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2010-02-16史益大狄东涛
史益大,狄东涛
(溧阳职业教育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3)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史益大,狄东涛
(溧阳职业教育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3)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先进的办学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车间合一,项目式教学、模块化实训等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内涵的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校企联动,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理性思考
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目的就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必须思考和探索的,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为职业学校造就区域经济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路径,也为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与目标
所谓“模式”,《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有这样的定性描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因此,笔者认为“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之所以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先进的办学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车间合一,项目式教学、模块化实训等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内涵的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校企联动,合作共赢。
毛泽东早就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其本质特征就是职业性和实践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倡导的“产教结合,工学交替”,这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时代的召唤,是一种本质的回归。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获得实际工作体验,帮助他们就业创业。同时,学校把握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培养训练,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也使企业减少了培养用人的成本。因此,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实现的目标就是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容与做法
校企合作是近几年热门的话题,更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市场,而企业面向的是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资源市场。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与发展,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联姻,相互支持,互联互动,才能与经济齐飞,校企才能共同发展。近几年,根据溧阳职教中心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实践,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容、形式及做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
实训基地是学校改革发展所必须的硬件,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基础,其建设水平直接体现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通过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吸引企业资金、设备投入,为教师、学生发展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在社会上知名度高、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尤其是合作多年、关系紧密的企业,学校与其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并为其挂牌,使其成为学校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把学校作为培训员工的场所,学校把企业作为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培训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各职业学校一直以来的做法。2009年,学校就组织了700多名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这种做法关键是学校的教师、学生、课程、管理进企业,专业理论与动手操作在车间进行,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使企业的环境、资源与学校教学要求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筑巢引凤,引企入校。学校提供相应的厂房,把与学校主干专业相匹配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引进学校,企业投资设备,自主经营,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工位,承担学生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如2007年,学校7 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建好后,在1-3层车间式厂房(每层1 200平方米)引进了机械加工厂、新鸿电子等四家企业,合作办学,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学生,企业即教室,车间即课堂,形成了“前校后厂”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新模式。合作二年来,共有800多人次学生到这些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合作渠道十分畅通,效果明显。
3.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借助企业的资金,共建实训基地。2008年下半年,学校与溧阳平安汽修驾驶培训中心签订了在校内共建汽车维修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协议,学校利用场地、地域的优势,安排靠马路边的地块,由企业出资建设,形成以汽车维修为主,兼顾汽车销售、装潢和驾驶员培训等一条龙的汽车维修培训中心,现基地工程建设即将竣工。建好后,在校企共同参与下,学校将拓展汽修及营销等相关专业,企业负责设施设备的购置及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与技能培训指导。只有校企合作深入到基地管理与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建立起校企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
(二)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办学的桥梁
订单培养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基础上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企业的发展需求反映出来,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规律进行实施。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品牌专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联合办班、订单式培养,使企业文化、管理、设备(或材料)和技术人员等进入学校,改变了过去学校只管培养人,企业只是招工用人的方式。
1.“1+2”订单培养。全日制学生在一年文化专业基础和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后,后二年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择其相应的专门化方向。学校根据企业岗位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要求,设置课程,提出课程目标,特别是技能目标要求,企业提供订单学生的培养费用及实习岗位。例如,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上上班”、机电专业的“上齿班”、计算机专业的“开利班”等。这种订单,目标明确,尤其是技能能力要求比较具体,岗位针对性很强,学生到企业后能较快适应。
