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阿司匹林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2010-02-18钟福利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硅胶管脑血栓硬膜

钟福利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 11610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大多有颅脑外伤史,口服阿司匹林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少见,笔者于2009年2月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家人发现其精神不振3 d伴昏迷2 h入院。患者7个月前因脑血栓导致失语、右侧肢体偏瘫,于家中卧床休养,高血压病2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偏瘫后口服脑血栓相关药物及阿司匹林50 mg,每天1次。体格检查:BP 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昏迷,左侧瞳孔直径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直径3 mm,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高,双侧腱反射亢进,左侧病理征阳性。辅助检查:颅脑CT示左侧额、颞、顶内板下半月状混杂密度阴影,同侧脑沟消失,同侧脑室受压消失,中线明显右移。化验示APTT 56 s。诊断为自发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于急诊全麻下行手术治疗。选择左颞顶部血肿最厚处颅骨钻孔,扩大成1.5 cm×2.0 cm骨窗,切开硬膜,溢出棕褐色陈旧血性液,内含陈旧碎血块及絮状物。以14号硅胶管置入血肿腔,以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同时调整硅胶管的位置至血肿腔的各个方向,直至冲洗液清亮后,将硅胶管远端剪出2个侧孔,置于血肿残腔中部偏前,头皮另戳孔引出,接无菌引流袋。术后平卧、补液、降血压,常规使用抗生素,2 h后患者渐清醒,左侧肢体渐恢复功能,进食后多饮水,停用阿司匹林。术后第1天引出淡血性液150 ml,第2天引出淡黄色液体50 ml,48 h后复查CT示血肿残腔呈新月状低密度阴影,无新鲜出血,脑中线居中,左侧脑室基本恢复,拔除引流管,1周后拆线出院。1个月后复查CT示血肿无复发,脑组织复位良好。

2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群,这与老年人脑生理结构和凝血机制改变有关,其中70%以上有头部外伤史。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脑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易断裂,脑萎缩使蛛网膜下腔空隙增大,脑组织在颅内的活动度增大,头部的旋转、摇晃可牵拉致使桥静脉断裂,这是老年人易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个重要原因。头部外伤导致脑血管破裂或桥静脉断裂出血,血液流至硬膜下腔形成血肿,血肿逐渐出现包膜,包膜内含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在粒细胞分裂时有脱颗粒现象,脱颗粒引发的凝血、纤凝、纤溶系统的失衡不能有效地被体循环纠正,其中纤溶占主导地位,从而诱发慢性出血,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外伤导致的硬膜下积液也是引起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

此例患者为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脑血栓导致肢体偏瘫卧床不起,无头部外伤史,可能因长期口服降压药、脑血栓相关药物及阿司匹林引起脑及硬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出现渗血,同时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凝血机制出现障碍,激发了纤溶系统,使血肿不断增大,从而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司匹林因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使用剂量尚存在争议。为防止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组织器官出血,建议口服1个月,停用1个月,间断性使用。

[1]王任国.老年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和临床(附38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12):76-77.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2-444.

[3]欧继华,谢阳,陈跃芳,等.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J].苏州大学学报,2004,24(4):567-569.

[4]沈少卿,王晓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制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41.

猜你喜欢

硅胶管脑血栓硬膜
利用双层模型量化组织工程血管培养的应力与应变△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硅胶管在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的临床应用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丝线牵引法应用于双路泪道插管术后不同类型硅胶管内眦部脱出的治疗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