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II)

2010-03-21郑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态语聋人手语

郑璇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II)

郑璇1

3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

不熟悉手语的人往往误以为只要是以手势为物质载体的都叫“手语”。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聋人手语,必须把它同下面几个概念区分开来:

3.1 手语与一般手势

体态语和身势语中的手势不是手语。正常人在谈话中为了加强语言表达效果,常常会做出一些辅助性的动作,如点头、挥手、指点,或用简单的手势来帮助说明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这属于非言语交际中“体态语”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同聋哑人的手语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区别在于:①语言的沟通是分离性的,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手语,都是精密的系统,都可以分离成句子、短语、词。体态语虽也可以构成体态群,但没有明确的组合规则;②聋人和正常人对手语和语言的运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而体态语信息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对方;③有声语言和手语都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每个手势和它所指代的概念具有严格的对应性和确定性,因此,手语词典的编撰才成为可能。只要是人类大脑能想象得到的概念,就会有相应的手语表达方式。而体态语能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有限,且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可以将体态语和身势语加以总结归纳,但要为它们编写词典,却是不可能的;④手势的作用多种多样,可以作为语言标记(linguistic markers),相当于文字中的标点符号;可以作为表意符号(ideographs),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发展;还可以用来指示事物(deictics)。但无论哪种作用,都只能作为语言的辅助手段而存在,不能代替语言本身。很难想象不会手语的人单凭身势语、体态语就可以交谈。而手语具有形容复杂事物、表达丰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一点和有声语言没什么差别,只是借助的物质载体不同而已[7]。

3.2 手语与手指语

手指语不是手语。所谓手指语(又称“指拼法”、“手指拼法”,简称“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代表单个字母,按主流语言中的字母组合顺序依次拼出词语的一种表达方式[8]。长期以来,特殊教育界许多人认为手指语和手势语都靠手的动作来传情达意,于是把它们统称为手语,认为“手语分为手指语和手势语”。事实上,手指语和手势语有着本质的不同:手指语表音,手势语表意。手指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是依附于主流语言的,只有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才可能使用英语手指语;只有掌握了汉语拼音,才可能使用汉语手指语。而手势语不同,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主流语言的聋人,也可以通过相互交往而学会。手指语仅仅以数量有限的若干指式为基础,一个人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指式,就可以拼出任何单词乃至句子、段落。而学习手势语却远比手指语复杂,除了要掌握大量基本手势外,还必须了解手语独特的语法。此外,真正的聋人手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与有声语言有着极大的差异,而手指语的表达顺序却与有声语言完全一致。总之,手指语本质上是以手势为载体来记录有声语言的工具,汉语手指语就像电码、旗语一样,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目前,手指语主要应用于聋校教学,而在聋人的实际交往中用得极少。

3.3 手语与手势汉语

手势汉语也不是手语。真正的聋人手语是自然手语(natural sign language),是指聋人在没有系统学习主流语言的情况下,作为第一语言获得的手语,这是一种未受过主流语言干预和影响的较为纯净的手语,由聋人自己创造,以单个手势为基本语言单位,其特点和有声语言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自然手语是自然状态下聋人之间典型交际的时候用的手语,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聋人语言”。

而“手势汉语”(signed Chinese)顾名思义是汉语的手势符号化,是用手势来表达的汉语。手势汉语的具体词汇和汉语中的词汇成分严格对应,手势组合方式和汉语的语法规则完全相同,主要运用于聋校教学以及听人与聋人的交往。另外,聋人教育界出于语文教学需要,也常常把手势汉语叫作“文法手语”、“教学手语”。比如“我去吃饭了”这句话,手势汉语的打法是依次打出“我”、“去”、“吃饭”三个手势,再书空“了”字;如果是聋人彼此之间交谈,则只需要打“饿”加上“走”的手势,并配合饥饿的面部表情。

显而易见,真正的聋人手语是自然手语,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聋人手语”正是指此,本文所得出的一切结论都只适用于真正的手语,而非依附于汉语的“手势汉语”。

由此,可以对手语和主流语言作一个总结。由于手语的使用范围主要局限于聋人及其相关人群,而且不以语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手语的特殊性。和有声语言比较,手语具有下列特征:①手语把思想物化于表情、动作之中,而有声语言将思想蕴涵于语音之中;②手语是视觉型语言,主要靠眼睛获得;而有声语言是听觉型语言,主要靠耳朵获得;③基本手语词多与客观存在的物体有关,或表示物体形象,或表示事物特征,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和概括性。有声语言中的基本词汇虽然大部分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与客观事物没有象似性联系,音和义的联系缺少理据。

