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0-06-14吴新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730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2期
关键词:流程图书馆用户

●吴新年(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兰州 730000)

1 引言

知识服务是深入揭示和推荐知识及知识关联关系的服务,是面向用户问题,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它以用户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贯穿于用户的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全过程,并根据用户问题的解决进展及其需求的变化动态地、持续地进行资源、服务与策略的调整。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的基地,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过程的重要环节。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院士所说:“图书情报,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它既是过去经验的积累,又是未来发展的向导,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科学研究与图书情报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有贡献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旁人的知识,并加以消化、利用和创新而达到的。”[1]在知识经济时代,直接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成了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基于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实现其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2]

瑞典学者卡尔·E·斯威比认为知识型组织有三种:知识生产型组织、知识应用型组织、知识传播型组织,其中知识传播型组织是指对知识进行规范、传播,加速知识的流通和扩大知识的使用范围的组织。[3]根据这种划分,图书馆属于知识传播型组织。

与企业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不同,图书馆主要集中和管理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显性知识,主要从事的是基于文献和网络的显性知识的挖掘与组织,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带来了信息爆炸和知识匮乏并存的矛盾。曾有美国图书情报学家形象描述:“Internet上的信息如果有一英里宽,则只有一英寸深。”[4]作为知识集散中心的图书馆,如何从这样的信息洪流中挖掘其中有用的知识,解决信息超载与知识组织之间的矛盾,构建一个高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开发并将有用的知识及时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从而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这已经成为其面临的主要任务。比尔·盖茨1997年应邀担任美国专门图书馆学会第88届年会一般会议主要发言人时也谈到:“及时、有用的信息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网络取得连接。”[2]因此,如何尽快地构建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及其他相关信息处理技术的高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就成为每个图书馆面临的现实问题。

2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设想

2.1 总体功能目标设定

从总体上来说,一个合格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至少应该实现这样一些功能:支持对多种来源、多种类型、多种媒体、多种格式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支持对资源进行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化整合;支持对知识资源体系的高效管理与维护;支持用户的知识检索;能够实现对用户检索结果的多方式呈现。

2.2 逻辑架构设计

一般地,根据上面的目标要求,一个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就至少应该包括6个层次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逻辑架构示意图

(1)数据资源层。必须具有满足服务所需要的各种类型、各种来源的数据资源,包括各种数据库资源、Web信息资源、第三方协议获取资源等。这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物质基础。

(2) 信息集成层。实现对多种来源、多种类型、多种媒体、多种格式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标准规范的元数据抽取、加工、处理,实现对资源的物理或逻辑的集成组织。

(3)本体构建/语义标注层。基于领域本体模型和相应的语义规则/模型完成多类型、多格式资源的知识整合和语义标注,形成具有语义关联的知识资源体系。

(4)本体知识库管理层。依据一定的规则,实现对本体知识库的整合管理与维护,支持对本体知识库的并发访问与快速查询,支持本体的合并、映射及本体的学习与进化。

(5)知识服务层。提供知识检索界面,支持用户的知识检索,实现对用户检索请求的分析、处理,完成查询术语的语义解析与映射,生成检索结果;同时根据用户习惯或偏好,将检索结果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向用户呈现,有效地展示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为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提供协助。

(6)用户管理层。实现对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分级授权管理;建立情景敏感的用户模型,支持对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和用户的多级分类管理与服务。

3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实现流程与策略

学者王广宇认为要成功地实施企业知识管理,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即:认知与策略确定;设计与导入;业务梳理与知识化;开发、测试与应用;评估、维护和调整。[5]并将此称为“五步一循环”法则。实际上,图书馆要想成功地建设专业知识服务系统,也需要经历类似的几个环节。

(1)认知与策略制定。推行知识服务需要对图书馆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系统改造,而知识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中心环节,因此,决不能认为就是开发和部署一套软硬件系统而已。首先要对建立知识服务系统的目的、意义、系统建设目标、未来业务的部署、可能的流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问题、建设成本等)、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等有一个充分的讨论,形成共识,并提出相应的预案。如果没有认识上的准备和可行的策略,将很难保证系统建设的有效性。从最早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到后来的信息导航系统、信息门户系统、专题服务系统等,我们曾经建设了太多的系统,其中有十分成功的,但也有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

