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2010-03-23张超
张 超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张 超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企业实训基地是大中专(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引导院校面向产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原则
2002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要“改革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1]从此以后,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都开始建设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遍地开花,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改善了教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国家和各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目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建设格局单一、装备水平落后等问题。
1.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
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各级职业教育机构,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
从政府角度来讲,虽然这几年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政策支持方面,在经费的投入方面,为学校和企业搭桥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与各级职业教育机构的期许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都强调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但是国家却并没有出台这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有些出台了具体政策和措施的省市,执行效果也不理想。
从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来讲,虽然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的第一要务,不少职业院校也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创办校内外实训基地,但仍有许多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本应建立的各专业实训基地,迟迟不建或者缓建。即使已经建好的实训基地也因为课程设计不合理或者培养目标不明确而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许多职校,对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实训基地看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途径。
对实训基地软件建设也重视不够。学校对实训基地硬件的建设很重视,而对决定实训基地最终发展的软件建设不够重视。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决定了实训基地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
2.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所需的经费投入远远不够
一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投入不足,使得大多数职校实训基地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当部分职校教学仍然以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主。特别是一些民办职校由于投入不足,面临着生存危机。二是民间资金投资比例不高。由于缺乏优惠政策,加上职业教育投资大、效益差、回收期长等特点,民间资金不愿涉足实训基地的建设。民间资金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偏低。正是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高职院校的领导在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比较关注形式,不注重实质;只关注各个教学系与多少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但并不关心这些单位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的建设还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就职的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应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区域经济及其生产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现在各地区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却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方式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以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仅从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和市场需求情况来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与国际竞争的一大“内伤”与障碍。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性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这造成许多学生只懂理论,不会操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适应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水平、质量与社会需求规格的匹配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高水平技能应用性人才的育人模式还没有全面推广。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也不同程度地延存下来。
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不适应现代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我们的老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实际,知识老化,年轻的教师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他们走出大学校门就走进职业院校校门,基本没有实践能力,更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这就凸显出师资队伍的“先天不足”。学校的教师往往实践技能比较弱,企业师傅只知道怎么做,但缺少教的经验;既懂做、又懂教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4.实训基地的功能未能完全开发,效益比较低下
实训基地有六大基本功能:[2]一是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实训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训练的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二是拓宽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面,实训基地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技术训练,可拓宽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三是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实训基地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四是接触与学习高新技术。五是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训基地的技能操作、产品制作、项目实施和科技开发等一系列模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并使创造的欲望转化为能力。六是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六大功能,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功能尤其是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功能未能完全开发。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建成的实训基地效益低下,实验实习设备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应有的功能,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校外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为达到此目的,实训基地在建设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基地建设与发展中应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突出对本专业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对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关注,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要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职能的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设置培训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专业的发展情况、相关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的改变,对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加以调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3]实训基地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结协作与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使其成为高技能技术人才。
2.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遵循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原则
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社会职校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与现实生产的密切结合。教学是实训基地的基本任务,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基础;生产是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方法以及途径;科研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命脉。三者的结合可以促进实训基地最终目的的实现,即培养现实社会需要以及未来产业升级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为职校学生实训和行业、企业员工培训以及科研单位产品试验等创造有利条件。要积极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开发等科技工作及社会服务活动,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的良性循环。
