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的创建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02-16周
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一体两翼”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的创建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高校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构建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是一项长期、复杂、开放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院与系部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是就业工作“出发点”,又是就业工作的“落脚点”,更是开展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因此,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科学、系统地创建“一体两翼”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已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高职院校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一体两翼”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采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相关工作多在系部实施。经过多年工作实践,笔者对现行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调研,在系部构建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有效体系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施,切实提高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创建的总体思路
(一)理念提升
职业指导与服务是一项开放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持续和动态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要改变以往就业教育只局限于学生毕业前夕的做法,在学生入学后即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逐步推进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2009年4月,针对07级在校学生进行了以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调查中发现就业制度方面,如就业派遣程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人事代理挂靠制度、人户分离的办理、专接本升学等,有相当比例的同学不是很清楚或完全不了解。在调查100名07级同学中,49%的同学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真正实施过;27%的同学参与过相关的测评,但是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另外极少部分同学称一点也不了解,有70%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对人生(就业)有影响。
(三)企业及人才服务中心调研
从2008年至今,笔者回访了南京南化建设建设有限公司等8家用人单位,到常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并与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分别就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企业关于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意见。
在以上几项工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学业职业规划为主体,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和就业基地建设,构建“一体两翼”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
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建设
(一)“三线并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理念
针对大一、大二和大三不同年级特点,开展“三线并行”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年级主题是适应与探索,核心工作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二年级主题是发展与提高,核心工作是学生专题研讨活动;三年级主题是实践与思考,核心工作是就业指导与实践。
(二)“三线并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做法
在大一学生中,第一学期以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书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2009年,系部开展了“认识自己”生涯规划公开课、新生班主任优秀教案评比和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赛。第二学期,系部再次组织“认识自我”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一步指导完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经过各班级的初赛,参加决赛的生涯规划作品针对性、可行性和可评估性都有明显进步。
在大二学生中,以专题研讨活动为载体,贯穿职业生涯规划。2009年,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如何自主创业”为主题开展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全系07级13个班级,组成了23支队伍共102人参加了此次研讨。进入决赛的6支队伍,每支队都根据他们所学专业来谈大学生如何自主创业,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得到在场评委和观众的好评。通过专题研讨活动,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认识,提高了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找准自我定位,明确职业目标,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
对于大三的学生则从就业应聘的实战出发,通过深入了解招聘岗位要求、面试过程和参观用人单位等实践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同时,根据实际对前两年的职业规划做修正与完善,使之更具现实意义。以大三学生上岗实习为平台,使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重新思考。系部非常重视实习生回访工作,回访时一方面详细询问实习生的工作实习情况、工作内容、劳动强度、培训课程以及生活状况、文化活动、所思所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与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交流,对单位的企业文化、用人理念、发展概况以及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了全面了解。
三、加强就业服务能力的侧翼建设
(一)加强就业服务的开展理念
在调研中认识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将长期处于“买方市场”,就业率关系到学院与系部的声誉、生存与发展。因此,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面的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系部就业工作的服务内容。
(二)加强就业服务的具体做法
1.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就业工作中,系部非常重视过程管理,实行就业工作周例会制、就业率周公告制、就业合同周审核与送达制以及就业率预警谈话制。通过例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统一思想,交流研讨工作;通过与班主任、学生个别谈话从而深入了解就业状况,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通过与未签约学生的集体谈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心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以确保就业率工作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来校招聘的过程中,注重招聘单位的审核,就业信息的发布,采取班主任、系部网站、班干部三管齐下的方式,确保招聘信息的有效传达。接待每一家招聘单位,都落实“六步到位”的策略,即“事先联系进行接待、发布信息组织报名、做好宣传适时指导、确定时间布置场所、公布结果通知面试、联系上岗组织追踪”,这六步工作做到位,就掌握了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聘用的状况,从而确保就业率、签约率和就业质量。
2.建立就业单位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最初就业单位信息量较少时,通过办公软件就可以进行信息管理,但是经过几年的积累,就业单位的信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信息管理忙的不可开交,因此,开发就业单位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成为系部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系部在就业服务工作上进行创新,建立就业单位数据库管理系统。我系就业数据库管理系统登记了用人单位详细信息,包括了单位信息、岗位信息、接待信息和录取信息。相关数据可以方便的导入、导出,还可以提供查询功能。就业单位数据库系统在不断地动态地完善,从用人单位第一次联系就做相关记录,一直到最后录用学生名单确定过程中,并对用人单位接待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与完善就业服务内容,提供依据。
四、加强就业基地的侧翼建设
(一)加强就业基地建设的理念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最主要抓好两个市场的建设,一个是人才市场,另一个是用人单位市场建设。就业基地在就业市场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与企业互相支持共度危机,为毕业生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资源。
(二)加强就业基地建设的做法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机械系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利用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研讨等行业活动,增强企业联系,巩固行业阵地;二是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就业市场开拓模式,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上岗实习环节,有机地将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三是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人才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利用园区人才中心辐射影响力,扩大与园区企业合作面;四是借助校友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拓宽就业渠道。
2009年,学校机械系分别与江苏和友集团、南化公司化工机械厂、南京南化建设建设有限公司、南京佳业检测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宏腾化工装备有限公司、江森自控—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和上海富申冷机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协议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机械系工作目标是每年与5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就业基地,通过3年建立20家就业基地,努力与100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为机械系每届600名左右的毕业生提供充足、稳定的就业岗位。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一个以就业基地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基础的稳定的就业基地网络。
五、工作体系创建实施的效果
(一)有效推动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全程全员开展活动
“三线并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使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推进了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对于系部而言,就是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而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则是三年逐步成长的学业职业生涯发展的递进过程。通过大一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大二学生的以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研讨活动,大三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推广和普及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做到了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全年不断线,各年级并行推广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学校机械系共有2009届毕业生615人,其中包括三年制毕业生519人和五年制毕业生96人。2009届机械系毕业生就业率为93.82%,协议就业率为72.2%,其中三年制毕业生就业率为95.38%,协议就业率为77.65%。从201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截至2009年12月,机械系2010届毕业生611人,通过系部推荐单位录取人数439人,比例为71.8%,协议就业人数273人,比例为44.5%。2010届毕业生录取率与协议就业率相比2009届毕业生同期比例有大辐度的提高,就业推荐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学习领域能力要求吻合度高。
(三)深化校企合作,毕业生深受好评
就业基地建设有效地深化了系部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的关系,一个以就业基地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基础的稳定的就业基地网络初步形成。据统计,2009年机械系联系提供了71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组织48场各专业的专场招聘会,提供了800多个招聘职位。专场招聘企业中有上海森松集团、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常柴集团、黄海汽车有限公司、三一重工、徐州徐工集团、南京朗诗国际集团和南京南化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
调查问卷反映,用人单位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职业定位清晰,专业技能过硬,心态积极,接受能力很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以上海大众2009年江苏省高职学院校园招聘为例,最终全省录用的实习生共有180名,以我院机械系学生为主的学校实习生人数高达110名。在上海大众安亭工厂实习生培训过程中,学校机械系学生所展现的职业能力、基本能力、职场文化与价值观受到上海大众有关人员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 李 漪]
G710
A
1674-7747(2010)04-0075-03
2010-01-20
周(1975-),男,江苏南京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冷与空调技术、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