从发生学上来讲,手语完全是聋人自己创造的,是聋人群体内部出于交际需要约定俗成的产物。聋哑儿童的手语获得过程同正常儿童的口语获得过程基本同步[9]。

聋人不是独立于世的,绝大多数聋人除了会手语,还或多或少地掌握部分本民族的主流语言,手语无时无刻不同主流语言存在密切接触,它从主流语言中借用和吸收了许多成分。随着聋人整体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掌握主流语言的聋人不断增多,汉语对手语的影响也势必不断深入。这种影响是多层面的:在语形的层面上,手语受到汉语的影响而产生了“仿字”和“书空”这两种手段;在语汇的层面上,汉语“借词”和“仿译词”在手语中变得越来越常见;在语法的层面上,由于汉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聋人所打的手语中,“手势汉语”的成分越来越多。手语本来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就算不借用汉语,它本身也足以表达一切聋人所能认识到的事物,但中国手语无时无刻不与汉语接触,语言间的接触必然带来语言的同化,汉语相对而言是一种强势语言,因此主要的趋向是汉语往手语渗透,汉语影响手语。汉语中某些表达方法方便易用,因此进入手语后很快为聋人所接受。如“人”的打法是将左右手食指搭成一个“人”字,它是来源于汉语书面语中的“人”字写法,由于打起来简便,聋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仿字手势,“人”这个手势便成为了自然手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如同“逻辑”、“沙发”等外来词渗透进汉语中,逐渐成为汉语的组成部分一样。

总而言之,中国手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中国手语和汉语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两个体系,它们之间是借用与被借用的关系。

4 结语

肯定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在语言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语言学本身而言,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手语语言学。聋人语言研究对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学科也有很多启示,可以支持语言学的边缘化发展。其次,手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可以把人类语言中某些基本特征同传送语言的模式分离开来,进行单独研究[10]。手语与有声语言存在许许多多的类似之处,这证实了早已存在的关于语言普遍性的说法;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儿童语言的获得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有自己的时间表。只有同时观察口语和手语这两种自然语言体系,才能彻底了解人类的语言天赋。最后,确立中国手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独立地位,肯定其对聋人思维发展的价值,对特殊教育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目前,关于聋校“双语教育”的争论正如火如荼。尽管手语与主流语言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但聋人和健听人却不可能组成相对独立的社会,聋人圈毕竟是小范围的群体,不可能脱离主流社会而存在,实际生活中和他们接触的还是以健听人为多。为了能尽快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聋人必须具备能使其在主流社会中正常生存的语言能力(口语或者书面语),因此,聋人教育包括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提高聋人在主流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手语是最符合聋人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的语言,聋人学习手语有天然的优势。先学会手语对主流语言习得存在一些有利的影响,例如:作为第一语言,手势符号如果获得较好的发展,就可以用来解释那些聋儿感到困难的词句,从而成为辅助学习主流语言的工具。手语对聋儿早期思维发展、学习其他知识也有积极作用。聋校里来自聋人家庭的聋孩子,往往比父母都是健听人的孩子成绩更好,其原因可能就是这些聋孩比较系统而单一的早期学习了手语。

然而,手语对主流语言的学习也可能有消极影响。在具体的表达习惯上,手语的惯性可能会使聋儿犯形近字混淆、词性不清、语序颠倒等错误。在学习态度上的影响更是巨大:大多数聋儿从小就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进聋校时只会一些简单的手势,主要是借助指点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进入聋校后学习系统手语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和心理优势,在聋人之间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丰富的手语,并将发现手语对日常生活已经足够,他们就容易满足于使用手语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进行交往,丧失学习主流语言的精神动力;而手语又在他们和健听人之间竖起了一道语言的隔阂。因和健听人难以交流而厌学主流语言,因主流语言学习不好而更难以和健听人沟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论是口语、手语还是双语,在这个时期都有必要让孩子掌握一种真正的语言。在聋校教学中,手语可以用,也应该用,关键在于如何以科学规范的手语促进书面语的学习。对有条件的聋童,可以进行口语康复训练,使聋童建立语言能力、发展心智与思维。聋童的真正康复难题在于心理康复。总之,只有处理好手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本着对每个聋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则,以发展主流语言能力为目的,规范系统的手语为辅助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致谢:此文的学术观点形成过程曾得到导师龚群虎教授的大量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1 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2,1:27.

2 沈玉林,吴安安,褚朝禹,主编.双语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9~60.

3 游顺钊,著,徐志民,等译.视觉语言学论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2~3.

4 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3.16~17.

5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18~28.

6 王敬欣.聋人和听力正常人语言理解和生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1:8.

7 王德春,孙汝建,姚远,主编.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41~148.

8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84.

9 靳洪刚,主编.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9~106.

10 A ronoff M,Rees-Miller J.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M].UK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533~562.

R767.92

A

1006-7299(2010)01-0057-02

* 重庆市2009年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基金(09-1-005)资助

1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 400030)

(2009-03-11收稿)

(本文编辑 雷培香)

·听力学教育·

猜你喜欢

体态语聋人手语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奇怪的手语图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