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研
——以营口市为例
2010-03-23王金超魏凤云
王金超,魏凤云
(1.吉林农业大学 旅游管理系,吉林 长春130118;2.长春师范学院 历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辽宁省的营口市拥有着丰富的温泉和典型的海蚀残丘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如何使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景观.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确保旅游业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地貌遗迹与地质地貌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和自然性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要求,实现游客欣赏、探索和认识自然环境的目的;(2)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要求旅游活动必须是一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旅游活动.旅游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常识,或者在专业导游的指导下到大自然中,在旅游活动中领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现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享受和对其内在知识的体验;(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点要求小型化的旅游规模和高素质的导游.由于地质地貌景区多在较艰险的地方,对于游客的身体素质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地质地貌旅游要求导游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而且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更应该具备地理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4)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总是分布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其形成受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又反过来反映着区域的环境特色,因此地质地貌旅游区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和谐,同时,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中应特别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
2 营口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东北著名的滨海城市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岸,大辽河入海处,处于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带,气候宜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美丽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本区地质构造属中朝准地台中的交辽台隆,位于营口——宽甸古隆起的南翼,地貌特征大体上为海滨和河谷堆积平原.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地层、震旦系地层,形成鲅鱼圈北部及二台子乡的低山丘陵地形.还有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为燕山运动岩浆活动期的侵入岩.从震旦纪到第四纪本区曾先后经历四次海平面变迁和地壳升降运动,海退后一些海岛或暗礁形成海蚀平台和海蚀阶地上的残丘,并形成明显的四级海蚀阶地,因而形成望儿山、馒首山、茶壶山、尖子山、宝泉山等一系列的海蚀残丘,景色非常奇特.其余部分为新生界第四纪地层,含山坡、山麓的冲积层、洪积层等.沿海地区形成海相沉积层,岩性为亚粘土、淤泥、细沙和粉沙等,分布于滨海地带,在海滨带形成沙质细腻、海水洁净的海滨沙滩.在构造上,本区属滨太平洋断裂系的NE向断裂带.该带泉水出露较普遍,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故有许多温泉出露,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其中熊岳地区遗留着典型的海蚀残丘和丰富的温泉,形成奇特美丽的旅游景点.
3 营口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
海水浴场是营口市滨海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核心,是辽宁海水浴场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已开发建设北海、月牙湾、仙人岛、金沙湾和白沙湾五处海水浴场,形成了一条由南到北,风景秀丽的滨海旅游风光带.该区资源组合好,不仅有作为其主体的海滨旅游资源,也有熊岳城周围以望儿山为主的名胜古迹和温泉资源与之相配.
古海蚀地貌突兀起伏.海蚀残丘平地拔起,突兀于熊岳平原之上,景色非常奇特.以望儿山、馒首山、茶壶山、尖子山、宝泉山最为突出.望儿山位于熊岳城东距海岸9km处,海拔110m,山顶有一座15m高的青砖塔.据传很早以前,望儿山下一片无际的汪洋大海,在海岛上住着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为了求生计而勤劳耕作,儿子为酬壮志而寒窗苦读.当儿子告别母亲乘船赶考之后,母亲思念万分,每天都要步履艰难地登上山顶,远望大海,盼儿早归.最终有一天,母亲上山之后再也无力走下山时,这位白发苍苍的慈母变成一尊石像,永远站在山峰之上,希冀着母子团聚.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至今仍有着启迪人们心灵的力量.望儿山上的青砖塔便是后人根据这一传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而修建的.近些年望儿山风景区几经扩建,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每当母亲节来临,成千上万的游人潮水般地涌向望儿山,体味慈母盼儿归的心境,怀念母亲的神圣,母爱的伟大,感谢母亲养育之恩.
熊岳温泉驰名中外.据调查,本区有地热资源面积近2平方千米,水温78℃~84℃,富含硫、铁、镁、钙等多种矿物质,对皮肤病、风湿病、老年慢性病和精神病等有较好疗效,是供人们沐浴、疗养、休息的好场所.当地人把温泉浴称为“洗汤”.近几年人们利用温泉水中含有石灰、碳酸锰、碳酸钠和二氧化硅等矿物质生产出优质矿泉水,成为夏令消暑之佳品.目前在熊岳设有温泉管理所,建立了温泉疗养院和温泉冼浴中心,以便温泉的管理和充分利用.
4 营口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实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明确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并认识滨海旅游环境的脆弱性,对于稀有的和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应为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力度;对重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形成拳头产品和资源组合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开发经营者的行为,禁止破坏性的开发.
(1)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加强宏观调控.
应将旅游规划纳入当地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做好统筹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对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将滨海旅游区划分为保护区、治理区、示范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一定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政府授权旅游管理部门协同其它机构一起对旅游项目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建立旅游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杜绝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现象.确定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权范围,避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依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旅游经营开发者进行管理.
(2)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保护滨海旅游环境,要有健全的法制,依法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破坏旅游环境且违背有关法规的人和事追究其法律责任.针对滨海旅游的特性,其立法的主要内容有:①明确各旅游区保护范围及环境质量标准;②各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审批办法和权限;③旅馆等相关旅游企业的行为规范;④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3)通过多途径筹措资金,发展基金会,加大投资的力度.
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开发海滩、荒地等途径筹措资金发展基金会,向旅游部门、企业直接投资,为旅游项目注入资金,并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投资效益.基金会进入市场、影响市场,能协助政府部门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引导.还可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为其提供启动资金和优惠贷款.
(4)采取经济手段,加强与社区相结合及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征收能源、资源使用费,收取污染治理费,对于达到环保指标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经济补贴或减免税收等激励手段,不达标的重罚;利用季节性价格调节平衡淡旺季游客数量;滨海旅游城市的环保投资应高于工业城市;各景区资源税,应实行不同税率,限制景区的集中过度开发.
其次,旅游开发应考虑到当地社区的长期利益,共同协作,利益共享,使其主动参与到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统一组织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中,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通过媒体的宣传、教育,使游客及居民的海洋旅游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并对旅游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滨海旅游生态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这需要旅游局和环保局的密切配合.
最后,从中小学抓起,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主,增设有关滨海旅游环境、海洋生态旅游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提高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意识,为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而且还要通过积极宣传,提高地质地貌旅游的知名度.旅游部门和旅行社应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地质地貌旅游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其怡情、启迪、意志和健身的诸多好处,争取客源.
(5)加强地质地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虽然,营口地区的旅游管理人员素质较高,但是极少具有地质地貌学的相关知识,没有合格的导游,难以领会和体验地质地貌旅游景点的真正内涵.应采取引进、培养和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加快地质地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程莉.营口滨海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区域开发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1(2):84-87.
[2]金丽.营口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5):81-84.
[3]郑波.关于发展丹东旅游业的思考[J].区域经济,2002(9):247-248.
[4]可娜,潘贤君.葫芦岛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4):79-81.
[5]梁文,黎广钊.北海市滨海旅游地质资源及其保护[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3(1):44-48.
[6]李治国,高建华.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83-84.
[7]程岩,赵凡.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1):63-64.
[8]张吉献.林州市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88-90.
[9]牛继强,徐丰.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