容易拔起,引起全株枯萎死亡,剖视病株茎秆,维管束呈黄褐色。此病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花期开始症状明显,结荚盛期植株开始大量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根据豆角枯萎病的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并通过土壤传播的特性,要实行轮作制度和土壤消毒:与非豆科作物进行3年的轮作或水旱轮作;整地前施生石灰100 kg/667 m2进行土壤处理。
②药剂防治。叶片初现症状就要施药防治。药剂可用70%甲基硫菌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40%多·福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0%西瓜重茬剂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以上药剂与0.2%磷酸二氢钾液配成混合液,每株用药液250 g灌根茎基部,7~10 天 1 次,连灌 2~3 次。
1.3 疫病
我县处于桂南地区,雨天多,湿度大,雨过天晴快,易发此病。疫病主要为害豆角的茎蔓和叶片。茎蔓染病,多发生在节部附近,特别是近地面处多发生,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浸状不定形暗色斑,后绕茎扩展致茎蔓呈暗褐色缢缩,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周缘不明显,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斑,表面也生稀少白霉。
防治方法: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120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20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或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40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
1.4 病毒病
以秋豇豆发病较重。病毒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以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呈“狗耳朵”状,发病严重的病株生长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
防治方法:蚜虫和螨虫是主要传播植物病毒的媒介,因此防治病毒病的同时要兼治蚜虫和螨虫,特别是干旱年份,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可选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0%苦·硫·氧化钙水剂2 000倍液+氨基酸类叶面肥混合液;或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0%盐酸吗啉呱·乙酸铜+宝叶面肥喷雾,在发病初期喷施全株,连续施药3~4次,每隔7~10天用药一次。此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2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2.1 蓟马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豆角的花、嫩芽和心叶等幼嫩组织部分,豆角花朵被为害后留下灰白色的点状食痕,为害严重的花瓣提前凋谢,影响结实和产量。高温干旱有利于蓟马的大发生,多雨季节发生少。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根据蓟马趋蓝性,防治蓟马可用蓝色的粘板悬于作物田间,能大量诱捕,减少成虫数量;气温干旱时,结合使用冲施肥用跑马水的方法灌施田块可减少虫口的密度。
②药剂防治。成虫活跃、善飞、怕光,把卵产在植株组织里,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防治较困难,可采用如下药剂交替使用:3%啶虫脒乳油 40~50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或48%噻虫啉悬浮剂7~14 mL/667 m2对水60 kg喷雾;或36%阿维吡虫啉2 500倍液防治;或6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防治。
2.2 潜叶蝇
以幼虫潜入叶里为害,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形成“鬼画符”状的曲折隧道,虫道终端对着光照可看见浅黄色的虫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植株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根据潜叶蝇的趋黄性,可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潜叶蝇成虫,每667 m2均匀插挂粘虫板20块。
②药剂防治。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药液要着重喷洒在叶背。幼虫为害初期,应选择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可选用11%阿维·灭蝇胺乳油1 000倍液,或用40%灭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连续喷施 2~3 次,用药 2~3 天后查看受害叶片,对光发现虫道终端已变黑,说明虫体已被杀死。
2.3 豆荚螟和夜蛾类害虫
豆荚螟成虫产卵有很强的选择性,大多数虫卵产在花蕾和花瓣上,幼虫为害花果,被害花朵提前凋谢。防治豆荚螟虫害应采取“治花”的策略,最佳用药时机在始花期至盛花期。从始花期开始,每次盛花期应连续用药2~3次,隔2~3天喷1次,早上7:00~10:00 花朵盛开时用药,效果最明显。
夜蛾类害虫较难防治,初孵幼虫群集取食,幼虫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高龄虫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除了为害叶片外,还蛀食豆角的花朵,造成花朵提前凋谢,不能结果。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根据夜蛾类害虫及豆荚螟的趋蜜性可用糖、醋、酒各 1份加少量敌百虫和水10份与剪短的稻草拌匀,晚间放在田头地畦进行诱杀。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25%丁醚脲乳油2 000~4 000倍液;2.2%甲氨基阿维菌素甲酸盐(两重天)乳油120 g/667 m2对水60 kg喷雾。
3 小结
由于豆角的病虫害较多,用药频繁,为减弱病虫害的抗药性,建议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或合理地混配使用,可适量加有机硅增效剂以增加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