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采访查重的延伸与完善

2010-03-22林振锋徐荻蕙李金庆

图书馆 2010年6期
关键词:查重题名馆藏

林振锋 徐荻蕙 李金庆

(厦门大学图书馆 福建厦门 361005)

1 查重概述

查重在图书馆的采访、验收和编目工作流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侧重文献采访过程中的查重,即查检核对书商、读者推荐或采访人员拟采购的图书是否已入藏或预订过,以决定是否订购或增补册数,避免重订。采访查重是控制文献复本量、节约经费的重要措施,也是了解馆藏情况、提高信息资源采选质量的方法之一。查重是否准确、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并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为读者服务的效果,因此做好图书采访查重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要做好查重工作,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复本。在现实工作中,不同的采编人员对复本的概念认识不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给查重工作造成一定的混乱。有的认为“若在编图书与某一馆藏记录的题名、责任者、出版项、ISBN等著录信息完全相同,则为重书,也称复本〔1〕。”各个著录信息完全相同是复本没有歧义,但稍有差异是否就不算复本有待商榷。

2 查重的外延

对复本的认识有差异,查重的外延也就引申出几个不同的范围:

2.1 第一种是狭义的查重,专指同一种书,即书名、作者和书号等基本信息都一样,内容完全相同的才判断为复本。同一本书以后翻印、重印,根据 ISBN编号原则,即使内容没变化,装订与版式有显著变化时,重印书的出版者发生变化,再版书或重印过去无国际标准书号的图书时,都另外申请新的 ISBN编号。例如,平装、精装、线装等不同装帧形式但内容相同的图书,通常有不同的 ISBN号,唐元基、罗庆泗合著的《乾隆传》,平装本的ISBN为 7-01-001922-3,精装本的 ISBN为:7-01-001953-3〔2〕。 这类情况因图书内容没变化,查重时却没当作复本,就会导致一馆重复订购很多内容完全相同的书。

2.2 第二种是较为广义的查重,指内容相似或相近的图书,即在论述内容及学术层次、读者对象方面近似的图书,也作为“准复本”考虑。例如,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多家出版社出版,所选内容不会完全相同,但大同小异,笔者认为图书馆选购人民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少数两、三家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即可。

2.3 第三种是载体扩展的查重,查重范围不限于一种载体,同一种文献或内容相似的文献,不管载体是否相同,都视为复本。例如,我馆 2008年试行查重对照中文期刊的印刷版与电子版,考虑停订上千种收入数据库且非核心刊的印刷刊物。

2.4 第四种是馆外延伸的查重,即查重的范围不限于本馆,必要时要延伸到对共建馆的查重,例如参加外刊协调共建的单位,对于一些高价刊是否要订购,还需查检其它共建馆是否已订购该刊。

3 查重的误区与问题

在查重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点:

3.1 外延狭隘

很多图书馆查重时只限于第一种意义的查重。他们把内容近似的书,甚至内容相同只是版本有别的书定义为非复本,因而这些书就不作为复本排除。例如,某个图书馆先后 26次订了十几个出版社出版的法国雨果写的《巴黎圣母院》,包括同一出版社不同时期出的版本。这里面的主要问题是把不同书号的书都当作非复本购入,产生大量实际意义上的复本,造成极大浪费。

3.2 没有考虑不同载体的互补

大部分图书馆采访时不考虑不同载体的互补,查重时只查同一载体的文献,造成经费上不必要的浪费。目前,电子文献客观上还很难大范围替代纸本文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对高价书刊的采访,还是应该考虑电子书刊的替代功能。

3.3 几个极端

一是认为由单一途径查重,可减少漏检率。但是因为降低查准率,检出结果有不少垃圾,影响采访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偏好单一检索途径的另一种情况是采访人员图省事,检索时只选用一个检索途径查重,结果是把许多同名异书、同号异书的文献当作复本去重,遗漏了一些本该购置的重要文献。

二是认为同时由多个途径混合查检,可提高查准率,殊不知,由于书目信息不一定很准确,是否有复本有时需要人工判断。如果同时采用过多的限制条件来检索,会造成不应有的漏检,从而重复购置复本。因此,采访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变换检索方式和检索词。

三是认为机检可完全取代人工识别,无需核对。事实上,虽然不少查重软件功能强大,但由于检索词和检索组合的复杂性,查重结果往往离不开人工判断。特别是碰到检索词错误或不规范的情况,或是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的情况,都需要人脑识别。

3.4 粗心大意

有的采访人员查重时粗心大意,造成重订、漏订。对于国外作者由于音译意译差别或输入字母、符号时大小写切换和全角半角状态不同等原因,著录采用的责任者也可能不相同;国内作者也会因用本名或笔名等原因,同一责任者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的情况也不少见,特别是翻译著作会因不同译者采用不同的题名〔3〕;有的采购系统没解决新旧ISBN号转换问题,也需要查重人员细心辨识。

