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调查表的初步研制
2010-04-03王克穷马娟刘智斌于明洋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2000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王克穷,马娟,刘智斌,于明洋(1.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2000;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胃癌调查表的初步研制
王克穷,马娟,刘智斌,于明洋
(1.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2000;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目的研制出能够客观反映胃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能够建立其证候诊断标准的调查表。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病案回顾性调查相结合之法,遵循实证法的量表编制思路,明确研究对象及目的,确定了调查表的基本结构;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选择了条目池并对条目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借鉴生命质量量表对症状进行分级与量化。结论该调查表的研制,能够揭示出胃癌中医证候特征、分布规律,为建立起胃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胃癌;中医证候;调查表;诊断标准
胃癌是一个重要的世界性卫生问题。在中国,胃癌粗死亡率25.2/10万(男性:32.8/10万,女性:17.0/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胃癌病程较长,治疗手段繁多,而每一种治疗手段都会导致症状、证型的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发挥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有必要摸清胃癌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建立胃癌辨证诊断标准。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和病案回顾性调查相结合之法,确定了调查表的基本结构;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选择了条目池;对条目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与量化。初步研制了胃癌中医证候调查表,现将调查表的主要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
凡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门诊和住院行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转移性胃癌、胃间质瘤等则不在调查之列。
2 确定调查表结构
为了全面掌握胃癌患者的病情资料,以便摸清胃癌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建立胃癌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本调查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参考国际上比较公认的量表,如SF-36、WHOQOL[1]结构,将调查表的结构分为以下7个部分:(1)一般方面(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背景资料、基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等);(2)病理检查,包括镜检和术后病理;(3)既往治疗经过,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放化结合治疗等。其中手术方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等配合化疗和放疗等情况;(4)症状、体征的基本信息;(5)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食管胃十二指肠检查,气钡双重造影,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CT,盆腔CT/超声(女性)和胸片等);(6)诊断、辨证;(7)治疗情况。
3 条目池的编制
3.1 症状的选择中医主张从症辨证,因此胃癌患者的症状、证型的纳入,必须要相对、客观、全面,才能保证辨证的准确。基于此项要求,本调查表遵循实证法的量表编制思路,慎重地选择纳入的症状指标。如胃癌术前调查,主要以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中医文献为主;胃癌术后调查,则由胃癌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症状、体征和相关中医文献为主;胃癌化疗后调查,则由胃癌化疗方案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相关中医文献为主;胃癌术后化疗后调查,其症状、体征则由胃癌术后和胃癌化疗后相关症状、体征构成;胃癌术后辅以放化结合治疗的,则以放化结合治疗的毒副作用和相关中医文献为主。
3.2 症状名称的规范参照《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医诊断学》教材,采用目前相对公认、规范的名称。
3.3 症状内涵的界定如口渴、口干和咽干等,症状内涵模糊,针对这个问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 16751-1997)、中国中医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赵金铎主编)等进行界定,避免产生岐义,使人误解。
3.4 证型研究通过634例住院病案的历史性队列研究发现,在排外症状不全、无法辨证和无证可辨的前提下,术前排在前3位的证型分别是:脾胃虚弱、瘀血内阻、气滞血瘀;术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肝气犯胃和胃腑气滞;术后化疗前:脾胃虚弱、瘀血内阻、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术后化疗后:脾胃虚弱、瘀血内阻、气血两虚和痰瘀互结等〔王克穷,于明洋.浅探历史性队列研究在胃癌手术、化疗前后辨证分型研究中的应用(待发表)〕。
4 条目的筛选与修改
4.1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向从事诊断、治疗和临床统计等7位中西医专家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您在治疗胃癌期间,常见的症状有哪些?”“您在治疗胃癌期间,常见的中医证型有哪些?”等问题。然后将问卷回收,对专家的答案进行统计,重点分析专家在治疗胃癌期间常见的胃癌中医证型与症状。
4.2 症状舍弃的原则
4.2.1 对疾病的鉴别起诊断作用的特异性症状,但对证候分类研究没有作用的,予以删除。
4.2.2 出现频率较低(频率在1%或2%以下)又不是但见一症便能确定证候变量的予以删除。
4.2.3 结果经过两轮的反复修改论证,特别对中医四诊下的辨证用症状条目,邀请课题组内、外的胃癌方面专家进行了多次的反复论证修改,形成了88项辨证用条目。
5 条目的量化
症状量化是辨证论治标准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诸多研究者分别采用100mm标尺法[2]、分级赋分法[3]、赋权值法[4]和症状加权积分法[5]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不难发现,不同学者采用量化的方法却不尽相同,或方法相同,但分级赋值不同;或分级赋值相同,但同一疾病同一症状,在分级描述却不同等。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研究已成为一国际性研究热点,生命质量测评被广泛用于治疗方案选择、治疗药物筛选、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借鉴其检测方法并运用于四诊信息分级研究中,并做如下规定:(1)症状是指患者过去7 d内身体表现;(2)规定症状采集时段。因治疗手段不同,症状采集时间不同。如化疗病人,若为1、8方案等,则在化疗结束后进行采集;若为TC(紫杉醇、顺铂)方案,则症状采集在化疗7 d后进行。余类准此。(3)症状分级及赋值:按其症状轻重,分为“没有”“有点”“相当”和“非常”,赋值分别为“1”“2”“3”“4”;对于有特殊赋值要求者,则按其症状后所列要求填写;对于有复合症状者,如“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则需分别在“胃脘疼痛”“胃脘喜温”和“胃脘喜按”按其轻重情况填写;舌象脉象等,答案可多选,但舌苔则单选,作为中医证候判断的依据,不参加评分。
6 讨论
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中医对证的辨识主要采取直接定性的方法,使得辨证带有较强的经验性和主观性,临床较难掌握。目前,中医证的客观化和量化研究己作为中医临床评价中的共性技术之一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中[6]。有感于此,笔者在胃癌调查表的研制过程中,既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又注意症状、体征等指标选取、评价、舍弃和指标观测的客观控制〔马娟,王克穷,叶峥嵘,等.胃癌调查表编制的客观控制(待发表)〕。为了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尚需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方面的测试,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完善,以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3-117.
[2]由松.中医症状及证候的量化方法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13.
[3]徐迪华,徐剑秋.中医量化诊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
[4]朱文锋.症状诊疗的意义与内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35.
[5]李联社,曹贵民,赵广刚,等.中医症状定量化方法初步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6.
[6]李国春,陈文垲.中医宏观辨证指标量化方法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50-652.
R241.4
B
1007-4813(2010)05-0676-03
2010-07-07)
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项目批准编号:3087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