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多层次模式研究

2010-06-14刘金玲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成都61005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2期
关键词:集中式资源共享分布式

●刘金玲(成都理工大学 图书馆,成都 610059)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来说,信息资源总是有限的,同时,信息资源的分布又往往是不均衡的。信息需求的无限性与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之间的矛盾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了图书馆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符合国情、便于获取、适度超前和灵活多样的基本原则。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可以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共享范围内分别建立集中式共享、分布式共享和综合式共享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原则

1.1 符合国情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都是该国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地理等人文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应该与该国国情相适应。

首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应该符合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现状。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而经济体制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确立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必须符合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其次,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应该适应我国经济的现状与发展步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投入较高且需要持续稳定投入的社会工程,不论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还是网络的建设,或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否则,信息资源共享活动难见成效。因此,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必须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量力而行,绝不能脱离现实而追求理想化。

1.2 便于获取原则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应该考虑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难易程度。

从时间和经济方面考虑,人们认同在距离较近的场所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美国情报学家Rosenbety和Allen等人在对大量事实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用户对情报源的选择几乎都是建立在易获取的基础上的。在可选择的信息资源渠道中,最便于获取的渠道被首先选用,而对质量可靠性的要求则居其次。虽然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获取已经没有了空间的障碍,但由于知识产权、经济水平、网上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信息资源仍以纸本的形式存在。因此,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应考虑地理上的便利因素,使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所需的文献信息。

1.3 适度超前原则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固然要立足于现实,但又不能局限于现实,还必须考虑适度超前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应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一旦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将影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同时,也会给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1.4 灵活多样原则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必须考虑我国图书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地区间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绝不能搞一刀切的模式。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过分追求理想化,因而难以为实践所接受。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原则,多种模式并举,才能使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富有朝气和活力。

2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按照信息资源建设主体、联合书目系统实现方式和共享服务管理体制等特征,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大体可以划分为集中式共享、[2]分布式共享和综合式共享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2.1 集中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集中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是在某一区域、某一系统乃至全国范围内,某一信息机构集中建立海量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完整的书目系统和统一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共享协作网络,面向异地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共享模式。这种模式采用集中的书目系统和统一的利用平台,其特点为资源集中、系统集中、管理集中(如图1所示)。

图1 集中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集中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适用于合作成员具有一定的垂直隶属关系,有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和稳定财政支持的区域,共享系统一般依托已有藏书十分丰富,设备、网络和技术环境先进,管理和服务队伍素质优良的国家级大型文献信息机构建立,适宜于解决全局的、稀缺的、高价的、靠单个图书馆无法购买的信息资源保障问题。[3]各国的中央(国家) 图书馆面向全社会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大多属于这种服务模式。

集中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优点是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完整,人员、资金、设施、技术保障能力强,便于统一组织和协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大大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在图书馆界普遍经费短缺、文献保障率和服务水平都不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能够缓解基层图书馆经费紧缺的困难,特别是提供的网络数字信息资源,为提高全国范围内信息资源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往往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是集中式结构本身具有封闭性,排斥了各系统之间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二是由于各成员之间距离较远,馆际互借不仅时滞较长,而且成本也比较高,资源绝对的集中导致利用的不方便;三是资源的集中会制约其他信息机构的发展,造成信息机构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对落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更大。

2.2 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核心是“资源分布存储使用,资源目录统一集中”。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信息资源是由多个资源站点(如区域中心、院所、高校图书馆资源中心)分布组成,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各资源站点自主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分布存储和提供信息资源,通过集中式或虚拟联合目录进行导航,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以达到对所有资源快速检索和定位的目的,资源节点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4](如图2所示)。

图2 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不是由一个中心的图书馆负责,而是由各图书馆以及一些地区级文献中心在双边或者多边的基础上,通过协议建立联合保障体系,是一种无中心的网状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信息资源分布与集中的关系。这种模式以横向交流和服务为主,以纵向交流和服务为辅,每一个图书馆可以是信息的输出馆也可以是输入馆,以保障常用的、利用率高的信息资源为主。

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将资源建设与服务分散在多个信息机构进行,可以充分利用各信息机构的馆藏资源,建立若干的特色资源中心,组建一定范围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分布式也为各信息机构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上逐步纳入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从而带动图书馆界整体服务水平提升。

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优点是信息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化,共享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少,资源组织容易,相互协调简单,建设成效快。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讲,获取印刷型图书最经济和快捷的途径就是近距离获取。读者在找到文献信息资源出处后希望看到原始信息时,总是希望获取这些文献信息资源所需要的时间最短、费用最低,往往就近选择服务馆提交信息请求。而服务馆又直接将读者诉求发往最便捷的信息资源收藏馆,信息交互直接方便,使用成本低,服务效率高。因此,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适合在馆藏各具特色、地域分散、规模相当的一批合作成员馆间建立跨单位、跨地区的省级或地区、行业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5]是现实条件下快捷、有效、经济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

但是,由于各文献收藏机构各自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各自为政,分散多头,彼此间缺乏合作的强烈动机和有力的协作机制,不利于统一管理和组织,不利于文献资源、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同时,协调采购以及请求馆与服务馆之间的利益平衡也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这种模式必须有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协作机制作为保障。

2.3 综合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综合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是指由国家、系统或者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集中式大型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以各具特色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依托,以统一书目检索平台和服务平台为支撑而建立的信息资源共享联盟。这种共享模式以集中型资源为主体,以分布式特色资源为补充,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以点带面,采取联合编目,统一标准,统一调控,在中心管理机构提供的互通互联的系统服务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如图3所示)。

综合式共享模式既能依靠大型文献服务机构以较少的代价解决稀缺、高价、使用频率低的文献建设与保障问题,又能够对很多分散在各处的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并充分利用,解决利用频繁的信息资源的方便获取问题,构建综合的资源保障体系。[6]这种模式的理想形式是建立起全国性跨系统跨地区的、真正的无边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实现全国资源共享,以提高战略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保障能力。

图3 综合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综合式管理模式需要在各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区域内设立文献传递中心,负责该区域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系统内的各信息机构受管理中心的管理和协调,各个机构又都有相对的自主权。用户需要文献,先向服务中心申请,由该中心依据联合目录的信息,将用户的申请转到最近的图书馆,如果本区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中心就将用户的申请转到其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或其他图书馆解决。

综合式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模式,但在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因为这种模式必须以完备的联合书目数据库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必须采用规范的标准作为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7]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作保障,利用计算机进行联网,形成网络化。就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一次建成这种理想的无边界共建共享模式,在现阶段难以真正实现。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只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有共享意愿,通过分工合作、协商协调及一体化等方式开展的互惠互利的信息服务活动均可称之为信息资源共享,所不同的只是解决方案的不同及实施效果的差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形成受到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团体,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信息资源共享不是以单一的模式独立存在,而是多种模式并存,共同构成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保障体系。

[1]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费成,裴雷.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 [J].情报学报,2005(3):277-285.

[3]哈清.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和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134-136.

[4]叶艳鸣,等.基于虚拟联合目录的高校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3):2-5.

[5]黄筱玲.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图书馆,2006(2):56-60.

[6]秦鸿霞.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08(9):47-49.

[7]刘金玲,叶艳鸣.我国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与对策[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3):18-21.

猜你喜欢

集中式资源共享分布式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组串式、集中式逆变器的评估选定浅析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