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问题
2010-02-16瞿光唐戴永良
瞿光唐,戴永良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7)
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问题
瞿光唐,戴永良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7)
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八个方面的新趋势:高职教育大众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市场化、办学途经国际化、办学手段信息化、职业教育终身化、产学研一体化及办学层次多样化。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年制高职发展中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新问题:社会认可度亟待提高、办学主体错位、专业定位不准。这些都有待在深化改革、创新中解决和完善。
五年制高职;发展;新趋势;新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高职教育大众化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4.8%,2010年将达到23%,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比较吻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为人民大众提供职前、职中和职后的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办学主体多元化
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除政府加大投入外,还要借助市场运作机制,开门办学,通过建立校董事会,教育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收社会、企业和个人资本的多元投入最终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三)办学模式市场化
现代的“大教育”体系和“大教育”观念已开始并将在本世纪居主导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更直接地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市场机制和人才培养规律,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越来越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进一步融入市场,进一步推动校企间的密切合作,为市场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
(四)办学途径国际化
21世纪,必将是一个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时代。中外合作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客观形势的需要。人才培养懂得当前国际经济和技术状况、熟悉现代管理方法、通晓相关规则和规范的国际型、外向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出发,与国外高等学校合作办学是一条有效途径;也有利于洋为中用,办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五)办学手段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等职业教育将依托与信息技术,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专业设置乃至办学理念方便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六)职业教育终身化
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人的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正在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在抓好正规学习教育的同时,还要把职业培训的触角伸向社会不同层面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群,不断增强公民的就业能力,为人民大众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为人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服务。
(七)产学研一体化
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内涵建设,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这主要依靠教育创新,加强产学结合,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通过产学紧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开发和服务水平,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人才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依托地产和行业,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真正做到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使高职教育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八)办学层次多样化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将建立起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应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配套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第二教育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也要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之分,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整,也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亟待提高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宣传力度不够,除职教类报刊等媒体偶尔有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动态信息外,新近出版的职教类专著或工具书中,很少甚至未能涉及五年制高职教育。二是规模小,毕业生数量少,未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1999年日本五年制高职就学人数约占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1/3,达56.44万人;同期,我国五年制高职就学人数只有3万多人。根据规划,江苏省“十一五”期间五年制高职就学人数将达30万人,但就全国而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规模总体不大。三是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的今天,五年制高职教育仍是“终结性教育”,专升本的渠道仍未打通。四是学习周期长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家境贫寒的学生要求提前就业,有的企业主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宁要中职生不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
(二)办学主体错位
部分地方、学校对五年一贯制的认识不足,在利用中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办学时,将五年制高职简单化地举办为“3+2”对口招生。这些办学形式没有由高职院校组织制定五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关于“整体教学方案、教学质量控制、学籍管理和证书发放等均由职业技术学院或有关高等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不少学校对为什么要办和如何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认识模糊、思路不清,没有长远目标和系统规划,只顾眼前利益,存在短期行为,存在“一校多点”、“一点多校”等不规则办学的现象,“三二分段”痕迹非常明显。
(三)专业定位不准
五年制高职试办初期,对专业设置偏重于强调专业的类型:“以工业类、艺术类及其他复合型专业为主”;而后,则偏重强调专业的特征,“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相关专业,注意设置专业能力培养年龄小、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但多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专业时不能落实这一要求,专业设置过多。这个问题既需要深入的理论探究,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以便尽快形成部颁或省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
(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近几年,初中毕业生报考五年制高职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少数省份对五年制高职实行注册入学的政策,学生入学分数偏低,生源水平有所下降。在重理轻技、重普轻职思维定势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一些地方采取保护政策,优先将优质生源安排在普高和当地中职学校;使得五年制高职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教育部有关“举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从参加当地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考生中优先录取学生”的政策不能很好落实。中考生中成绩处于“中、尾部”的进入五年制高职学校,增加了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经费投入不足
“各地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为五年制高职发展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五年制高职纳入当地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办学经费”、“按照高等专科学校生均标准拨付经费”等规定在很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影响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少数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有的学校并不具备五年制高职的基本办学条件。
G710
A
1674-7747(2010)02-0105-02
2009-09-1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b/2006/03/005)
瞿光唐(1947-),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戴永良(1946-)男,江苏无锡人,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