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

2010-04-04王文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校本辅导员管理工作

王文峰

(重庆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系,重庆400067)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职业认同度低、工作归属感缺失、工作周期短、流动性大、敬业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尽快实现高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不断提升高职辅导员岗位的存在价值和深层内涵,努力建设一支精干、专业、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而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

一、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途径,是以学校为本的培训,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是相对于传统的以高等教育机构或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本的教师培训而言的。从辅导员角度来说,校本培训就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资源,为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对本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培训资源,对本校辅导员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由于自身办学目标、办学实力、学生特点、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影响,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显得更加紧迫,意义也更加重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高职院校来说,这是促进高职院校抓住机遇长远发展的必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愈来愈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增强教育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针对本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长期而有效的校本培训工作,努力建成一支精干、专业、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始终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从学生角度来说,这是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高职学生由于层次复杂,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而且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社会阅历浅,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因此,在进入大学后普遍会在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迷茫和困惑。加之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竞争交汇,价值观多元并存。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很难避免他们不误入歧途。这就需要高职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不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而这些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养成,校本培训是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从辅导员自身来说,这是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这样那样一系列突出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虽然教育部出台的多个文件对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角色进行了准确定位,但是,对于辅导员“办事员、勤杂工、消防队、保姆”角色的传统认识仍然在很大范围内有着影响。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明显。解决的办法在于进一步挖掘辅导员岗位的存在价值和深层内涵,实现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真正提升辅导员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这需要将校本培训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之中,使辅导员由“日常事务”管理转向“专业事务”管理,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的专家能手。

二、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重视不够

虽然教育部早已对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角色进行了准确定位,但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岗位角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他们重视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扮演的“办事员、勤杂工、消防队、保姆”等事务性角色,却忽视了辅导员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所担任的专业性角色。因此,除了组织辅导员参加每年由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实施的短期培训外,对辅导员应具备的、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长期校本培训却没有继续开展下去,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也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缺乏系统规划

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相应的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但培训的组织者主动意识不强,因而在具体操作上多以走走过场搞搞形式为主,对培训缺乏系统规划,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考核评估方面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科学体系。因而,很多时候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却没有达成相应的培训目标。

(三)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要保证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开展,严谨规范的制度建设是必须的。然而,当前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活动普遍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在计划制定、人员组织、课程安排、过程管理、考核评估、经费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校本培训的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了培训工作的无序性和表面化。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加强校本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重视通过制度力量来保障辅导员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开展。

(四)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

目前开展的辅导员校本培训,无论是岗前培训还是在职培训,都主要是进行知识性内容的培训,而非工作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并且缺乏明显的高职教育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也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考察、情境感受、拓展训练等实践培训方式。高职辅导员工作领域已由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规划指导、人际交往甚至情感问题等,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性内容,更要掌握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技能和方法,而这些技能和方法更多地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来获得。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

(一)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应用于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构建,核心就是要以辅导员为本,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辅导员岗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现实需要为本,基本要求是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置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制定并全面落实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计划,进一步深化高职辅导员全面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为高职辅导员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三个阶段、六个环节

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需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辅导员为本,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辅导员岗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现实需要为本,由学校层面着力,从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考核评估三个阶段入手,做好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师资确定、培训形式及内容方式的安排、保障体系的运转、考核评估机制的建立等六个方面工作,要充分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最终形成独具高职特色的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

作为整个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的首要一环,在制定周密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之前,我们必须以“以人为本”为本,对高职辅导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培训需求分析主要从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方面开展。高职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也应以这三个方面为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学校发展战略、办学定位、学生特点、辅导员岗位职责、工作素质与能力要求、自身素质与能力现状等因素的分析来确定本校辅导员培训需求状况,为高职院校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员校本培训计划奠定基础。

2.培训对象选择

由于高职辅导员队伍在专业情况、职业年龄、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因此,培训工作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严重影响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在校本培训计划中,培训对象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何种人员参加何种层次的培训等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及其所带学生的特点将辅导员分成不同的类别。在分类的基础上,做好各类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学有所需,真正达到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培训目标。

3.培训师资确定

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校本培训的最终效果。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完善培训师资队伍的选拔、聘用、监督、考核、保障等机制建设,积极聘请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参与校本培训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学科领域中的专业和经验优势。同时,要打破常规的“校本”观念,结合实际需求,广泛利用校内校外各种培训资源,充实培训师资队伍,切实保障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4.培训形式及内容方式的安排

要积极探索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的校本培训形式。坚持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积极组织高职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同时,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展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内容方面应根据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因地制宜地确定。总的来说,高职辅导员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职业发展与规划能力、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计方面,应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职业发展与规划能力、辅导员岗位认识与角色定位、教学科研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除此之外,还应该凸显高职特色培训内容,如高职教育背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特点、高职改革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在培训方式上,除了运用专家授课、分组讨论等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案例研讨分析、角色扮演、管理游戏、行为模仿等多种实践性方法实现培训内容的有效传授。

5.保障体系运转

高职院校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考核评估等几个阶段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首先,尽快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体系正常运行的一系列机构、人员、时间、经费、课程、考核、评估等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使校本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开展。其次,对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给予各项政策支持。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双重身份管理体制,给予辅导员双轨晋升的倾斜政策,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一批校本培训考核优秀的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硕士、博士学位和参加业务进修;组建辅导员学术研究团队,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奖励基金,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活动;组织辅导员学习考察、学术交流、研讨,提供经验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工作平台等。

6.考核评估机制的建立

校本培训体系必须在培训结束后对其效能进行考核评估,以实现有效的管理效果和回馈反应。这要求我们必须制订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考核机制和质量评估标准并形成相应制度,加强对辅导员校本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首先,在辅导员校本培训结束后,组织相关测试,以考核他们对于培训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其次,设计辅导员校本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对辅导员的培训感受、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征询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建立辅导员长期跟踪调查机制,调查通过相关培训,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行为、工作效率等是否有了显著提高,以帮助我们随时对校本培训进行适应性调整。

总之,高职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要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以辅导员为本,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辅导员岗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现实需要为本,对校本培训体系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灵活的设计,实现培训的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最终达到促进高职辅导员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虞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之分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4]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缺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5]于维涛,许家勤,阎轶佐.适应学校发展战略的校本培训体系建构[J].新课程研究,2008,(2).

[6]肖争鸣.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校本培训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3).

猜你喜欢

校本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