2.“2+2”订单培养。学生在校二年,先取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二年强化训练取得高级工技能证书,同时通过参加成人开放教育或成人高考,学习大专课程,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这是根据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学生多方面高层次发展而开展的订单培养。近几年,学校在机电专业05高技班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向电工电子、计算机类专业推广。现在校高技班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2+2”毕业的学生,高级工训练的模块是针对企业的需求,且学生自己有目标追求,逐步成熟,而企业承担较重要的岗位,有后劲,稳定性好。
3.全过程订单培养。就是企业参与招生、教学、管理和实习的全过程。例如,2007年,学校与溧阳龙头企业华鹏集团联合举办的“华鹏”冠名班,企业参与招生、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提供培养经费、奖学金、服装技能训练的材料,安排工学结合的时间及授课内容,企业派1人作为班主任兼联络员,核心专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担任,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冠名班校本课程。这种订单培养比较深入,招工与招生相结合,课程内容与企业文化、工艺设备相结合,实习实训的技能与就业岗位相结合,零距离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人才。首届“华鹏”班学生,由于定位准、角色明、实惠多,学生学习状态稳定,有的在顶岗实习期间月薪就能拿到3000多元,“华鹏”班已连续办了3年,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都十分满意。
(三)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办学的核心
职业学校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其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选择什么作为学习内容,二是如何组织的安排所选课的学习内容,前者通常称为课程内容,后者是必需课程的组织结构,一般体现在课程模式之中,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校企合作办学的核心,就是对职业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使课程内容能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人士、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委员会成员,与学校相关专业负责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对人才需求状况调整,了解企业的岗位情况,岗位工作任务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然后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共同制订课程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及要求,特别是订单培养的班级,更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合作涉及的核心领域之一就是开发课程,让课程内容能针对专业的特点,针对企业工种岗位,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岗位,稳定性高。例如,学校的“华鹏”冠名班,其核心专业课程就是针对华鹏集团各种变压器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及对能力的要求,并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变压器铁心制造》、《变压器装配》等四本冠名班专用项目课程。
3.竞赛活动企业冠名。就是由企业出经费,学校各种竞赛活动赋予企业冠名,使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活动中,特别是专业技能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由企业领导来校发放奖学金和荣誉证书,并介绍企业。如“申芝杯”、“新鸿杯”、“开利杯”等,这种冠名杯竞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苦练技能、参与活动培养能力的积极性,又宣传了学校、宣传了专业,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同时,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四)产教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拓展
产教研结合就是产业与教学、研发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专业人才培养、研发产品、科技服务为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学校与企业情境相接近的现代化实训中心,除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模拟仿真技能实训机会外,还可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经营销售,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习,让师生在校园里就得到“真枪实弹“的操练机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也可取得一定的报酬,为其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2.研发产品。学校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指导学生实训或生产经营,对市场的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改造生产设备设施,研发产品,既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建设一支过硬的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载体。去年,学校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周坚、芮进方等几位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溧阳鑫鼎机器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共同研发了LXD—SZI型独立式双轴自动绕丝机,现已形成产品。
3.科技服务。主要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送教上门)。首先,学校依托特长教师专门工作室,积极参与企业设备、产品的改造。如学校许春晖等教师为东南机械厂设计制作的中间管夹具,对溧阳新元精密模具公司窗帘过漆自动进料机的改造,对辰光科技有限公司数控车床改造等。其次,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尤其是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订单减少,生产任务不定,利用这个机会,学校为企业员工技术及素质提高提供培训,如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计算机高级技能操作、多媒体设计制作培训,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新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及新税法培训,为车间技术人员提供CAXA、Auto-CAD培训等,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及好评。
(五)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提升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接触生产、生活、经营等方面难得的锻炼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创业的意识、创新创业的素质、能力的培养,正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更高追求,也是校企合作深层发展的较高境界。
1.创高技能。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效益的标杆性指标,具体表现在学期阶段技能目标的达成,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和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获奖率。近年来,学校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项目式课程教学,学生苦练技能热情高涨,兴趣小组、技能模块和各种竞赛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毕业生中级工通过率100%,其中获双中级或取得高级工技能证书的达10%以上。2009年12月,在常州市技能大赛上,学校派出了80多名师生参加,有40人获奖,16名同学获得了高级工职业技能证书,5人参加了省技能大赛,特别是黄春超同学在省技能大赛中获车工组一等奖,被免试保送到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控制专业学习;数控专业的周亮竞赛后被东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老总看中并重点培养;吴宏同学被上海通用设备公司德国主管点名要去,实习期就拿月薪2 800元;参加竞赛集训的50多名同学,竞赛后全部被企业以较高待遇录用。
