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探析

2010-03-21王梨

体育科学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网球球员比赛

王梨

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探析

王梨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350002)

为了探析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数据调查、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对高校网球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必要性及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提出:网球是一项文明高雅、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运动项目,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从完善网球运动基础设施、举办各种网球比赛、挖掘网球校园文化内涵及提高网球师资力量等方面来推进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

高校;网球文化;校园文化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在美国开始普及并风行于美国,目前流行于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随着网球运动在全球日益普及和盛行,我国网球运动迅猛发展。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中,中国网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中国网球有能力赶超世界水平[1],尤其是中国女子网球。我们在关注我国选手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网球文化的内涵、作用,尤其是网球文化对高校的影响,因此,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

1 高校网球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1 高校网球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按照《辞海》的解释,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根据文化的这一概念界定,网球文化可以理解为网球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网球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对于高校网球文化,则可以理解为以高校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网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创造的网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高校独特形式的大学生群体文化生活。

校园网球文化存在于校园中,与学校生活息息相关,它以学生为主体,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进行,以校园为生存空间,与校园精神相互贯通。这种独特环境下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网球文化就是为达到这个教育目的而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文明高雅,以人为本

网球运动常被称为“贵族运动”和“高雅运动”,之所以有这种称呼是由于最原始的网球运动起源于宫廷之中,网球运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于贵族运动[2]。网球比赛过程中非常注重礼节,对于球员的衣着打扮、使用的球拍及言行举止等有较多的讲究,球员的行为应像贵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尤为表现出一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球员与教练、裁判、观众及其他球员之间要以礼相待, “谢谢”和“对不起”是网球场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等;而作为观赏者的观众也应举止文明,观赏途中不能随意走动和鼓掌,这些礼仪都体现了网球运动的文明与高雅。

1.1.2 诚实守信

网球文化注重培养球员诚实守信的品质。业余活动中的网球比赛大多属于球友之间互相切磋球技,并无裁判的裁定,“in”或“out”由球员裁定,这是基于比赛双方球员的诚实和信任,因此运动员必须做到诚实,诚实守信的态度贯穿在整个网球比赛中,网球运动对培养球员诚实守信的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1.1.3 谦虚自信,尊重他人

网球技术是在认真学习、谦虚谨慎、不怕困难的基础上训练而成的。心理状态对网球比赛的影响尤为显著,一场网球赛在一定意义上实际是一场战斗,选手能发挥80%的水平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所以网球运动员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在网球谦虚的内涵中还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尤其是对技术不如自己的对手表现的一种尊重和大度。

1.1.4 团结协作,集体意识

网球运动可以培养球员团结协作的能力与集体意识。在单打比赛中,教练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对球员进行指导,球员与教练之间的默契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在双打比赛中,则更需要搭档球员之间的默契,始终尊重和鼓励同伴,特别在失误丢分后,不要互相埋怨而要互相鼓励。这些默契正是来自每个球员具有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通过网球比赛,可以充分锻炼球员的这些素质,尤其对学生,这种功效在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中自然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网球文化的独特内涵同样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当网球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文化时,这一具有文明高雅、诚信守则、谦虚自信、尊重、团结协作等内涵的独特文化将为高校的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1.2 高校网球文化的特征

高校网球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为时空,反映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在高校中的营造和蓬勃发展对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在网球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将有助于把高校学生真正塑造成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勇敢、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高校网球文化这一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高校网球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网球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物质形式。由于网球运动运动量的可调控性和运动的趣味性,使得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很高,运动员往往在不知不觉的运动中相当于完成几公里的跑步运动;同时网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没有肢体直接接触,可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既富有乐趣又增强了体质;而且,通过网球运动还可让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实现与终身体育的对接[3]。

高校网球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网球运动固有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网球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团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等都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折射。

高校网球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网球运动本身的比赛制度和规则对从事网球运动的学生就是一种约束和规范。它以严格的规则为竞争双方创造了理想化的公平竞争条件,也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诚信守则的道德思想提供条件。

高校网球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网球礼仪规范了球员及观众的行为,这对培养球员及观众良好的行为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对于礼仪行为极为重视。“尊重网球场上的一切人与物”的基本行为准则提出要尊重对手、观众、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包括尊重球网、网柱、球拍、球等等,这些都体现了高雅的行为文明,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文明。

2 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必要性

当前,网球运动已不再是“贵族运动”,人们逐渐参与网球活动,中国网球运动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比赛中,我国选手李婷与孙甜甜夺得了网球女子双打比赛的冠军,伴随着这块金牌的获得,网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2006年澳网和温网比赛中,郑洁与晏紫夺得网球女子双打比赛的冠军,通过一些成绩的取得,中国女网选手的世界排名逐渐取得突破。在2010年澳网比赛中,李娜与郑洁都进入四强,取得中国网球在澳网比赛中的最好成绩,同时李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进WTA世界前十的球员。截至2010年3月8日,在WTA最新排名中,李娜排名升至第10位,郑洁排名第23位,她们的排名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与这些荣誉伴之而来的是中国人对网球的热衷和中国网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因此,构建高校网球文化是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要求,也是必然结果。

