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对辽宁旅游业的影响

2010-03-21马宏宇

文化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旅游区目的地经济带

马宏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发展和完善,不仅与当地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当地的政策、规划、措施密切相关。《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建设等方面明确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到2020年前的发展方向。笔者通过研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认为该规划对辽宁旅游业在旅游分区、城市旅游、交通、滨海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辽宁省旅游区的划分更具合理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国家级新型产业基地,东北亚重要的经济合作中心,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东北地区的经济组织中心,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综合性区域势必对辽宁省旅游区的划分产生影响。

2004年辽宁省初步完成了《辽宁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确立了把辽宁省划分为辽宁中部旅游区、辽宁东南部旅游区和辽宁西部旅游区的发展构想。辽宁中部旅游区包括沈阳、铁岭、辽阳、鞍山、抚顺和本溪六市及其辖区,辽宁东南部旅游区包括大连、丹东、营口三市及其辖区,辽宁西部旅游区包括葫芦岛、锦州、盘锦、朝阳和阜新五市及其辖区。[1]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出台,我们可以对辽宁的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划分,即重新进行旅游资源分区。旅游资源区的划分,无论对旅游资源的建设远景规划还是实际业务操作,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在宏观上为研究旅游资源的总体分布、利弊评价和开发途径提供了依据,微观上有助于指导旅游经营者安排旅游活动和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2]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辽宁的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分区。

辽宁沿海地区包括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六市,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4A级旅游区23个。对辽宁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划分之后,将会划分出一个新的旅游区,即沿海经济带旅游区。其中丹东、大连、营口、葫芦岛、锦州、盘锦六市即成为复合型旅游区,它们分别同时属于辽宁东南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和沿海经济带旅游区,届时六市将成为集滨海沿江风光和古文明于一身的复合型旅游区。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在第三产业布局规划中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进行了进一步旅游分区,依托滨海公路,完善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形成沿海旅游发展轴,构建五个旅游区:绥中南跨域滨海旅游联合区、辽西滨海旅游区、辽河三角洲滨海旅游区、辽南滨海旅游区、辽东滨海旅游区,并加强各景区和景点建设。根据旅游资源分区划分的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旅游资源发生学原则、主导因素原则、自然条件相似性原则、多级划分原则及人文、社会传统的近似性原则,我们可以把以上五区定位为整个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区的旅游亚区。

通过对辽宁省旅游区的重新划分,将具有共同或相似特征的旅游资源划为一区,有助于阐明各个旅游资源区的特点,挖掘潜力和确定各自的开发利用方向,从而因地制宜地组织区域特色旅游。首先,旅游资源分区可以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使旅游资源区域规划更具全面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区域的开发、规划、管理和建设,而这一切必须在旅游资源分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其次,旅游资源分区有助于从理论上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保护和分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同一旅游资源区内,旅游资源具有若干相似特点,它们的开发与保护有待遵循科学的引导,通过建设可以塑造一个更具鲜明特色的资源区整体形象。再次,旅游资源分区能够为保护旅游资源提供科学的手段和切实的措施。资源的适度利用和合理保护,是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资源分区有助于地区管理部门制定措施,完善配置,加大资源保护力度。[3]从而,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依托的辽宁省旅游区的划分将使辽宁省旅游区的划分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二、有利于发展城市旅游,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六市绝大部分属于辽东山地丘陵地区,区内峰峦起伏,群山交错,海岸曲折漫长,半岛风光秀丽,气候温暖湿润,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消夏避暑、疗养度假的理想去处。沿海经济带的六市都是海滨城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集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并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出台,对进一步深入发展城市旅游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发展,城市旅游也在发展,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在发生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尤其是在1998年以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一致,我国西部城市旅游目的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不能不受所在城市自身功能和地位变化的影响。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或变化,都将深深地影响该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变化。[4]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不仅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了总体策划,而且在社会人文体系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系统的措施。这些对发展辽宁的沿海城市旅游,提高沿海城市旅游竞争力都是极其重要的措施。当然,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竞争是并存的,而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游客、信息、公众支持和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等方面。因此,关注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竞争需注意旅游者行为的变化、传统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问题、新兴旅游目的地的挑战及特殊旅游活动的影响等几个因素。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城市旅游体系的建设。[5]为使辽宁的城市旅游,特别是沿海城市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需加强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重视城市旅游影响的监测与反馈,实施风险管理,优化城市旅游系统。

三、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的建设使旅游交通更完善

无论是旅游区的划分,还是城市旅游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这条重要的纽带。交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对于发展旅游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有诸多关于大力发展建设辽宁交通的规划,如:建设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促进区域交通组织一体化,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的港区建设并发展建设相应的新港区,开拓国际航线,吸引国际班轮公司进驻,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外贸运输比例,使其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在健全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增辟通往国内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日本、韩国等地的航线、航班,并争取开辟通往欧美等主要客源地区的旅游航线或旅游包机以及增开旅游专列等等。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力发展建设沿海经济带与省内及国内外在海陆空交通方面的力度之大、规划之全面。这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