2.创新技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围绕生活的技术、身边的技术、生产的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首先,结合所学专业,围绕现实生活及生产技术开展征集创新创意活动,其次,组织评比,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评比,遴选出新颖的、科学的、先进的、实用的和可以转变为作品(产品)的创意,第三,对优秀创意,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特长教师工作室的教师相关专业的创新活动小组成员组成创作小组,进行创新制作,技术攻关,形成作品(产品)。近两年来,学校产生科技创新成果20多项。在2008年江苏省“爱士杰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共有7件常州市科技创新获奖作品参赛,特别是有袁功宙老师指导的06级罗秋冬同学设计研发的“车床安全互锁装置”,该作品参加2008年江苏省“爱士杰杯”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并推广至溧阳东南机械等企业使用。去年学校又有4件作品入围2009年“爱士杰杯”江苏省科技创新作品展评并全部参加答辩。由于近两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学校在09年被评为常州市科技创新优胜学校。
3.创业实践。校企合作为学生校内创业实践提供了舞台。学校近几年根据专业特色积极和溧阳东南机械有限公司、市邮政局、花卉培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成立了鼎诚机修服务部、科创机械加工部、快乐e读邮政书屋和绿色天地室内花卉装色服务部等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近10个创业实践小组。这些创业实践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项目和物品,学生全权负责经营和加工制作,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了创业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学校有创业项目并正在付诸实施的学生有100多人,为此,学校正在建设一个占地1 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每年拿出10万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行。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行动主体,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表现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表现出职教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动间的极高关联度。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使其渠道畅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深层发展,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一)学校教学企业化
校企合作是一种育人模式,表明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合作,体现的是学生在校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联系,强化的是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因此,从学校层面上来说,首先是学校教职工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认识到位,转变观念,把先进的理念转化到实施的行动上。其次是建立教师专门工作室,通过特长教师、名教师引领,实行项目化、师徒制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教学、实习、培训的要求。第三是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建立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相适应的运行保障体系,如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弹性学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和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考核制度等。同时,学校实习基地的设备、车间、教室和走廊等环境与企业环境相适应,实训人员的安排、内容、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如车间主任、班组长、质检员等)和生产任务安排相贴近,使学校教学的各环节体现出企业的特性。
(二)企业实习教学化
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等应符合教学要求。而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虽然从长期和社会整体上考虑,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有利于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今后能“零距离”上岗,最终企业受益,但从短期和单个企业来说,实习学生终究不能与熟练工人相提并论,有时可能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因此,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把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辅助工、搬运工、清洁工,有时勉强应付。而从企业层面上来看,首先,政策与制度保障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如经费保障、劳动准入等仍难到位。其次,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主办方”,企业是“协办方”,协办方的积极性除政府鼓励外,学校有责任设法予以调动,如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吸引企业主动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校本课程,吸引企业订单培养等,促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配合学校尽量按教学要求做好实习学生的安排。当然,如能引进前校后厂、共建基地等合作模式,则学生到企业实习更方便,更有保障。
(三)考核评价多元化
在校企合作质量、效益评价上引入包括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和政府协调机构在内的多元评价,建立由多方介入的校企合作监督和评价机制。如让学校负责对指导教师工作质量、态度、教学的考核及对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企业负责对指导师傅、学生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行业协会负责对教师技能水平、学生技能水平考核,政府协调机构(可以由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等组建)负责设计、监督、考核校企合作的绩效,并以此作为经费奖励核发的依据。
(四)合作创新效益化
合作共赢是校企的共同追求,因此,要创新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和合作内容,积极拓展合作的领域,达到多方共赢。首先,创新合作模式,由表及里,由浅渐深,从校企初始的联系到引企入校,投资共建,创业孵化等,从订单培养到菜单培养,从形式到内涵不断深化、拓展。其次,创新合作途径。企业的文化、工艺和设备等进入课程,让企业融入学校,渗透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强化校企间的联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学生培养、技能竞赛和社会培训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但有时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大有研究的空间。第三,创新合作机制。让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人力资源和学校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与在岗员工培训,同时,让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等,这样,既能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体现自身价值,又能赢得企业的欢迎。
总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办学模式,一种育人方式。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以校企学生多方面共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相互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充分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使校企合作不断走向规范,并深层次发展。
G710
A
1674-7747(2010)-0057-05
2009-12-07
史益大(1962-),男,江苏溧阳人,溧阳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狄东涛(1960-),男,江苏溧阳人,溧阳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 谭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