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图书馆服务宣言》中的公共服务理念

2010-03-22郭海明潍坊学院图书馆山东潍坊26106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2期
关键词:宣言公共服务公民

●郭海明(潍坊学院 图书馆,山东 潍坊 261061)

1 《图书馆服务宣言》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1 《宣言》是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

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它是中国图书馆人长期以来对图书馆公共价值的不懈追求的结果,是中国图书馆全面推行与实践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宣言》开篇明确定位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1]同时指出了图书馆服务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1]《宣言》蕴涵了“以人为本”“信息公平”“服务平等”“利益全民”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它表明了中国图书馆致力于实现图书馆公共的社会目标与职业追求。《宣言》第一次用与国际现代图书馆理念及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接轨的语言,系统表达了中国图书馆人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及理念所达成的共识,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它顺应了图书馆事业理念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图书馆人重建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思想荟萃与成果结晶。

1.2 《宣言》是指导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实践纲领

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从起初就是为了服务社会公共目标而产生的,图书馆的公共性是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图书馆公共性就是一种服务社会大众,以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公共、公开、共享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图书馆服务原则与精神。这里的“公共”即全民共有,“公开”是指对全社会的所有人开放,“共享”就是全民共同享用。《宣言》向世界传达了一种“信息公平、服务平等、利益全民、教育教化”的中国化图书馆公共服务精神。它要求中国图书馆致力于公益、普遍、开放、平等、人文的图书馆公共服务。《宣言》本身是一份指导中国图书馆公共服务开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图书馆人通过的一种行业自律宣言,向社会表明了中国图书馆人的职业使命与从业态度,在图书馆界倡导一种执着的图书馆公共理念,弘扬一种自觉的平等服务意识,追求一种卓越的图书馆核心能力。[2]图书馆应以《宣言》理念为指导,制定更加合理规范的图书馆规章制度,确保实现图书馆制度的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图书馆公共服务水平。

2 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内涵

2.1 信息公平精神

信息公平是人们面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所产生的价值期望,是社会全体成员不分贫富、民族、男女、老少,都能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种信息资源的一种价值理念,其实质是信息权利的平等。保障信息公平权利的实现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就是要通过保障公民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来实现对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信息公平包括信息获取的规则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信息公平在图书馆公共服务中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服务制度与技术规则公平,为每一用户提供一个公平参与信息活动的制度环境;图书馆权利平等,不受信息主体的家庭背景、种族、性别以及资本占有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机会均等,应优先保证信息能力低下的信息弱势群体。《宣言》把缩小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作为图书馆的重要使命,指出:“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1]

2.2 服务平等精神

服务平等是实现图书馆职业目标的基本服务原则,是图书馆服务公共理念的集中体现与要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3]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要“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从而达到“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4]的目标。这段文字蕴涵着公共服务型政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三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在图书馆实践领域里,高校图书馆馆长共同签署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提出:“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4]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保障信息公平目标的实现,《宣言》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1]的基本服务原则,要求“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1]

2.3 利益全民精神

图书馆制度实际上就是国家对公共文化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益分配制度。保障公民的信息自由权利是民主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与职业目标。合理的图书馆制度就是要通过国家制度形式来保证全体公民都享有图书馆权益,让国家的图书馆成为全民的图书馆,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200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会议又要求:“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5]《宣言》为了让图书馆利益“惠及全民”要求“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1]

2.4 教育教化精神

近代中国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民教育”“教育教化”作为其重要使命,作为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沈祖荣先生曾说过:“图书馆事业乃教育文化之枢纽。”[6]刘国钧先生指出:“近代图书馆以用书为目的,以诱导为方法,以养成社会上人人读书之习惯为指归。”[7]二战后,受国际流行的“权利”范式的影响,图书馆的教育教化使命逐渐被削弱,而把信息的自由、平等价值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实际上信息自由、平等只是图书馆公共理念的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在强调信息自由与平等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图书馆的教育教化功能。只有把自由、平等的原则运用到教育教化中去,才能真正全面发扬图书馆公共理念。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宣言》就同时包含了这两部分内容,它在要求信息公平与服务平等,也“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1]正是这种“教育教化、促进阅读”,为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本质内涵。

3 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实现

3.1 正确定位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功能

要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首先是对图书馆功能的正确定位。《宣言》从图书馆服务的角度阐述中国化图书馆公共理念在实践领域的具体内涵及其原则与要求,对中国图书馆的公共性质及其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定位。《宣言》开篇即指出:“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1]对读者个体而言,现代图书馆应该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现代图书馆系统承担着弥合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宣言》清楚定位了图书馆公共性的特征与保存公共知识、服务社会公众和实现知识公共目标的社会功能,充分汲取与发展了现代图书馆公共理念,这是中国化的图书馆公共理念的内容表述。

3.2 普遍推行平等的公共服务原则

《宣言》为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实现确定了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第一,公众服务原则。《宣言》提出的“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1]要求我国图书馆以全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第二,公益服务原则。《宣言》提出的第一条目标指出:“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1]第三,普遍服务原则。《宣言》把“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1]列为图书馆服务的三大基本原则之首。“普遍服务”至少包括三层含义:范围普遍化、内容均等化、对象全民化。第四,平等服务原则。《宣言》提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1]平等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机会平等、结果平等、内容选择的自由。第五,人文服务原则。《宣言》提出:“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1]《宣言》提出的人文服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服务与管理的人性化;二是保障弱势人群的信息需求。

3.3 全面提供深入的公共服务内容

为了保障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价值的发挥和目标实现,《宣言》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以下几项具体内容:第一,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宣言》提出图书馆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是“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1]这种工作的社会目的和社会价值是:保存文献、传播知识、传承文明。这正是图书馆公共理念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第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1]这是《宣言》对基本阅读服务工作的要求。 图书馆基本信息服务必须遵循公益性服务原则,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第三,提供深层知识服务。“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1]第四,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1]只有这样,图书馆公共理念的社会价值目标才能真正达到。

3.4 合理建设共享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具体组织形式。《宣言》要求“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1]我国图书馆组织建设是按系统规划,系统内图书馆服务体系一般采用的是一种总分馆式的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有利于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开展。由于是分系统建设,建设主体多头多级、管理相对松散而不集中,因此图书馆群体关系不密切。根据《宣言》的实践要求,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统一管理能力、服务相对规范、联系相对紧密的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图书馆服务共同体是从管理与服务上加强各级图书馆间协作共享,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加强图书馆间的共建、共享与共知,在总馆与其分馆之间通过协议明确各自的权责,以此建立起来的一种委托管理式的图书馆群体。[8]

[1]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7.

[2]吴建中.树立新职业形象 开拓新的事业领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12.

[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09-02-29].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 2226/71018/4814170.html.

[4]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EB/OL].[2009-03-29].http://www.nmgkjyjj.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88.

[5]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EB/OL]. [2009-01-28].http://news.sina.com.cn/c/2007-6-17/093812038130.html.

[6]丁道凡.中国图书馆界先驱沈祖荣先生文集(1918-1944)[C].杭州:杭州出版社,1991:242.

[7]刘国钧.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1.

[8]于良芝,等.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31-40.

猜你喜欢

宣言公共服务公民
论公民美育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青春宣言
柔软宣言
脱贫宣言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