因为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者要综合考虑目的地、交通、时间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旅游消费后的满意度评价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因为时间的限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居住地到旅游地的距离。对于旅游距离的计算,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时间来计算。例如:从沈阳到大连,需要4个小时的车程。几乎没有人说,从沈阳到大连需坐397公里的火车。旅游距离和旅游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人们的旅游知觉,也影响人们的旅游态度和旅游行为。[6]旅游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及态度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阻止作用又有激励作用。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建设辽宁交通的规划,便可以在时间上缩短旅游距离,从而减少旅游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增加对旅游行为的激励作用,使旅游者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价值相符,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因此,游客作出旅游决策和出游的行为会增加,对旅游消费的满意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由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辽宁省的交通将更加完善且覆盖面更广,更加有利于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旅游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海、陆、空交通枢纽的形成,大大缩短辽宁与国内乃至国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者来辽宁旅游带来方便,也将为本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出行机会和条件。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吸引旅游者来辽宁旅游的魅力之所在,对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人文海岸行动将推动和丰富滨海旅游

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人们到滨海旅游的动机也会随之加强,加之大海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促使人们作出各种滨海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进而推动我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辽宁省的海洋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岸带旅游和海岛旅游两个方面,其中海岸带旅游占有较大的优势。海岸带旅游主要集中于海滨旅游活动和海面旅游活动,特别是在海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可以体验丰富的海洋旅游活动形式,如嬉水、海水浴、日光浴、沙浴、泥浴、玩沙、沙滩体育、海钓、观海、登海山、体验海洋民俗、体验海洋文化、品尝海鲜、买海货等。而海面旅游活动所包含的帆船运动、滑水、冲浪、摩托艇等,这些项目在我省尚未全面展开。海底旅游在我省开发得很少,只有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的海底通道式海族馆。而海空旅游活动的滑翔、放风筝、跳伞、飞艇观光等,更是少之又少。虽然目前我省的海洋旅游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完善,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人文海岸行动”在某些方面弥补其不足之处,对我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的开发、完善、整合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人文海岸行动”为框架,以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人文资源为基础,在海滨、海面、海底、海空范围内,对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开发更多的海洋旅游活动形式和旅游产品,以此来丰富和完善辽宁的滨海旅游业。从而通过“人文海岸行动”使辽宁的滨海地区拥有多种人文特色的旅游区,在展现自然景观的同时,将更加凸显文化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届时,将大大丰富辽宁滨海旅游活动。

当然,在开发海洋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海洋旅游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必须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建立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7]《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就此问题也有相关的规划措施,如:海岸带资源保护、海岸带环境质量管制、海岸带开发管制、海岸带用地管制、海岸线防灾规划、保护原生海岸重要生态系统等。

五、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旅游区的划分、城市旅游的发展,还是交通的完善、滨海旅游的丰富,都与旅游资源开发密切相关。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优化作用,同时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也可能造成破坏。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旅游业,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辽宁的生态省建设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多层次、多部门、多学科纵横交错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以经济为目的,发掘旅游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潜在价值。多搞一些适合旅游者活动的项目,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增加就业门路,扩大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如何才能使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最大发挥,就必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使开发活动有序进行,使各景点、景区之间有机地构成旅游区,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路线,并配以相应的服务和设施,使旅游地具有便利的可达条件,令游人产生美感,经营者得到满意的利润。[8]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协调,而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则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基本关系之一。[9]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要严格贯彻旅游资源保护原则,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做到保护与开发建设兼顾,保护第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第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兼顾,长远利益第一;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兼顾,全局利益第一。注意分级保护,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加强环境整治,健全生态系统保育,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10]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构建生态安全网络、环境保护目标、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等,是对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好的诠释。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成功升格为国家战略,它不仅给辽宁带来机遇,也给辽宁带来了挑战,环保标准提高正是辽宁所面临的挑战。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了,居民的收入会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会提高。随着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物种多样性等重大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辽宁对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辽宁省的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距离实现辽宁生态省的目标更近一步,辽宁的生态旅游将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浅析,可以看出其对辽宁旅游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对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凸显出来,我们深信,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经济的发展,辽宁的旅游业也势必随之发展和完善。

[1]佟玉权,韩福文.辽宁旅游文化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2][3][8]丁季华.旅游资源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5]保继刚,等.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6]李祝舜.旅游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李隆华,俞树彪,等.海洋旅游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9]张文.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报告(2004)[A].林越英.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10]王德刚.旅游开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旅游区目的地经济带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动物可笑堂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