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

2010-02-17蒲瑞才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训练任务模具技能

蒲瑞才

(广西桂东机电工程学校 广西 苍梧 543100)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

蒲瑞才

(广西桂东机电工程学校 广西 苍梧 543100)

探讨了在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教学中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突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思想。

工作过程;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教学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本文立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生产制造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零距离”接轨,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产品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效果,直到工作过程结束。工作过程不仅是指生产和服务的流程,更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因此,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从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中分离出来的间接知识,也不仅是单一的操作知识,它包括工作经验、生产目的与生产进程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不同的劳动怎样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既包括了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也包括了与之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它是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具体情境中积累起来的思维和行动准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让学生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分析

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踏入社会职业岗位之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综合技能训练,尤其是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踏入社会后直接面向的专业职业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而对他们来说,在踏入社会之前对即将从事的专业职业岗位有全方面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是今后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知能结构基础上,通过实施整体性、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将学生已经具备的各模块独立的知识、技能以实际生产组织过程建构成为具备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工作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模具生产制造整体工艺流程的生成性、创造性的理解,让学生通过综合训练自我建构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方法、策略及必备的社会情感认识。

教学实施

以情境为依托 学生的智力类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它不是线性、一维的,而是面性、多维的。这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类型,总是与情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知识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经验的形成和策略的建构离不开具体情境,所以教学必须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以情境为依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样做更好)的过程性知识。真实的情境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学生的知识建构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才富有意义。根据这一观点,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上,贯彻以模具生产制造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设置为完成模具制造技能训练任务所需的生产活动场所——由理论教室、普通机械加工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模具钳工实训室等多个功能室组成的生产活动场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按技能训练任务的要求在相应的功能实训室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就是企业生产工作过程,或者说是企业生产工作过程的高度仿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企业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具有从事社会生产必备的生产要素:生产场所、生产任务、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设备、计划进度、安全生产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当然,这样的学习过程按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来组织,又有别于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归根结底还是学习过程,是带有社会生产性质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学校里的“教师”,也是生产车间里的“师傅”,还是企业里的“生产主管”;学生的角色也是多重的:既是学校里的“学生”,也是生产车间里的“学徒”,还是企业里的“技术工人”。这样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从周围的环境中主动获取信息,建构属于自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植根在学生自我经验中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模具生产制造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从而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在模具生产制造知识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实现对从事模具生产制造领域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能结构以及职业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的自我建构。

以任务为引领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学习任务就是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与工作一致。基于一这特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校教学条件、学生现有的知识及技能水平以及结合目前行业企业的制造水平、制造工艺确定合适的技能训练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任务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充分体验职业活动,建构从事职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知识。技能训练任务书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技能训练任务简要说明、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技能训练总结评价;(2)技能训练任务相关图纸资料;(3)技能训练任务制作流程步骤;(4)模具主要零件制造的参考加工工艺过程;(5)模具装配工艺顺序及装配、调试要求;(6)技能训练任务进度计划。制定模具制造技能训练任务书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技能训练工作任务,任务目标及考核评价标准,任务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工艺装备及生产设备,任务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零件参考加工工艺,以及任务生产进度计划。在开始技能训练之前,学生先通过对技能训练任务书的学习,充分调动储存在记忆中的原有知识,初步建立起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在主观认知上建构出模具生产制造的整体概念。

以行动为导向 “为了行动而学习”和“为了学习而行动”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显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实施原则。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不断变动之中,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是一个行动的过程,这就是说,以行动为导向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然要求,行动导向的每一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构过程。基于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教学,必然要置学生于行动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行动的过程,因而如何引导学生的行动就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成员协作学习是行动导向教学最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即根据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特征按4~6人的规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共同来完成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任务。当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造后,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劳动工作者的学生,肯定是满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以工作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团体合作精神、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素质。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遵循这一基于行动的工作过程顺序,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技能训练任务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把模具制造技能训练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合理安排每个训练任务的顺序,制定出每个训练任务的加工方案,与指导教师一起评估加工方案的合理性。经评估后的加工方案由学生独立地组织生产加工,工作产品由学生独立地进行评估,并就评估结果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流,做到每个训练任务有计划、有评估、有总结、有反思、有提高,整个模具制造工作过程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模具制造工作任务全工作过程,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从事模具生产制造的全部工作过程知识。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应作为工作过程的中心,而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帮助者,应善于组织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学生为中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已不再是“学生”,而是企业里的生产技术人员,是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真实的职业生产活动,提前进行角色的转换。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了只关注成绩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代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评价的指向是过程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经验的形成和策略的构建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完整性原则。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模具制造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模具制造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的生成性理解和创造性运用,培养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的方法能力和参与性、批判性的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二是连续性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终点之间能力发展的渐进的动态过程。三是互动性原则。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强调的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四是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方案有科学性,必须遵循教育的普遍性与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性。

根据以上原则,在学生课程成绩考核的实施操作上,我们专门设计制定了学生技能训练记录表,记录表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基本素质、合作能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操作规范、创新工作能力等。要求逐个任务做好详细记录,关注学生技能训练全过程,最后得出学生模具制造技能综合训练总体评价。

[1]戴刚.模具制造综合技能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G712

A

1672-5727(2010)12-0116-02

蒲瑞才,男,广西蒙山人,广西桂东机电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训练任务模具技能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训练任务分析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分析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训练任务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海军航母编队启航执行机动训练任务
辽宁舰开放,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