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研究文献综述

2010-03-23李丽红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蔡元培人格大学生

李丽红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92)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研究文献综述

李丽红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92)

大学生的和谐人格,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通过对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内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在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四大方面内容,以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和谐人格;和谐人格构建;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当今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迫在眉睫,有着其实践和理论上的必然性:它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理论上,它也是教育使命感的应然特征。再者,由于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的未完成性,加之社会、高校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使得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具有相当的可能性。然而,“人格”,却是一个内涵存在歧义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学术领域对人格的定义、人格的概述、人格的区分、人格的内涵以及人格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从而使得在学术界有限的关于和谐人格构建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着颇多争议。

一、伦理学领域关于和谐人格构建的典型研究成果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人格主要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三纲五常、孝悌之义、尊卑等级观念等,都是衡量人格的关键因素。有道德即有人格,缺德就没有人格,德高望重者则人格高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格即思想人格。这种文化心态是我国几千年来儒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的折射和积淀。它常常从人性的规定和文明的发展上来描述人格,并将人格区分为道德的和不道德的、高尚的与卑下的,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卑下的人格,弘扬高尚的人格。

王丹亚[1](王丹亚,2005)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陶冶和熏陶中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而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1)改革课程设置,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幅度;(2)提倡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3)组织文化内涵性强的文化活动;(4)在“两课”教学中贯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宋冬林[2](宋冬林,2007)认为,“人格”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即人格是认知、情感、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了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所谓“和谐人格”指的是构成人格的知、情、意、行等组成要素在个体人格系统中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和协同作用,从而使个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和谐的倾向性特征。他还指出了,在塑造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过程中,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关键,社会教育为先导,关注同龄伙伴关系教育为重点,建立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通过修身、自省、慎独、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逐步达到和谐人格的境界,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家庭、他人、社会负责。

以上两种观点都强调当代大学生应立足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从传统人格典范中受到启示,借鉴其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塑造大学生理想完满人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传统人格以至善至美为原则,中国士人的终极追求与梦想是完美圣人,有着浓厚的圣人情结,极为注重人的某些素养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个人现实行为模式的塑造,而对于个体隐性行为模式却关注极少,人们总认为君子人格的实现有赖于对人性其他方面的抑制、压制。传统的抑制在表面上看似遮掩了个人的弊端,使人显得更与集体协调,更与周围环境和谐,但实际抑制在个人心理中总会导致痛苦和牺牲,人的精神力量也会因此大量消耗。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一意义上,传统的伦理道德人格典型培养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精神或整体人格的状况,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一直难以突破,从而导致了很多人格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以更多方面问题的出现为代价的,所以有待于我们从保守、僵化、封闭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中跳出来,更深层次地挖掘和谐人格构建的范式。

二、心理学领域关于和谐人格构建的典型研究成果

心理学观察角度和侧重点是人们自然的生理活动和生命活动。所以,它总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生存上、人的发展上或是精神上来描述人格,把人格分成正常与异常(分裂),并试图纠正异常人格以归于正常人格。

宋润霞[3](宋润霞,2005)认为,和谐人格指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内在要素之间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状态。和谐人格首先意味着在人格中存在着多种构成要素,如感性、理性、非理性等;同时和谐人格还意味着各人格要素处于有机统一状态,即人格具有完整性、平衡性。作者主要以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乔韩窗口理论作为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理论指导,提出了关于和谐人格构建的途径,要求加强感性教育,协调理性与非理性教育。具体为:阅读、体验、交流、静思。

徐天真[4](徐天真,2007)用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野,剖析了自己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看法,偏向于将人的存在看作是自我发展的潜能,将健康人格作为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先是概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健康人格的研究以及大学生健康人格重塑的意义,从而得出了“健康人格”理念对大学生人格构建的现实启示:(1)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2)提高大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首先,帮助大学生确立存在的意义;其次,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与责任感的教育;最后,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3)重视大学生真实生活空间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更进一步地博览相关心理学研究不难发现,在健康人格培育的进程中,心理学的很多派别都无疑从不同方面给了我们一些有益参照,使人格发展研究更进一步趋近于人性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对当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塑极具现实与深远意义。但笔者认为,理论上的天衣无缝并不一定就能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益”,杜威早在其经典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教育的两大弊端:一方面是学校与社会发展的不合拍,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不合拍。所以我们毕竟不能离开现实抽象谈论人性的发展和人格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也必须要结合当下语境,着眼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健康人才,否则,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的成功只能是针对理论上“抽象的人”,而与实践中“现实的人”绝缘。

三、教育学领域关于和谐人格构建的典型研究成果

在教育学学术领域里,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的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蕴涵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健康心态的批判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或者说,蔡元培给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熊吕茂[5](熊吕茂,2007)先是介绍了“调和”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得出了自己关于蔡元培“调和”思想的现代启示:首先,对蔡元培先生“五育并重”的主张持以高度的认同感,认为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来培养合格人才,这完全是符合当今和谐教育发展规律的;其次,指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对于知识分子潜在的民主思想的启迪、意义等。

