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

2010-03-21鲍振东

文化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价值体系爱国主义

鲍振东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求生存、图发展、谋振兴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品格、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怀的总和,是绵延数千年并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之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不朽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既包括“愚公移山”、“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解放斗争和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由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组成;三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百年奥运精神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是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坚实根基,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则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延伸和再创造。传统文化精神与革命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学者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随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需要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百折不挠的价值观,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既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一、传承中国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赖于中国精神的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意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所能达到的共同的精神高度。中国精神彰显了亿万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内在凝聚力,是国家之根,民族之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引领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前进方向。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它对于传承中国精神具有统摄和指导作用。这种指引性作用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决定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有机整体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体现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主旋律,促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中国精神的道德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传承中国精神须臾离不开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从而使中国精神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传承中国精神,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共同的民族品格、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中国精神,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民的思想、凝聚民族的力量,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精神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传承中国精神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为中国精神的发扬光大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和统摄作用,决定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动力,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鼓舞力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源于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源于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纵横交错,相互影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才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形成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失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就失去了中国精神传承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任何一种价值观都需要一种精神作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如此。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体现民族特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和为贵”、“刚健有为”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文化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新的时代精神,从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中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继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

首先,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的凝结与升华。现阶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间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当代弘扬中国精神的目的所指、本质所在,也是丰富中国精神科学内涵的必由之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的民族是缺乏灵魂的民族,是缺乏发展后劲的民族。我们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才能聚集更多的劳动者和爱国者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伟大的中国精神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充分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再次,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深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因而,传承中国精神,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最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既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需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其基本要求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革命精神与开拓创新精神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更体现了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道德追求。中国精神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博大精深的中国精神才能够薪火相传直到永恒。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价值体系爱国主义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