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性肝病 136例临床分析

2010-03-10薛祖洪陈曙红邵剑锋谭正炳

河北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肝功能

薛祖洪 陈曙红 邵剑锋 谭正炳

药物性肝病 136例临床分析

薛祖洪 陈曙红 邵剑锋 谭正炳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肝病相关药物中居前几位的依次为:中药占 30.9%,抗结核药占 29.4%,抗生素占 11.0%,抗肿瘤药占 5.9%,抗甲状腺药占 5.1%,中药中以治疗皮肤病及关节疾病的药物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经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也有愈后不良,值得重视。结论 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肝炎,慢性,药物性;临床特点;治疗结果

通过对我院 2005年 12月至 2009年 3月诊断的药物性肝病患者 1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 12月至2009年 3月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性肝病患者共 136例,其中男 82例,女 54例;年龄 8~76岁,平均年龄(43±15)岁

1.2 诊断标准[1](1)肝脏损害出现在用药后 1~4周内;(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3)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 >6%;(4)肝内胆汁淤积或实质细胞损害等临床和(或)病理征象;(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转化试验阳性;(6)有关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标志阴性,除非是 HBsAg携带者;(7)偶然再次给药后又再次发生肝损害。凡具备有上述第(1)条加上(2)~(7)条中的任何 2项,即诊断为药物性肝病。

1.3 研究方法 记录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常规、肝炎病毒标志物及治疗转归情况。

2 结果

2.1 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见表 1。

2.2 临床表现 乏力、食欲不振 120例(88.2%);恶心、呕吐98例(72.1%);发热 47例(34.6%);皮肤瘙痒 29例(21.3%),腹胀 20例(14.7%);尿黄 108例 (79.4%);皮肤瘙痒 68例(50.0%);肝脏肿大 53例(39.0%);关节疼痛 20例(14.7%);皮疹 22例(13.1%);出血表现 10例(7.3%);腹水3例(2.2%);意识改变 2例(2.2%);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136例(58~1 520 U/L),谷氨酸氨基酸转移酶升高 130例(56~1 610 U/L),γ-谷氨酸氨基转肽酶升高 101例(55~743 U/L),碱性磷酸酶升高 72例(159~762U/L),总胆红素升高 43例(22.4~368μmol/L),嗜酸性细胞计数升高 39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39例。行腹部 B型超声检查,显示肝实质弥漫性损害 51例,脾肿大 13例,脂肪肝8例,肝硬化表现 2例,其余均未见异常。

表1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

2.3 治疗及预后 一旦确诊,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和营养支持治疗,可常规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甘草酸制剂等。明显淤胆性者可试用激素治疗,重症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支持(如血浆、白蛋白等)治疗。本组治愈62例,好转 71例,未愈 3例,死亡 2例,均死于肝功能衰竭。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损害或发生变态反应所致的医源性肝脏疾病[2]。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加,特别是非处方药物的种类不断扩大,患者自行服药或随意加大药物剂量的几率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文献报告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占所有药物性反应的 10% ~15%,而且还呈上升趋势[3]。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很多,包括药物本身的因素、个体因素、基础病的影响、性别和年龄、药物的疗程、剂量、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的影响、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等[4,5]。因此用药过程中可能肝损害更要引起广泛重视。本组资料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药及其制剂(30.9%)居首位,这与我国应用中药广泛且一直误认为中药不良反应低,使用相对安全有关。目前,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6]。随着其不良反应的增多,中药的规范应用及不良反应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回升趋势,致抗痨药(29.4%)引起药物性肝病也大幅上升。同时多种抗生素(11.0%)联合使用,部分抗生素的滥用,抗肿瘤药(5.9%)、抗甲状腺药(5.1%)等的运用增多,时间加长,加上部分患者身体的易感性均是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特别是原有肝病或乙肝标志物阳性者,合并某些特发基础疾病者,往往被视为原发病发作[7]。该病一般预后较好,只要早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大多能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病例可出现不可逆的肝损害、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后果严重。

要控制药物性肝病的发生,重在预防。用药时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剂量个体化,严格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忌自用、滥用;对有基础疾病,特别是肝脏疾病,过敏体质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有药一定要慎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对成分不明的某些药物要避免使用。一旦出现肝损害的表现、要及时就医,防止重型肝损害的发生。

1 王吉耀主编.现代肝病治疗理论与进展.第 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76.

2 姚光弼,陈成伟,马洪年主编.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 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8.

3 Masubuchi Y,Bourdi M,Reilly TP,et al.Role of interleukin-6 in hepatic heat shock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diseas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04:207.

4 姚光弼.药物性肝病.中华消化杂志,1999,19:339-342.

5 刘鼎男.药物性肝病 92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2003,2:101-102.

6 范思森,范志亮,李华甫,等.药物性肝炎 94例临床分析.实用肝脏学杂志,2006,9:304.

7 王彩霞.药物性肝病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一例.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78.

R 994.11

A

1002-7386(2010)05-0553-02

214500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

2009-11-24)

猜你喜欢

药物性肝病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