在认知与策略制定阶段,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图书馆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普通职工,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对知识服务的理解不同,对知识服务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需求也不同。图书馆领导关注的是系统的建设与部署对图书馆整体知识服务能力与效果的提升,同时还会关注建设成本和技术可行性,关注点较宏观和全面;系统应用部门负责人关心的是该系统对本部门业务开展的支持力,关心系统对部门团队能力提升和业务绩效水平提升到底能有多大作用,他们会基于自己的目标要求提出很理想、有时甚至很苛刻的功能需求,而不太考虑建设成本;系统开发部门负责人更多地关心的是技术上的可行性、开发的难点、可得到的投入支持等;而普通职工是未来系统的应用者或维护者,他们则关心的是系统应用对本岗位业务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考虑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系统主导的业务模式,自己该如何提升能力配合系统的建设和业务模式的转变。

认知与策略制定阶段既是一个讨论、学习阶段,也是一个前期动员阶段,它将为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奠定必要的基础。

(2)设计与导入。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和现实发展基础,对未来发展需求和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等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描述,对系统的关键功能模块和未来功能扩展接口都要有充分的预考虑,形成详细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方案。导入则是指设计方案的前期部署,主要包括组建开发建设团队,确定实施技术路线图和进度安排,项目动员和准备等。

设计与导入阶段尤其需要考虑清楚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技术可行性问题和建设成本问题。技术的可行性考虑不周全,建设成本过大或失控都可能使系统开发建设中途受阻,并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实施方案的设计是此阶段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方案制定要以控制进度和成果检验为目的,要对整个项目有明确的阶段划分,有明确的阶段目标设定(如实现功能、时间节点等)和检验预案,有明确的任务分工,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建设的可控性。当然,一下就建成一个实现全方位功能的、完善的系统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涉及到技术、投入(包括资金、人力)、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制定一个分步建设和实施的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3)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知识服务系统基本贯穿图书馆业务的主要环节。通过流程分析,就可以明确系统建设需要或可能对哪一块业务进行模式和技术化改造以及改造到什么程度。流程的优化重点则是在调整和优化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服务系统平台的、规范、高效、符合知识服务需求的工作流程,是在业务流程梳理的基础上对流程的重新规划和调整,目的是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服务系统顺利建设与运行的现实环境。

(4)开发、测试与应用。开发、测试与应用是知识服务系统建设中最具体的任务。开发自然主要是项目组成员的事情,他们根据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按照开发建设方案推进工作,一般应该是有保证的。而测试和应用则不仅仅是系统建设项目组的事,需要图书馆全体职工(包括领导和普通员工)都要积极参与。领导者要考虑和部署好测试环境和做好测试的动员及准备;普通职工要对系统建设抱有热情,积极关注、积极参与试用,及时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在试用中可能会遇到规范流程与作业模式同自己已经熟知的或习惯的流程与模式不一样的情况,这时候必须理性地分析问题的实质,敢于打破能力陷阱,促成旧的流程与模式的转变。不能盲目地贬低系统或不负责任地胡乱提建议,干扰系统的顺利建设。

(5)评估、维护和调整。评估、维护和调整是知识服务系统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保证。评估主要是根据系统建设方案进行系统实现性评价,包括:功能评价;应用效果(资源整合度、流程完整性、效率提升度、用户满意度忠诚度等)评价;系统稳定性评估;系统可用性评估;系统可扩展性评估;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等等。

维护和调整是在知识服务系统投入应用之后,按照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对系统运行情况及功能的补充、改进和优化。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需要有很好的制度和机制保证。

4 结束语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是未来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平台和依托,它的功能需要随着应用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予以调整,绝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仓库技术、信息集成与互操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组织技术、语义分析技术、知识检索技术、用户建模技术等的发展,将会使知识服务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1]钱三强.大家都来重视和关心图书情报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1980(1):5-6.

[2]田红梅.试论图书馆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 (4):312-314.

[3]Sveiby,KarlErik.TheNewOrganisationalWealth:Managingand MeasuringIntangibleAssets[M].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1997.

[4]Borghoff,UweM.InformationTechnologyforKnowledge Management[M].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98.

[5]王广宇.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8.

猜你喜欢

流程图书馆用户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图书馆
关注用户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