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2010-03-22林若冰
林若冰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技巧和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提问又是一门教学艺术,良好的课堂提问可实现师生间教学的“交际化”,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做好课堂提问,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孔子曰:“疑是学之始,学之端。”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则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教材的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有目的地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职高英语第一册Unit 7 Read and Write:Task 1中,可设置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问答:
T:Why did Fred come home in very low spirits?
S:Because he had some trouble.
T:What was the trouble?
S:He wa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of his broken bike. But nobody would believe him.
T:Why would nobody believe him?
S:Because he had used his broken bike as an excuse for the third time in the week.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上述交流,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学习欲望,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自然呈现了课文的一些新知识点(划线部分)。教师只需因势利导,点明其用法,通过问答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考,比起教室直接讲解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循序渐进原则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学生的学习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提问时,必须注意问题坡度的设置,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顶峰。例如,在教职高英语第二册Unit 1 Read and Write:Task 2 “An Honest Friend”这篇文章时,当学生浏览一遍课文之后,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对课文大意和结构有个粗略的印象:
Who is Zhang Dong?
What did he lose in Chicago?
Did he get all his things back in the end?
Who helped him?
在学生认真阅读之后,问题的设置可以深入到课文的细节中:
What was there inside Zhang Dong?蒺s briefcase?
How did Mr. Baker return the money to Zhang Dong?
当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之后, 我们可以把设置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到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高度上: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story?
Should we be honest people?
学生的思维是从分析到综合的渐进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提问方式逐渐把其推向思维的顶峰,使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一个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的人。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问答原则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与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因材施教原则
在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提问方法时,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表达能力都不一样,忌用“优生优待”,只提问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差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维能力,针对其程度的不同,设计难易各异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锻炼和发展才智的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回答一些语言知识、应答技巧方面要求较高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比较容易的问句,如 yes?鄄no questions,让他们有机会获得老师的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获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喜悦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把课堂提问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检查,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应答。虽然一堂课充满了提问,却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做法严重地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实教师的提问只是学生思维的助燃剂,而学生思维的着火点在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本身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开展主动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互问互答——调动学生的“活动性”
“活动性”是指在提问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外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能否把这些语言知识运用到语言交际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组织学生互问互答,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信心。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同,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则可能回答,或者是全体学生经过讨论后可以得出答案,而这个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有可能超出教师的答案。这种做法,能让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得到巩固复习,而且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这种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提供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机会的方法能在班级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气氛,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
(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规律,利用教材丰富的内容,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些延伸性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职高英语第二册中的Unit 2 Read and Write:Task 1,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西方人的性格特点及情感表达方式,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各种情感表达的利弊。教完这篇文章后,可以这样提问:Do you think it?蒺s good or bad to let other people know your feelings? Why?在教完Unit 6 Read and Write:Task 2 这篇介绍现代动物园的课文后,可设置这样的问题: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modern zoo and the traditional zoo? 职高英语第一册Unit 8 这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电视这一主题展开的。教完后可提问:If you were parents,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problem of your children about watching TV and studying?
此类问题来自课文又不拘泥于课文,而且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较感兴趣。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可充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变讲为导,发挥学生自立、自主、自创的主体作用,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互相问答”这样浑然一体的教学关系中”,才能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