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普通高校四种主要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2010-03-23张建生肖春元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

张建生,肖春元

(1.通化师范学院 体育系,吉林 通化 134006;2.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110102)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改变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是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目前所采用的四种主要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目前高校体育课处于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格局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曾出现过数十种体育教学模式,而被采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层次”型、“选项课”型、“俱乐部”型、“三自主”型、“三基”型、“并列”型、“三段”型,等.其中,“三基”型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指导思想的变化,大多数高校已基本不再使用;“三段”型也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学校和学生的欢迎度相对较高;“并列”型、“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属于比较流行的两种教学模式;“选项课”型、“俱乐部”型、“分层次”型、“三自主”型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较优越的四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处于争论阶段,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

2 四种主要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2.1 “选项课”型

旧的“班级制”授课模式,整体统一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使得教学这个双向行为变得单向,强调了教师的授课,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而“选项课”型教学模式是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由教学单位根据自身的教学环境、师资水平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自身基础等,在所确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项目,然后学校按学生所选项目情况设立授课班型的一种体育教学与组织模式.该模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2.2 “分层次”型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能兼顾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能处理好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关系,促进快乐体育的发展,可改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随心所欲的活动、练习,更不是重新回到“放羊式”教学的老路上去.而是仍以教师为主导,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令其进行身体锻炼.譬如,对于少数体育尖子,教师可以积极地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发展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而对于个别体质差的学生,则要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适宜的目标,注重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学习和进步,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于分层次教学是从学生的身体条件出发,从快乐体育入手,注意有层次的传授知识、技能和技术,因而,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体育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2.3 “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指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学指导思想以注重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及教师教学能力为主,教学主题则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可以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最终真正掌握1~2项可以终身从事的运动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集技能教育、体能教育于一体,强调课内外学习与锻炼的有机结合,重视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学校体育完全深入社会体育,以提高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适应性.

“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时代性、社会性、针对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较以往的专业课、基础课教学模式更具有优越性,它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呼声最高,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研究中的焦点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各种运动场所和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学生的经济负担也会有所增加.因此,现在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高校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受现有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其次是受观念和学校现有师资条件的影响.但部分选择这种模式的高校在改革试点的教学研究中已取得了显著的体育教学成绩和效果,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其组织形式是一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培养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年级以教学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以实用化、多样化、竞争化为主.

2.4 “三自主”型教学模式

“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是随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的树立,逐步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提出来的,并最终于2002年8月在教育部颁发的新《纲要》中得到正式确立.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形成,强调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注重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三自主”教学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重视和关注,表达了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既是现代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是现代学校体育特点的具体体现.目前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的高校,情况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在一年级开设的是常规的体育基础课,在二年级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还有一部分学校,在大三、大四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大多为非限定性选修课).调查发现,在自主选课中,学生真正自主的一般只能是在选择教师和项目这两方面.由于高校体育资源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方面,学生的自由度较小.

3 四种主要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选项课”型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部分自选内容虽具备“选项课”形式,较统一授课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体育教学模式仍然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互割裂.例如,在90分钟的课堂上,不少时间都花在了组织管理、讲解示范、队伍调动、内容安排等方面,实际用在学生身体活动上的时间是很少的,而相当一部分时间因人的因素而流失,这不能不使我们在时间利用率上产生极大的忧虑.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问题.

3.2 “分层次”型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模式已实践多年,但如何科学地开展分层次教学评价,更好地发挥分层次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分层教学评价而言,目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譬如,缺乏各层次学生的成绩对比性评价体系,学生纵向发展评价方法不明确,不同层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等等.如要没有建立健全学生体质档案,无法针对学生本身给予纵向的学习评价.

3.3 “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俱乐部管理不规范、组织不健全、项目开设不完善、资金短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是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刚进入“俱乐部”学习时,专项水平参差不齐,水平相差很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给教师上课带来了实际困难.譬如,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对个别学生讲解几次也听不懂,而对有些学生即使不讲,也能独立自学,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受到挫伤.

3.4 “三自主”型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选课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快乐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弊端,如,学生选课盲目性;畏苦怕累消极思想的滋生;体育教师负担加大和场地等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成果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等等.

4 改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地域性差异比较显著,地区不均衡性又使得大学生体育水平差异巨大.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不应完全将重点放在寻找一种更加完美的、适合于所有学校和学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在完善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主体情况等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4.1 教学模式不能分门户之别,应纳百家之长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体育教学单位应根据教学计划、目的等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扬长避短,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在学生入学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每名学生体质状况及体育爱好备份入案,并由专职体育教师实行教师负责制管理,对学生四年的体育成绩进行记录和指导.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入学第一学期统一课程设置为大学生体质、体能训练课程.通过课程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同时强化体质.第二至四学期课程为选修课程,只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50分以上的学生方可按照各自兴趣选择喜爱的体育专项.同时选课实行双项选择,学生选课后,再由任课教师选择学生,根据学生对该项目的基础,将学生按照基础的层次性分为初、中、高级授课,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纵向评价.五至六学期选修体育课程可采用“俱乐部”制,以满足学生想提高某一专项能力的意愿.

4.2 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和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两大要素,两者的有机配合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师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身体素质状况、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与模式,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不应盲目地跟风,应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取舍.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首先应考虑教师的数量、年龄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项技能等因素;其次,应从学校的自身教学条件出发(如场地条件、体育器材、资金投入等),譬如,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就不能选择“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仍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抓好试点,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由于体育教学要体现体育的多目标、多功能特征,那么,仅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因此,体育工作者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臣.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创新的影响因素与途径研究[J].首都体育,2007(6).

[2]兰自立,郝英,孙立海,等.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6).

[3]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

[4]康鹤鹏.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天中学刊,2006(2).

[5]康宏亮.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9).

猜你喜欢

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