3.规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
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与整个行业的生产、服务水平等保持一致
实训基地的教学思想、设备水平、运转姿态、管理理念要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不同的要求,切不可千篇一律。比如说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化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都要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必须有很大的区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化工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建立了三个平台。技术应用能力的平台,如流体输送操作、非均相分离操作、传热操作、精馏操作、吸收操作、干燥操作等;专业实训平台(即结合学生专业培养方向的工段级),主要指结合学生专业培养方向设置的各类专门化且又包含一些单元操作要素的技能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车间级或产品级),是基于基本操作实训平台与专业实训平台之上的、以化工产品开发或生产全过程为轴线而建立的实训平台。[4]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园艺专业实训基地总面积为205亩,由“三园一中心”组成。一是蔬菜栽培园,面积25亩,以推广良种蔬菜为主。二是苗木区,面积为30亩,主要生产当地绿化苗木。三是优质水果园。占地100亩,园内主要生产南方优质水果以及推广优质水果树苗。四是植物组培中心,具有植物新品种的组培开发能力,能提供名贵花卉、优质蔬菜、桉树、果苗等品种的组培技术实习实训。[5]从以上两个学院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看出,其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自己所属行业的要求相当的一致。
(2)符合现阶段行业技术发展的最高点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紧紧抓住本专业本行业发展的最高点,以期给受教育者最实用、最前沿和最有发展的教育。实训基地实训的项目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前沿,要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更能够体现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施工流程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好基础。在课程设置、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都要达到本行业发展的最高点。
(3)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通用性
实训基地在办学形式、合作方式、经费筹集以及产品的销售等方面,要有开放意识。在办学形式上,要有创造性,除了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以外,要开发新的适合本地区本院校发展的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在与政府部门、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及外资的合作中,要找寻最适合本院校发展的合作方式。经费的筹集要有突破性,只要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就要积极吸收。
为了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率,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具有通用性。一个省市、一个地区要根据当地的技术优势和产业特点建设实训基地。要避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重复建设,浪费教育资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考虑各个相似专业的共同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考虑相似学校的共同要求,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考虑本地区及其附近地区大多数学校的需求。通用性是实训基地发展壮大必须遵循的方针。
(4)具有完整的商业功能,为院校和实训基地创造价值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完整的商业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学生在实训中完成的产品一定要实现它的价值。实训基地也要为社会、为企业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培训职工,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三、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经验,以我国各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需求为杠杆,建立和发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主要经验
在发达国家,有四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模式影响比较大。一是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推出一项教育计划,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进行实训,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型”实训基地,“合作型”实训模式面向社会,由社会参与办学,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横向联系。二是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技术与继续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三是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在公立的职业学校学习为“一元”,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德国职业教育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由行业统一制订,不同专业面对不同岗位,就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四是英国的“三明治”实训模式。“三明治”模式规定大学的头三年将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生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另一个学期在企业里接受训练。第四年分为三个学期,学生都在学校里学习并取得学士学位,第五年选择企业学习,完成后取得硕士学位。[6]
从以上四种实训模式模式可以看出,与企业的结合,与市场需求的相适应是实训基地建立的根本。职业教育一定要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评价体系上,企业或者独立的行业协会才是评价体系、考核标准的制定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实训基地的考核评判标准时,考虑制定者的独立性和对市场、行业发展的专业性。
2.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要符合现阶段以及将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和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人才需求层次、结构和数量的要求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为其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结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前,天津的工业多以传统的重化工为主,缺乏新的支柱性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条也不够完善,产业附加值还亟待提升。这几年,天津通过抓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2009年,在天津一批新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上马,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航集团直升机、大唐通讯3G手机等项目。天津还将抓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20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推进巨型轮胎成型机等30项重大产品的自主攻关。并将建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等十大产业集聚区。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例,此前这个产业在天津并没有太深厚的发展基础,随着空客A320组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落户滨海新区,围绕这两个龙头企业,一个新的产业集群也正在逐渐形成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天津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改变。实训基地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和硬件建设要适应这种改变,为天津新型大型产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满足需要的技术工人和开发人才。
3.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软实力
一是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要加快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岗位能力实习实训标准化工作,不断总结、提炼、规范实习实训标准(包括基本要求、能力标准、实习实训时间等)。二是政府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进企业实训基地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实训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企业岗位、用工需求信息库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信息库,逐步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定期调查和公布企校双方实习实训供求信息,促进学生、院校和实训单位之间的对接。三是专业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6号.
[2]朱伟萍.高职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3]徐荣宽.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四个方面[J].中国教师,2010(10).
[4]李国春.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薛叙明.高职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Z1).
[6]冯美宇,温媛媛.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J].中国建设教育,2006(6).
责任编辑:刘升芳
G719.21
A
1671-2277-(2010)06-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