多卷集查重时如不细心核对,容易看错卷期,从而漏掉所缺卷期,重订已经入藏的卷期。同时,查重时不看复本数,不管是否需要补购复本,一概去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5 时间差导致重复订购问题

外出现采是图书采访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在馆采访人员和外出采访人员同时办订,如未合理协调,外出采访的图书和订购数据滞后一段时间到馆后,可能会发现不少重订,这就是采访的“时间差”问题〔4〕。解决的办法是外出采访数据在确认订购之前要连线馆藏采访库和中央书目库进行查重。没有条件在外连线的图书馆,相应时间内的在馆采访数据,要等外出采访数据查重确认后再发订。我馆使用汇文的无线外采软件,可随时上网连线本馆服务器进行查重,但有的书商的采集器只采集 ISBN号,信息不全,所以仍会存在重订现象。

4 查重的改进与完善

在查重过程中通过拓展范围,灵活检索,综合考虑,细心核对,可提高查重质量。

4.1 内容的拓展

查重时判断为“复本”应不限于图书内容和书目信息完全相同的书,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要分析判断是否新增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果没有就不必购进新版本,除非原来的复本量不足。

对于内容近似的书,既要考虑各馆对这方面文献的需求量,以及馆藏现有多少这方面藏书,还要分析待选文献的学科性质和学术价值,与原有馆藏中同种类文献的相关程度,待选文献是否比馆藏已有的同类文献的学术价值更大,或者只是简单重复,确实需要时才购置。

4.2 载体的延伸

不同载体可替代的文献,查重时应兼查不同载体的复本情况。电子文献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纸本文献,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很多馆可考虑下面一些文献的替代:(1)介于买与不买之间的文献,这类文献在采访选择时经常碰到,主要如:文献内容属于采访范围,但水平一般;较为重要的书刊,但价格偏贵;已有馆藏,只是复本稍嫌不足;新版本频出的图书。(2)价格昂贵,但利用率不高的外文书刊。笔者认为,上述文献的查重范围应包括各种载体。例如,厦大图书馆对于推荐订购的外文期刊,查重后发现馆藏没有纸版但有电子版,或属 OA期刊,依照采访原则概不新订。

4.3 灵活查重

查重工作中有不少技巧,灵活运用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具体工作中,采访人员常常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来选择不同的检索点,为了避免漏查,查重的方式应灵活多样,选用多种方式混合查重,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匹配方式,如前方匹配、中间匹配或者是完全匹配,来提高查全和查准率。有时会碰到某些前冠小字或数字是否为题名一部分的疑惑,或者前置词不确定,这时可通过截词查重回避难题。

查重过程中碰到某些记录有疑问,采访人员根据常识判断可能是检索词不准确、不规范,或可能是同书异名、同作者异名等情况,如“卡内基”与“卡耐基”等,这时要分析判断可能正确或变异的检索词,加以试查,或改变、结合多种检索途径试查。查重时要正确处理标点符号、空格、数字、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避免漏检。

4.4 统筹考虑

采访实践中碰到某一待选近似文献是否去重,或作为准复本购置,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其价值及本馆读者对该书的潜在需求;近似书内容的相似程度及馆藏数量;是否有不同载体的版本或共建馆已订购,等等。

复本量也需统筹考虑。馆藏复本量少的,要根据该书的潜在利用率和价格等因素考虑是否增订复本;属于“重点采选”范围且价格适当的,可考虑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同时入藏,但应减少纸质图书入藏复本;对属于“一般采选”范围的,则可考虑只收藏纸质图书或电子图书。若属于本馆“重点采选”范围或分工协调采选范围,但其他图书馆也已订购或收藏,则采选时可减少入藏复本〔5〕。

此外,参与馆际联合采购或地区协调采购的图书馆,对某些文献的采访查重范围还需扩及其它图书馆。对于上文提到的粗心大意容易出错的几种情况,要特别细心辨识、核对,正式发订前要进行“二次查重”,避免误订。必要时,丛书要分别查找丛书名和单册题名,对于有分卷题名的多卷书,既要用总题名查重,又要用分卷题名查重。

1.王春秀,盆民辉.计算机编目查重问题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6(5):58-59

2.吴春.试谈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图书查重的准确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37-38

3.罗红丽.查重小议.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4):58-59

4.柯霞芳,贡维才.再谈图书采购查重.图书馆建设,2006(3):43-44

5.郑兰.信息时代实体馆藏信息资源的采选.河北科技图苑,2007,20(4):56-57,21

猜你喜欢

查重题名馆藏
馆藏
栖凤阁题名记
学位论文查重乱象引关注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学术论文该“查”什么?
论文查重别大意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学术论文该“查”什么?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