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探析

2010-02-16叶杰英

职教通讯 2010年2期
关键词:特色中职职业

叶杰英

(建阳农业工程学校,福建 建阳 354200)

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探析

叶杰英

(建阳农业工程学校,福建 建阳 354200)

通过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内涵阐释,进一步明确中职语文教学中凸显职业特色对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目标的设置、职业意识的激发和职业道德的渗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分专业进行语文学习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蕴藏财富其中》也指出,中等职业要“科学准备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和谐发展。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应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征,为学生迅速成长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的特色

“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就是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体现劳动者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需求,赋予职业持有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技能和能力、态度和行为。”[1]研究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以下简称《原则意见》)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以下简称《大纲》),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内涵为: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以及人文精神渗透的基础上,打破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现象,努力寻找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使语文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衔接,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用职业生涯的引领来进一步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表现在:

1.能力培养的职业化导向。把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用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职业化特征。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确立;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处理;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根据专业、未来职业要求的不同做弹性安排,适当调整教学比重;建立多元化、全面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使之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3.语文教师的服务专业的意识。语文教师要转变学科本位的思想,具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具备先进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所教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专业背景下开拓教学思路,实现“文化为专业服务”。

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重要性

(一)从中职语文教育学科性质的定位分析,要求教学突出职业性

2009年教育部《原则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清楚地指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才,他们应当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这些对中等职业教育性质的明确认识,是我们确立中职语文教育基本功能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文化基础课程核心的语文学科,理应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满足专业对应岗位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职业特色。只有这样,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才能紧跟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才有助于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分析,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凸显职业特色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应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然而,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却在职场中屡屡碰壁。究其原因,除了实际操作能力差外,缺乏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是另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指较高的技能水平,也包括丰富、深厚的人文素质。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中职生入学后往往对前途感到迷茫,缺乏职业意识,仅靠职业教育课来塑造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精神是不够的。因此,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文精神缺失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渗透功能,结合中职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

(三)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强调与职业相结合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魏书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本质是“由个人构建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学习才是成功的。”[2]中职生对语文的兴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先天生成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特别是在当前严重的就业形势下,中职生普通存在一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与其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要了解中职生的心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做必要的调整,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人性化环境,职业能力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化能力,在任何专业活动中,语文能力都不可或缺。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职业特色,构建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符合中职生发展特点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三、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实现途径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潜藏着多种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的人。基于运用和开发学生多种潜能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正确认识中职学生的巨大学习差异,准确理解中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效解决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缺乏职业性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语文课程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应首先从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服务学生就业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在目前学校所有专业采用同一语文教材的情况下,应该针对专业特点,在常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层次设置,将语文对学生的多元影响和要求转化为不同专业的具体专业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服务,形成独有的职业特色。如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大纲》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中设置了由易渐难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设置,航空铁路服务、旅游、市场营销等侧重于动“口”的文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达到“基础模块”的要求,而且要具备“职业模块”、“拓展模块”规定的相应能力。而园艺、汽车修理、机电、数控等侧重于动“手”的理工农科专业的学生达到基础模块的要求即可。进行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设计也应有所区别。此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对学生作认真研究,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特长和潜在的智能,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最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尽可能地使每个中职生在原有的语文素质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与专业教学的对接

中职语文教学要凸显职业性,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规律,在倡导教学与岗位间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方针下,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进行分层教学、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对接。同样是应用写作课程,文秘专业应侧重于公文写作,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于财经类文书写作,农学类专业则应侧重于实验报告、实验总结等写作。“因材施教”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好语文能助他们专业学习以一臂之力,甚至犹如拿到了一把开启专业技能学习、打开职业生涯之门的金钥匙。

语文教师还必须立足所教专业,联系不同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引进相关的职业文化内容,积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改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3]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要走出教室,创设具有职业特色的活动情境,提高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尽可能和专业教师一起带学生到企业实训或进行短期实习,熟悉各个工作岗位的情况,了解一些部门的策划、管理、运作,为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对接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才不会流于形式,不是示范性的“作秀”。中职语文教学只有走向开放、实用,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

(三)注重职业意识的激发和职业道德的渗透

“职业意识,是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产生兴趣、爱好和职业追求。”[4]只要用心设计,语文课堂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职业意识的良好发源地,可以帮助中职生实现从“被迫选择”、“糊涂选择”向热爱所学专业、热爱未来职业转变。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认识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尽职尽责”。例如航空铁路服务属服务行业,其职业意识也就是服务意识,提倡顾客(乘客)第一、用心灵服务、从小事做起等理念、精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倾向于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课就是极好的教学案例,能对中职生的读书观、就业观产生强烈的震荡。

(四)改革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5]中职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的道德品质、个性特点、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因此,仅靠一张“单薄”的试卷无法对他们的语文学习进行全面评价。

实现中职语文的评价目的和功能,提高评价效率,可以尝试分专业进行语文学习的考核评价方式。专业不同,确立的教学目标不同,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也就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分专业的考核,设计不同考核形式,制定不同考核标准,就能有针对性地考核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中职生多认为自己是考试的失败者,考试对于他们的自尊心、求知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分专业考核的评价方式应注意考试的导向作用,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能更全面地关注中职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语文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快乐。

中职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凸显职业特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到专业技术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认识到语文课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从而极大调动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迫切性,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竞争能力,争取更多的机遇。

[1]王天泉.困局与突破[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

[4]嘉勇.对中职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9):39.

[5]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

C715

A

1674-7747(2010)02-0095-03

2009-12-22

叶杰英(1969-),女,福建建阳人,建阳农业工程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特色中职职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