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的护理
2010-04-04赵娜
赵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气分析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血气分析在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监护更为重要。
1 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物品准备
1.1 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 血气分析时不同质地的注射器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其结果有明显影响。通过实验,2m l注射器比5m l注射器死腔量小,当采血至2m l时肝素与血之比约为1:20,且2m l注射器针芯较轻,当针刺入动脉后,血液进入针筒较快,这时不需抽拉注射器的针芯造成负压,因此气泡不易混入。关于针头的选择,我们认为7号针头最佳,其优点为7号针头对组织及血管损伤较小,而8号针头、9号针头对组织及血管的损伤较大,6号针头则太细。
1.2 抗凝剂用量与浓度的选择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需加适量液体肝素抗凝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标本分析结果。使液体肝素,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肝素用量,以减少标本的稀释,把吸入针筒的抗凝剂尽量排出,肝素的浓度必须足够低,标本的最终浓度要在50U/m l。
2 血气分析采集标本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采血部位(桡、肱、股动脉),需避开输液侧的动脉;严格的隔离空气,患者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保存在4℃环境中,但不得超过2h;吸氧者若病情允许可停止吸氧30m in后再采血送检,否则应标记给氧浓度与流量。
3 动脉血管的选择
3.1 股动脉垂直穿刺法 是最传统、最早采用的方法,因股动脉较粗,动脉压力相对较高,手感搏动强烈易见回血,成功率高,但要求患者平卧位,且被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收肌结节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以腹股沟韧带下1.5~2.5cm处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摸清股动脉搏动,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针,针尖对准股动脉中央,刺入血管予以固定,取动脉血2m l,立即将针头斜面刺入胶皮塞内送检,穿刺点用无菌棉球重压5~10m in,避免揉搓。
3.2 对于以下几种情况不易选择此方法
3.2.1 呼吸困难患者 此类患者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且腹式呼吸明显,这就给穿刺者造成困难,成功率低。
3.2.2 肥胖患者 此类病人皮下脂肪厚,如果注射器针头不够长,不能进入病人血管内,则成功率为零;还有此类病人腹部膨隆遮挡穿刺部位,给护理人员操作造成困难,需要助手密切配合才能成功,成功率较低;且此方法需暴露患者隐私部位,病人不乐意接受。
3.3 股动脉角度穿刺 常用于儿童,因儿童皮下脂肪薄,血管细,垂直穿刺仅针的斜面在血管内,抽吸时易滑出血管导致采血量不够而失败。而采用斜角进针避免了上述情况,成功率高,进针方向与皮肤呈30ο~40ο角。
3.4 动脉斜角穿刺 此方法不苛求患者体位,又不暴露隐私部位,患者乐意接受。穿刺点位于掌横纹上方1~2cm的搏动处。患者应将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用已消毒的左手食指、中指,触桡动脉搏动的准确位置,使动脉在手指的下方,在食指的动脉搏动处进针,桡动脉穿刺的进针方向为逆血流方向,与皮肤呈20ο~30ο角。
3.5 动脉直角穿刺 动脉直角穿刺时,患者手臂自然平放于床上,常规消毒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处,定位以桡动脉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0cm,再向肘的方向移动0.5cm,在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定标点快速垂直进针。但因桡动脉血管细,手感搏动不太明显,必须靠临床多年经验积累才能一次成功,成功率不是最高。
3.6 动脉垂直穿刺 动脉是腋动脉越过背阔肌下缘的后续动脉,伴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深部,穿刺上肢外展,掌心朝上,在肘窝下肱动脉位肱二头肌腱的内侧可触及其搏动,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此方法不苛求患者体位,也不暴露隐私部位,患者乐意接受,且肱动脉比桡动脉粗,垂直穿刺针头与皮肤呈90ο角。穿刺方法同桡动脉。
3.7 抽血后及时送检 因为在常温下,标本中的红细胞代谢要消耗氧及产生酸性产物,这样就会使pH下降,PaCO2上升,PaO2下降,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标本最好在15m in内送检,若不能做到,应将标本储存在0~4οC的冰箱中,但在测定前要在室温中放置数分钟,即使这样保存也不宜超过2h,否则对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4 血气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4.1 气泡 因气泡会影响血气的pH、PaCO2、PaO2的检测结果,空气气泡应低于5%。
4.2 采血量及肝素浓度 最终浓度为50U/m l。
4.3 采血位置 采血的动脉如有输液,就可能发生溶血及稀释,使K+升高,Ca2+降低。
4.4 标本混匀程度 不允许混匀,会增加凝血的发生,从而影响血色素和血细胞压积结果的准确性。
4.5 标本送检时间 PaCO2、PaO2和乳酸的检测必须在15m in内完成,其余项目如pH、电解质、BUN、血色素、红细胞比积和血糖的检测要求在60m in内完成。
4.6 标本的储存 血气标本在冰箱内保存不超过2h。
5 护理
5.1 心理护理 患者对动脉穿刺了解较少,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向患者解释血气分析对诊断治疗的重要性,介绍穿刺的方法及疼痛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使其消除恐惧心理,尽量减少疼痛,避免因疼痛而情绪紧张,过度的呼吸或屏气,影响血气分析的准确性。
5.2 疼痛的护理 指导患者放松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穿刺时要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减少局部牵拉,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5.3 局部出血的护理 穿刺前选择好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形成局部血肿,对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5.4 局部硬结的护理 与静脉穿刺的道理一样,避免在同一部位穿刺过多,就可防止硬结的发生,已发生者应局部热敷、理疗等,平时操作应严格无菌技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1]崔佳音.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33.
[2]刘菊香,王晓涛.5号头皮针在桡动脉穿刺采集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