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历史考察

2010-02-16

职教通讯 2010年2期
关键词:常州实训职业

张 健

(常州市教育局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江苏 常州 213000)

常州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历史考察

张 健

(常州市教育局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江苏 常州 213000)

编者按: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常州解决好民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常州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谐,职业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常州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既充分体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又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而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则集中反映了常州地方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始终作为常州产业发展和就业民生及建设和谐美好常州的基础性保障产业,得到大力和优先发展。进入新世纪,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内国际竞争格局,常州以集约发展、层次提升、科教结合为主线,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使职业教育发展站在了一个模式崭新的高职教育发展平台上。

常州;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历史考察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常州职业教育也与这座城市一样,展现了执着不懈和始终不渝的发展追求与理想,在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常州职业教育经历了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

在常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始终作为常州产业发展和就业民生及建设和谐美好常州的基础性保障产业,得到大力和优先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全国率先进行职业教育资源调整,整合三所市中心无发展空间的教育部门办职业中学,异地新建了占地105亩的职业教育中心(现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首创了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模式,开创了通过资源整合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发展职业教育的先河和模式效应,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亲临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指出“要多办这样的学校”。当改革开放春风吹起,职业教育开始恢复,常州大力吸引省行业厅局在常州恢复和兴办中等专业学校,在全省率先实行地方教育部门对省属行业中等专业学校统筹协调服务,全市14所行业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整体实力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为新世纪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奠定了基础。同时,常州各行业和大型国企也同步举办发展了以常州高级技工学校(即“常高技”现为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为龙头和代表的14所技工学校,常高技以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被国家劳动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进入新世纪,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内国际竞争格局,常州以集约发展、层次提升、科教结合为主线,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使职业教育发展站在了一个模式崭新的高职教育发展平台上。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5 500亩、有一所工程型本科院校和五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日制在校学生7.6万余人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鲜明特色的高教园区,面向先进制造业,涉及信息、机电、工程、轻工、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基本上覆盖了制造业各个专业门类。目前已建成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合作的常州科教城和江苏省唯一一个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引进大学大院大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常州高素质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研发基地,有效实行经济科技和职业教育的对接互动,使职业教育自然始终置身于经济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中,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高职人才的迫切需求,真正走出了一条科教一体、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之路。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

与此同时,常州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同步发展,常州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同于高职教育园区集约发展模式,而是在政府统筹下,走与城市发展互动、与产业布局对接,向经济开发区集聚的路子,进一步有效整合资源,合理配置专业,调整布局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从而达到职业学校建设对开发区和新城区发展的拉动和服务作用。常州又整合教育部门三所职业学校,在常州国家高新区建设占地333亩、建筑面积12万m2,在校学生5 500余人的旅游商贸职业学校,举办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立足开发区,面向全社会,目前已建成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由市教育部门举办的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也是建在常州省级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新校区占地341亩,建筑面积13万m2,在校学生数5 500余人。以劳动部门举办的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为龙头的五所技工院校整合新建也已启动,新校区确定在常州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和科教核心区,围绕常州先进制造业发展,主要举办二产专业,建设万人高技能人才培养航母。省市行业厅局举办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也已建成,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工作也已启动。辖市(区)教育部门举办的职业教育中心均已完成区域内资源整合,建成新校区,武进区整合五所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建成占地436亩、建筑面积22万m2、万名在校生的区域性职教航母。目前常州已形成高职教育为引领,市区以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和技师学院为主体,辖市(区)以区域性职教中心为龙头、辐射乡镇和社区,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配套的职业教育体系,各类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5万人,职业教育成为常州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教育品牌。

二、常州职业教育发展源于常州具有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的理性和追求

常州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反映了常州对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反映了常州对社会人才合理结构和人的最有利发展途径的理性认识,反映了常州社会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深层理念。常州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力在人才需求、教育发展和民生发展方面体现得尤其迫切。

(一)在人才需求方面

在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本质上体现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服务,也在服务中得到发展。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上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缺少了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产业发展必然失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也就缺乏坚实基础,同样,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薄弱。常州正处于产业升级发展的加速期,其发展动力,一是科技创新,常州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性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科教城“六大中心”建设,并要通过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的产品化产业化转化,否则,再好的科技创新成果也将在生产环节大打折扣。二是优化投入结构,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和低碳经济,增强产业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建立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下,企业面向市场自主发展,政府面向企业主动服务,运行高效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体系。四是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市,为经济和产业升级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撑保证。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常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驱动器。

(二)在教育发展方面

常州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在建设教育强市的过程中,常州力图构建一个完整开放和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来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来满足人的发展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一是常州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通过政府统筹建设高职教育园区,使得高等教育发展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在应用性、实用性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凸显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和有效服务的方向。二是常州大力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以五年制高职高技、三年制中职中技满足不同教育需求,从而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高、中职教育衔接配套、满足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强做优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高位发展格局,真正实现“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三是常州率先发展终身教育,建立了由市14个部门单位参加的终身教育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对全市终身教育工作的组织推进和政策协调,并在全省率先依托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常州社区大学”,建立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和终身学习指导中心,开发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社区大学辐射区(市)和镇(街道)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四级网络,并在全省率先在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终身教育处”,作为终身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三)在民生发展方面