方蒸蒸[6](方蒸蒸,2007)首先大概阐述了蔡元培先生“健全人格”思想,从而指出了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重要借鉴价值:(1)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2)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提供智力保障的人才,(3)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4)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受美育熏陶的人才。

还有一些类似的研究,几乎都是在探求如何将蔡元培先生健全人格理论合理有效地运用于现实社会。虽然看到了和谐教育的基点和源头,在理论上是毋庸置疑的,但遗憾的是,在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中,大都是很笼统地提出五育并举思想,然后运用万能套用模式,提出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一些方法,不仅缺乏创新,而且很多毫无层次感,有点千篇一律的感觉。研究并没有深刻挖掘蔡元培先生五育的含义,有些学者甚至将其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误解,更没能放眼于时代,没能在其理论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思维。

四、对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几点思考

(一)在智育方面,和谐人格的构建呼唤创新意识的涌现

在学术界有限的关于蔡元培“健全人格”构建的理论研究中,大都缺少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变化速率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加剧的现代社会,人的应变能力本质上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方面,笔者以为,教育在本质上应是一种对人的生命的启迪,教育本应是对人的可能发展向度的引导。和谐人格的教育应切实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是个性发展问题。多元化、自主化、首创性的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的保证。大学本应是一片大海,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其无限的包容性,里面有虾、有鱼、有海藻等,要体现大学的丰富和博大,点燃每人的智慧蜡烛,让每个学生朝着自己可能的向度笔直正确地发展下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想像和创造,敢于“脱颖”,敢于“越轨”,确定竞争观念,把握效益原则,形成开放思维。

其次是切实加强大学生主体性人格教育。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运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式,以形成学生真正自律的道德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赋予人的社会活动以“魂”——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表现出人格活动的轨迹。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是蔡元培先生在德育方面首先强调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笔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应是一种对人的生命的启迪。所以教育应以人为本,坚持个性化原则,使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真正得以“内化”和“升华”,上升为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在大学的教育实践中,应善于引导大学生强化自我人格意识,使他们懂得人格的形成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设计为前提,以自我奋斗为途径,以自我控制为条件,以自我实现为目的。

(二)在德育方面,和谐人格构建期待学术人格的形成

笔者以为,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框架中,学术人格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中“德育”和“智育”的融合体,它更是现实社会对高校知识分子提出的使命。笔者通过对这方面的长期研究,认为学术人格应包括三方面:一是专业精神,二是诚信人格,三是社会关怀。

蔡元培认为,道德是完全人格之本,德育是完全人格的核心,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德育。我们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在现实社会物欲横流、一些地方学术腐败的背景下,特别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意识中的学术人格。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学术界,学术人格尤其是其中诚信人格的培养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能够在此挖掘蔡元培先生德育思想实践意义的更是罕见。即使国家近年来设置了专门机构对学术造假进行打击,但其社会效果仍然让人担心。事实上,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框架中,专业精神、学术人格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现实社会对高校知识分子提出的使命。“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社会所需要他做的,不仅仅是公民的道德实践,而且是理性的反思,反思一切不合理的秩序与权利关系,并且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这样的批判无法建立在一般的、普遍的知识和良知的基础上,必须以特定的专业作为自己反思的起点”。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培养有思想的学术人,使高校大学生乐于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熟知专业知识并进而在专业领域作出具有创建性的成就。除此之外,在高校大学生学术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笔者认为,尤其应注重大学生独立人格、诚信人格的养成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其保持应有的社会关怀。

(三)在美育方面,和谐人格构建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和谐人格的构建需要美育熏陶的人才。对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进行详细透彻地了解后,再对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转换,我们就会对现在的美育培养模式深感惭愧,当然,这与我们一直没有寻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很好的平衡点有很大关系。在运用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于实践时,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极其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当然,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强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不可把五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这样就丧失了蔡元培先生思想的真谛。现代高校美育的培养模式令人担忧,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的重视与反思。

(四)在体育方面,和谐人格的构建要求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和谐人格的构建需要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蔡元培的体育思想并不专指学校体育运动教育,而是范围极广的增强身体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强身、生理、运动、精神等。蔡元培先生认为“学校的运动,并不以训练几个选手为目的,而以运动的普及为原则”。如果我们一味注重竞技体育,造成身体受到伤害,则失去了体育的本意。

总之,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构建知、情、意、行糅合的健全人格。本文以当前学术界一些学者所研究中的缺陷为教训,着重阐述时代迫切要求的和谐人格教育。教育只有一种本质功能,那就是培养出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才。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分析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仔细观察在校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的共性与非共性的缺陷,要防患于未然,一旦有不和谐的苗头,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教育,实现人格教育途径、教育因素与教育目的和谐发展,确保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和谐人格,尤其是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也是一项高度技术性的“教育工程”,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探讨,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1]王丹亚.以传统文化精华,塑大学生理想人格之掘微[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宋冬林.汲取儒家道德文化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3]宋润霞.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4]徐天真.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重塑的观照——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野[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7).[5]熊吕茂.论蔡元培的“调和”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7(5).

[6]方蒸蒸.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3).

责任编辑:金锡萍

G641

A

1671-2277-(2010)06-0022-03

猜你喜欢

蔡元培人格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