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症的诊治

2010-04-03景玉清宋秀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定志茯神脉弦

景玉清,宋秀梅

(1.大同市社会精神病院,山西大同037004;2.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4)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可由精神因素、躯体因素、药物因素或因工作关系等导致。失眠症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如神经症、焦虑紧张以及长期晚上工作白天睡觉的人等。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记忆力下降,性器官发育异常和冲动行为等。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笔者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心脾两虚型 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举于心,以致心神不安。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宜补养心神,以生气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基本方:白术30 g,茯苓10 g,黄芪30 g,龙眼肉 30 g,酸枣仁30 g,人参10 g,木香15 g,甘草8 g,当归 3 g,远志3 g。加减:若心血不足者加熟地黄15 g,白芍15 g,阿胶6 g以养心血;脘闷纳呆,苔滑腻者加半夏12 g,陈皮15 g,厚朴12 g以健脾理气化痰。

1.2 阴虚火旺型 本症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肾阴耗伤,不能上举于心,水不济火,心肝火旺,虚热扰神,心烦失眠。症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质红,脉细数。治宜镇心安神,泄火养阴。方用安神丸加减。基本方 :朱砂 15 g,黄连18 g,炙甘草16 g,生地黄8 g,当归8 g。加减:若阴虚面热微红,眩晕、耳鸣者加牡蛎15 g,龟板15 g,磁石20 g以重镇潜阳,阳升得平,阳入于阴,即可入睡;虚火旺盛,心烦失眠者加黄连6 g,阿胶10 g以滋阴降火。

1.3 心胆气虚型 本症多因体弱,心胆气虚,善惊易恐,夜寐不宁,或暴受惊恐,情绪紧张,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症见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基本方:人参 10 g,龙齿 15 g,茯苓 12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甘草6 g。加减:若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加黄连6 g,肉桂3 g以入心肾,引火归元。

1.4 气郁化火型 本症多因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所致。症见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宜疏肝泄热,佐以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基本方:龙胆草6 g,黄芩9 g,栀子9 g,泽泻 12 g,木通6 g,车前子9 g,当归 3g,生地黄4 g,柴胡6 g,生甘草6 g。加减:若突受惊吓,易恐易惊者加茯神12 g,龙骨12 g,牡蛎15 g以镇静安神;胸闷肋胀,喜叹息者加郁金12 g,香附12 g以疏肝减郁。

1.5 痰热内扰型 本症多因宿食停滞,积湿生痰,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所致。症见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心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治宜化痰消热,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基本方:半夏6 g,竹茹6 g,枳实6 g,陈皮6 g,甘草3 g,茯苓5 g。加碱:若心悸惊惕不安者加珍珠母15 g,朱砂1 g以镇惊定志;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加半夏15 g,神曲20 g,山楂15 g,莱菔子12 g以消积和中。

2 病案举例

例1:吴某,女,59岁,2007年6月8日就诊。自述1月前于人争吵后出现夜不能睡,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胸肋胀痛,唉声叹气,口渴喜冷饮,口苦咽干,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而数。症属肝郁化火,治宜疏肝泄热,后以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6 g,黄芩9g,栀子9 g,泽泻12g,木通9 g,车前子9 g,当归6 g,生地黄12g,茯神12 g,石菖蒲12 g,远志6 g,郁金12g,香附12 g。上方连服10剂,症状大减,结合心理疏导,再服5剂而告愈。

例2:李某,女,30岁,患者2月前产后出血致失眠,现症见心慌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食之无味,面色苍白,精神恍惚,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 g,炒白术10 g,炙黄芪15g,茯神15 g,炒枣仁 15 g,浮小麦30 g,当归 12 g,炙远志10 g,焦山楂 10 g,炒薏苡仁 30 g,龙骨 30 g,大枣 6枚,甘草9 g。连服1月诸症除。

例3:杨某,男,28岁,因精神失常而由家人伴送就诊。家人述2月前因厂矿失火受刺激致患者失眠,多恶梦,易惊易恐,胆小怕事,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气短,神疲倦怠,不思饮食,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心胆气虚,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后以健脾养心。方用安神定志丸化裁:人参10 g,龙齿15g,茯神12 g,石菖蒲15 g,远志 12 g,白术 12 g,当归 12 g,川芎9 g,白芍药12 g,甘草6 g。服上方10剂,诸症皆解,连服 1月病愈。

3 讨论

失眠一症,多由情志所伤,劳逸适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成。原因虽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辨证首先要明确本病主要特征为入睡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入睡,或整夜不能入睡。其次要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属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合。治疗除用药物外,还需心理调适,方法有: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有充分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如: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人白天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和打盹[1-3]。

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方法都是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单纯依靠药物,不注意精神治疗和生活调摄,往往影响疗效。

[1]王光玉.不寐病因证治的现代文献整理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5):50.

[2]江勤.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法治疗失眠症之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3):60.

[3]刘律伶.失眠的中医症状证候特征及其心理特征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2):35.

猜你喜欢

定志茯神脉弦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安神定志丸治疗神志病的应用及研究概述※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治神经衰弱
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胆气虚型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朱熹“定志”思想对当代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启示
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突触体ATR、LDH及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红枣+茯神+猪心一碗补心汤定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