2.1 构建高校网球文化是高校网球运动普及的要求

200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首次在北京举行,在不到4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网球赛事之一。随着中国网球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喜爱网球,全国范围的大型网球普及推广活动已全面铺开。据统计,全国网球市场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在网球运动推广的过程中,学校发挥了重要的群体效应,网球设施普及率最高的是各大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校园都建有正规的室外网球场,并在体育课程中设有网球课,选择网球课程的学生也逐年增多。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自2007级开始开设网球课程,报名网球专项的人数逐年增加。据调查,2007级报名人数为1 693人,2008级报名人数为1 756人,但由于场地有限,2007级与2008级两个年级各开设6个班级1 620人。目前,网球运动已引起学校重视,学校拟增加网球场地的投资,计划建设6片网球场地,这无疑对福建农村大学网球运动的普及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高校喜欢网球人数的增多,构建高校网球文化变得十分必要。通过构建网球文化,可以使高校的网球活动更加活跃,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条件。

2.2 构建高校网球文化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网球运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网球文化通过其丰富内涵将大学生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能力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对可塑性强的大学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网球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网球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网球文化发展越完善,网球文化的内涵对人们的精神意识、性格、行为影响就越大,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他们的文明高雅、诚信守则、谦虚自信、尊重、团结协作等品格将影响整个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3 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途径

相比其他的球类项目,网球运动尚属新鲜事物,网球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高校而言,除了一些体育院校,其他学校的网球文化建设还有待完善,因此,构建高校网球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完善网球运动设施,为网球运动提供物质条件

体育锻炼和体育课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相对其他运动而言,网球运动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比较严格。虽说近年来网球场地增长迅速,但仍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网球运动不够重视,始终把网球定位为“贵族运动”,同时网球场地的建设费用太高,因此各个高校对网球的场地的投入不足。由于网球场地分布不均,投资方式单一,开放程度低,因而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很多学生只能望“场”兴叹,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影响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成为网球运动发展的瓶颈。因此,学校应尽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网球运动的需求,完善网球运动基础设施,为网球运动创造物质条件,最大化地容纳喜爱网球运动的学生于体育运动中,使置身于校园网球运动中的每一位学生能充分享受到网球运动的乐趣,感受网球激情,健全人格。

3.2 举办各种网球比赛,搭建网球文化平台

目前,全国性的大学生网球比赛每年以不同方式定期举办,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参赛。当前大部分院校尚未成立网球协会,也很少组织活动,虽然喜欢和参与的学生很多,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规模和效果都不大理想。网球协会的成立有利于推动网球运动与其文化的发展,因此首先应以网球教师为发起人,促进学校网球协会的成立,同时以网球协会的名义组织各种活动,搭建网球文化平台。网球协会可以通过到企业拉赞助等方式进行筹款,定期在校内组织一些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比赛,如“网球节”等,以网球为突破点,以体育课外活动为平台,鼓励学生以球健身,以球会友;还可以与友好学校、网球群等组织友谊赛,赛事期间可以出一些简报点评赛事,介绍网球知识、规则、礼仪、故事等;此外,在大型国际网球赛事举办期间,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比赛,让学生了解国外网球发展状况,通过观摩比赛提高对网球技术、礼仪等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都得到锻炼,既促进了网球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又普及了网球文化。

3.3 挖掘网球校园文化内涵,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

网球运动与生俱来的高雅气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果断、团结协作,以及网球文化的诚信、尊重、谦虚、自信等内涵对大学生人格修养完善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在网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和丰富网球文化内涵。学校除了开展网球比赛之外,还可开展多项与网球运动相关的活动,如网球节摄影展、网球节征文、网球节演讲等活动,亦可成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网球运动俱乐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球活动。此外还可进行网球文化专题讲座活动,邀请一些当地网球界的知名人士开设讲座,以一种更系统、更全面的角度给大学生提供了解网球文化的途径[4],通过讲座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真正发挥网球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

3.4 鼓励教师外出培训,提高网球师资力量

当前,高校网球师资严重不足,网球课缺乏专业教师,现有的网球教师属于网球专项毕业的不多。据调查,现有的网球教师中属于体育院校网球专项毕业的教师仅占20%左右,相当一部分是自学、临时培训的,这导致网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专业性,他们的教学只能是入门性质的,对于那些爱好网球并想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学生,现有的师资力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如果持续这种状态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网球活动的推广。因此,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网球活动,加大网球运动经费的投入;其次应重视网球师资力量的提高,鼓励有网球基础的教师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和研修,加强网球任课教师专项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并加强兄弟院校间网球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学习。

4 结束语

高校网球运动及网球文化的发展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高校网球运动尚处在刚刚起步且有待完善的发展阶段,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也处于摸索和完善阶段,要使高校网球运动尽快普及、网球文化不断完善必须要得到各方面的协助和支持,同时还需要高校教师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积极投身网球运动、宣传网球运动,从而在校园内形成网球运动热,构建良好的网球文化氛围,使网球运动与网球文化发展相得益彰,真正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

[1]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 830-833.

[2]朱征宇,陈德志.珠江三角洲地区“网球热”的文化思考——网球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融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32-34.

[3]舒刚民,胡安义.对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2):52-55.

[4]李华,肖平.网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22-23.

[责任编辑 江国平]

Analyzing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Tennis Culture

WANG Li
(Sports Department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It explored the ways to build the tennis culture.By the methods of the documentary,data analysis,logic analysis and deduc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ge tennis culture.The college tennis culture proposed the building,of tennis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improved,and the campus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ennis teaching staff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tennis culture shall be enhanced.

college;tennis culture;campus culture

G 845

A

1007-7413(2010)03-0070-04

2010-05-13

王梨(1976—),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网球球员比赛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我不只是球员
选美比赛
比赛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最疯狂的比赛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