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周期法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0-03-23张佩强赵宏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课生命周期计算机

张佩强,赵宏宇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计算机学科是建立在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学科,有很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是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授课对象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加之生源所在地区间的教育差异,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探索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公共课课程的学习,成为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是一种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开发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就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是由若干个阶段构成,从出生,经历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生命周期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将系统开发分为五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和系统评估.各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循环.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文档.上一个阶段的文档是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依据.生命周期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将生命周期法应用到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中,把教学活动看成生命过程,可以使教学中的环节和生命周期法的各阶段相匹配,形成教学的生命周期.

1 系统分析阶段

生命周期法中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系统分析体现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就是课程体系分析,从总体上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分析,包括授课学生的专业,教材的选用,实践课程、以及和后续课程的连贯性等几个方面,全面把握课程性质,更好的保证和学生所学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为课程的讲授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为此,这个阶段要进行三个工作:

一是,鉴别教学目的.教学是一项计划性极强的行为,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会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如果老师觉得这只是单纯的教学任务,机械的去完成,就会把教学活动置于被动地位.计算机公共课的名字,由起初的计算机基础变革为计算机文化基础,也就是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育已经提高到文化层面,成为国民基础素质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程序设计能力,更是要以此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是,进行学生分析.针对授课对象的科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文科生和理科生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基础是不一样的.对理科生来说,他们在高中经历过理科的学习,对一些进制、运算并不陌生,因而对计算机的入门更快些.而对大多数文科生来说,因为觉得计算机是理科,往往产生畏缩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文科公共课的教学,在开学初期,教师更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慢学习进度,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充分的适应过程.

三是,进行教材分析.教师要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可以轻松地串起教材的线索.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反映在教材分析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分析、处理教材.教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本校、本年级甚至本班学生的教学;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材分析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后续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专业特征,选择适当的教材,本着与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结合的原则,对计算机公共课教材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为课堂讲授提供理论依据.

2 系统设计阶段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阶段相当于生命周期法的系统设计阶段,这其中包括教学目标陈述,教学策略与媒体的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成每节课的具体任务,确定每节课程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解决方式,同时根据理论课内容设计实践环节,通过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和实践形成互动.合理的安排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形成每节课程的良性循环,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建立在系统分析基础之上的,同一个知识点对不同专业而言,采用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有区别的.经过精心的学生分析和教材分析之后教学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的课程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授电子表格中的制表,如果讲授对象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做运动会的秩序册;如果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做账目清单,这样从专业知识过渡到计算机课程,使学生从兴趣学习入手,由浅入深,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选择教学媒体.大多数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理论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加强这些辅助教学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积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媒体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案,使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最大化.同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时候,要和学生形成互动,最大限度的配合教学策略,完成教学内容.

3 系统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就是程序的试运行,以便找出其中的错误或者问题,完善程序设计,使系统更好的运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测试阶段,就是在真正授课前的预演,把设计好的课程自我演练或者是为教研室的老师演示,这样可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把最准确的信息通过最合理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教师要熟悉不同的教学策略,了解不同教学策略开展的条件,这样才有可能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模拟教学调试课件.如授课教室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课件的颜色构成,教师需要对课件不断地进行完善,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程序运行和系统维护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分析和设计,把精心准备好的知识展现在课堂,就是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行阶段.这个过程要通过之前设计好的多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来完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系统维护是为了清除系统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错误,软、硬件维护人员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为了使系统适应用户环境的变化,也要对原系统做些局部的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设备不断升级,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同时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补充到课程当中,并及时完善实践和课后作业环节,使课程内容丰厚,运行体系更完整.有好的维护,才能有更好的开始,在讲求质量的今天,教学运行后的维护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5 系统评估阶段

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效果如何,我们需要对其做系统评估.这个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整个教学完成后.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完成.既然是系统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应局限于期末考试,可以综合分析平时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总结教学中的成绩与不足.必要时可以设计心理学量表,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来分析学生学习效果,比如分析伴随着学习,学生心理焦虑是提高还是降低,进而改进教学.

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够客观的反映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改进后能更好的为今后教学服务;教师间的评价,可以增进教师间的沟通,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以上各个阶段是结构化的,是层进的,是紧密联系的,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可以更好的反馈前者,使整体体系得到发展.将生命周期法应用于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使得教学在生命周期中循环发展,可以达到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秀平,许劲,陈翔.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3(6).

[2]郗群.重视计算机教学设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3).

[3]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2).

[4]张建伟.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公共课生命周期计算机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