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132例疗效观察

2010-02-28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变应原鼻甲百分率

赵 东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也是一种鼻黏膜炎症性疾病[1],分为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我科于 2005年12月至 2008年6月应用微波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 132例,手术后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 2004年兰州会议修订的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选取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 132例,部分患者合并有鼻甲黏膜肥厚、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其中男 60例,女 72例,年龄 16~68岁,平均 29.8岁;病程 3~35年,平均 6.5年。全部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呋麻滴鼻液或类固醇喷鼻液局部应用,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等)1年以上效果欠佳。

1.2 方法 采用格兰德医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 GW-92S型微波治疗仪,患者仰坐位,用 1%麻黄碱收缩鼻腔后,用 1%丁卡因加盐酸肾上腺素的棉片行两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选择微波针状电极,功率 30~35W,作用时间 3~5 s,脚踏开关控制,分别热凝双侧鼻丘、下鼻甲前端内侧面黏膜,范围约1.0cm×1.0cm,以黏膜发白为宜,再将中鼻甲前端及鼻中隔前上方各热凝至局部发白。3例中鼻甲息肉样变者热凝息肉样组织全部无碳化凝固,35例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微波治疗,探头紧贴下鼻甲游离缘自后端缓慢至前端热凝,以使下鼻甲缩小。治疗后无出血,不用填塞;常规全身用抗生素 5~7 d,预防感染;半个月内滴用呋麻液以减轻黏膜反应性水肿,且防粘连;术后 2周内每隔 3~5 d复诊 1次,清理鼻腔内假膜组织,1~3个内每月复诊 1次,1年后再次复诊,观察并详细记录鼻部症状改善情况及鼻腔内所见状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 2004年兰州会议制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对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善百分率 =(治疗前总分 -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 ×100%。疗效评定:改善百分率≥66%为显效,改善百分率 65%~26%为有效,改善百分率≤25%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后随访 3个月和 1年,15例患者 3个月后失访。疗效情况具体见表 1。

表 1 微波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疗效

3 讨论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是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3]。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全球性增长的趋势,其全球平均发病率在 10%~25%。变态反应性鼻炎还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和结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变态反应性鼻炎随时可能出现的症状不仅对患者学习和工作效率、睡眠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2001年“变态反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的国际性指南中推荐的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患者教育。同时指出中药、针灸、物理治疗等可作为选择性或补充治疗方法。变应性鼻炎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首先要避免接触变应原,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部分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1],鼻黏膜的感觉神经最敏感的部位在鼻腔前部,特别是在鼻中隔和下鼻甲,该部位是鼻黏膜腺体分布高密度区,筛前神经分布在该区域内[3],鼻腔反射和喷嚏反射多源于该部位的异常刺激。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微波治疗的特点是加热部位均匀,深浅一致,作用范围局限,边界清楚。在微波治疗中,热凝固使肿胀的下鼻甲萎缩变小,改善鼻腔通气;同时破坏其黏膜下的敏感神经和腺体,降低神经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减少腺体分泌,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李志军和李功成[4]分析认为,微波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近期有效率为 87.9%,远期(2年)有效率为 45.6%。赵侠等[5]发现,变态反应性鼻炎分别施以微波凝固筛前神经鼻外侧支治疗及抗组胺药物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本治疗具有如下特点:(1)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较小,无出血,术后除因黏膜水肿引起鼻塞数天外,无明显并发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近期疗效好,术后恢复快,1~2周后可有明显改善。(3)表面麻醉下完成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易于门诊开展,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4)远期疗效是否巩固,尚待进一步观察。治疗时需注意的问题:(1)治疗的强度和治疗时间长短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强度小,治疗时间短,不能有效地破坏局部黏膜神经;强度大、治疗时间长则有可能对深层组织造成损伤而导致萎缩性鼻炎。(2)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心脏电极的患者、孕妇忌用此治疗。

综上所述,微波热凝治疗反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5-264.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3]张 罗,韩德民,顾之燕.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治疗方案[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1):62.

[4]李志军,李功成.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74例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57-1258.

[5]赵侠,王之江,徐建华.微波热凝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治疗机制探讨[J].物磁学,2005,1(1):52-53.

猜你喜欢

变应原鼻甲百分率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砂的粗细程度的评定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
体外特应性变应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