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2010-02-26王晓青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口语口语

王晓青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一、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的。这一理论提出: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人本身具有的知识结构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相互作用而获得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俄国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接受了皮亚杰关于学习者怎样通过与他人一道解决问题而建构对现实的理解这一看法的同时提出,认知过程中社会文化情景对学习者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奠定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了美国,从而使得这一理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得以不断地发扬光大。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这一思潮的,并且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全面展开,这一理论如今在中国大陆的高校被教学改革者们普遍接纳和重点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历经了三四十年的探索后,如今已逐渐摸索出一套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套模式强调学习者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将语言的使用放置于真实的文化环境中,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了真实生活的再现。在这套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动参与者,口语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与操练,而成了真实环境下的话语构建。通过在真实环境中对意义话语的不断构建,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也熟悉了话语语境,这是传统教学法无法传授的内容,由此也为大学外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提供了良好的改革实践环境。

二、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它包括: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绝对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问题都使用的法则。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知识不可能一用就准,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吴景红200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同化、索引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学生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教师、同学、网络等)、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讲授者,而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他们必须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新知识;2、在建构过程中他们必须去搜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3、他们必须学会将新旧知识相结合,并学习与他人协作。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杨敏等 2006)。

三、网络环境下实现的几种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和网络教学所要求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创建出三种适用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1、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传统的授课学习环境下还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下都可以实现,但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如: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层次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人员以4-6人为佳,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模式可以表现为辩论、合作、角色扮演、问题协商等(郭娜等2007)。这种学习模式是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促进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尽量营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得口语教学从传统的以背诵和模仿为主的教学转化为“拟真”的语言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最终的交际目的。课外的协作教学模式指的是存在于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学习。基于网络的CAI技术提供了BBS和聊天室等可供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这一领域里可以切磋学习心得,交换见解和学习资料,相互答疑,共同进步。较多的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他们必须多搜集和了解新信息才能给其他同学提供有用的知识。

2、自主式教学模式

自主式教学模式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却是目前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它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一人一台电脑,利用网络学习软件进行听说训练,从而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教师的辅导相佐,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这一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习者需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大的学习自由度,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实现适时的监控和指导,以防学生偏离预定的学习目标;如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转化为新知识的自我构建;如何保证教学软件的不断更新和自主学习中心设备的相应配置;如何通过恰当的评估手段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

3、情境构建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紧密相联系,在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景象有效地激发想象,唤起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和表象,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意义,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化或改造和重组,达到建构新知识的目的(王楠等2003)。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实现了创立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秦秀白2003)。情境语言教学的一大特点便是“将语言的意义(理解和表达)与语言的生成(语篇语境)结合起来,兼顾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陈艾莎2008:126)。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帮助,我们可以实现语言教学的真实环境再现,但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通过学习者积极有效的交互式意义构建和教师的任务设置、活动组织及激励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教师在构建语言情境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者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面对不同语言情境的交流需要,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和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运用和自由表达思想的愿望;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交融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主题展开延展性的深层次讨论,通过组织报告会、演讲讨论会等活动创建一个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真实的生活中;

(3)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并非仅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而是应作为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主要支持。教师应提供相关资源的获取手段,并指导学生选取有用资料,引导学生在课上和课后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

(4)评估体系的合理设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应该是对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动态评估。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评估要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然而更多的则应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估和学习参与度的评估,通常呈现为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包括对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测验、口头报告、课题型作业等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动态,进而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作出调整;终结性评估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常用的检测手段是学期末的闭卷考试。终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学习者作出全面鉴定,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鉴定。然而对于口语教学来说,形成型评估更能体现学习者自我知识的构建与获取过程,因此应作为主要评估手段。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口语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和教学实践

1、理论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教学理论并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在Doll(2001)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新的教学理论模型,希望能借此较为直观的展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语教学模式:

以上理论模型较为直观地展示了个体学习者是如何通过Internet技术平台实现文化移入与合作学习过程的,学习者通过自我调控和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管理与监控之下实现了网络口语学习,并通过语言信息的输出完成了学习的过程。最终,“内外部反馈机制”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了评估与评价。此项理论模型包含了口语教学中常见的三种模式:协作式、自主式、情境构建式,并且三种模式互有渗透,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相关的教学实践

云南大学从2005年起便启动了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到2007年,已经建立了自主开发的大学外语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网络、多媒体与课堂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听说课教学方面实现了“以口语课堂为主,听力教学网络化”的新型教学模式。2008年,学校正式成为教育部65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高校之一。新的教学改革重点主要是突出网络教学的优势,研究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学习语境的真实化和便利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终身延续性。通过近四年的教学改革,学生们在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逐年提高,取得口语证书的学生人数也为全云南省高校之最。

为了进一步推进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学外语部第一教研室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于2007年开始了听说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并且首先在快班试点。快班以小班(25人以下)模式上课,课堂以学生自主训练(口语)为主,教师只是负责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指导教学环节。学生们在课后上网完成大部分的听力作业和口语操练后,再到课堂接受检查和汇报学业进展情况。由于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优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大一部分教师资源得以节约,从而可以投入到教学理论的研究中去;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学习也因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课内、课外不断线的连续操练。经过两年的教学试验,2007级快班的英语综合技能有了显著进步,在2009年1月的四级考试中参与考试的学生有95%的人分数超过了425分。在快班的听说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之后,接下来我们在全年级普通班也推行这一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部从2005年起便积极推出了全校性英语类人文素质选修课,课题组教师分别开出了文化类听说训练课程《通过电影学英语》和《英语歌曲与口语》,从西方社会流行文化的视角为英语听说课训练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通道。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许多教学改革者都发现,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口语能力似乎有了进步,然而到了实际的运用环节,学生们却又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进而对教学的效果产生怀疑。实际上,口语教学牵涉到的远不止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还有语言环境的营造和对目的语的需求以及交流动机的强弱等等,因此,在这一领域,还有许多研究空白急待更多的大学教师来解决。

Doll,W.(2001).后现代观课程[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艾莎 (2008).情景语言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意义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郭娜,薛志红 (2007).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秦秀白(2003).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修订本《大学英语精读五六册多媒体教学与辅助》光盘的设计[J].外语界(1)。

王楠,王星 (2003).试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设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6)。

吴景红 (2007).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

杨敏,刘芳 (2006).新模式下的口语课堂教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英语口语口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酒中的口语诗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