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就业需求量大,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同时,大多数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青少年不可能都去上普通高中,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准备就业,并走职场发展职业生涯的成才道路,而且,每年数十万的新生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都必须掌握职业技能,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职业教育不发展,新生劳动力不具备职业技能,其就业生存和发展得不到保障,必然形成社会最不稳定因素。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常州解决好民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常州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谐,职业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三、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都得到相应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配套衔接、服务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比较合理,资源整合与城市发展互动,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适应,职业学校布局与产业发展布局贴近;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两类教育比例基本相当;四是职业学校实现优质化,即通过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建设起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五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充分体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而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则集中反映了地方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

(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进入新世纪,常州建设高职教育园区,就是要在更高学历层次和更高办学平台上发展职业教育,抢抓高职教育发展机遇,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突破式发展,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园区内五所高职院学生规模均达到1.2万人左右,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62亿元,高职办学能力迅速增强,并在常州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之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职业学校师资的职业师范学院始建于常州,现已发展为具有全日制在校生数1.5万人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并成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使得常州作为一个省辖中等城市构建起了高、中等职业教育和职教师资培养母机配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

“十一五”以来,常州以新一轮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为契机,建设了5所规模大、条件好、环境优的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资金总投入已达14亿元,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省优质职业学校提高到90%,为人才质量提高提供保证,也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常州在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市政府制定了《常州市推进江苏省星级及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到2010年实现所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三星级及以上职业学校的目标,各辖市(区)级职教中心均达到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和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校职业学校标准。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建设

为保证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在“职业教育能力”上下功夫,主要包括专业实践能力、产学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企业实践经历,使教师有能力进行操作和实务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教育指导、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和使用开发实训专业设备、建设改造专业设置和开发实施新的课程,以及对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为此,常州采取了按“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的系列措施,注重摆脱普通教育学科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一是专门制定了《常州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建设意见》,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建立了相关考核制度。二是市教育、科技、科协部门制定了《常州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成果评奖办法》,每两年一次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产学研成果评奖活动,并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市教育、劳动部门联合举办职业学校教师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技师的比例,2008年培训鉴定各工种的技师68人,2009年培训鉴定80人。四是市教育、劳动部门每年联合开展教师各专业工种的专业技能竞赛,按高级工标准考核,达到要求者,由劳动部门颁发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广泛开展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改革理念方法的培训。近几年,参加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课程改革培训达600人次,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六是市教育、劳动部门专门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五级阶梯专业发展制度,设置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逐级晋升的“职教新秀”、“职教能手”、“职教骨干、双师型教师”和“职教专业带头人”等五个阶梯,进行考核评审,与普通教育同时并列进行,享受同等奖励待遇,范围包括劳动部门、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各类职业学校。七是通过申报、考评程序,建立了市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也与普通教育同时并列进行,享受同等经费支持待遇。目前,市本级和各辖市、区已建立“机电”、“电子”、“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烹饪”等市级名师工作室5个,发挥其在全市相应专业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四、将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是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充分体现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质要求的办学能力建设活动,其核心是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和独特的教学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体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特色要求的品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环境建设和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这是一项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建设任务。外延和规模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在推进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根本目标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它标志着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方向上发展模式的转型或优化。近几年,常州围绕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实施。因此,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引申出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能力和课程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要求。因此,没有经济界、行业和企业的参与,是不可能办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共同”的校企合作办学途径,即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办学过程、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对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据此,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市教育局制定了《常州市校企合作办学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并于2008年开展了对全市12所骨干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督导评估,对优秀学校给予表彰和经费奖励,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办学要深入推进,职业学校还要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主动联系,建立由企业和学校代表参加校企合作委员会,还要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外联络,及时了解和研究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信息,反馈到学校办学领域,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开展分层次合作,一般企业主要是实习就业、订单培养,优秀品牌企业则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通过专业设置的纽带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传统产业快速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使职业教育专业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不适应需要的老专业,派生新专业,建设专业链和专业文化,实现专业建设滚动螺旋上升成为必然。“十一五”开局,市教育局制定了《“十一五”常州市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建设规划》,每年组织开展示范专业评审,以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一是着力打造品牌专业。注重专业能力建设,使实训设备的数量、质量和配套性等硬件设施适应教学需要,并与企业实际尽可能对接或吻合,并积极利用企业资源,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建设了数控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焊接技术、汽车和烹饪等一批省级示范专业。二是积极开发新专业和特色专业。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紧密跟踪高新技术在行业企业中运用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紧跟产业变化发展趋势,增强对产业发展变化的敏感度,及时对专业进行改造和升级,特别是对课程设置、设备配置和教师能力提升实行动态管理;适应新的需要,开设轨道交通车辆、动漫、物流、证券、光伏、城市煤气、城市快速公交管理等专业。三是注重职业文化建设。职业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体现职业性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学校专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历史和方向、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等。为此,许多学校十分重视职业文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根据专业发展的逻辑线索,按照类型划分、合理布局、美观精致的原则,采用版面、景观、实物有序布置来实现,使之不仅具有教育和文化作用,而且给人以美感,成为职业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文化建设特色。同时,进行必要的管理,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保持与时俱进,有适当的动态发展变化,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常州艺术高职校、常州卫生高职校等都进行了积极地实施。

(三)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具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中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它是通过改变传统学科型课程结构、知识传授主导的课程实施模式、课堂中心的课程情境和认知记忆的课程评价等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来实施的。因此,课程改革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核心内容。早在2005年初,常州就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工作,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烹饪等专业课程改革的意见》,组织全市15所重点职业学校、30名骨干专业教师,拨出15万元专项经费,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三个典型专业的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明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思想和方法。2006年,为贯彻《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常州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市教育局又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常州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常州市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开发指导方案》,系统全面地制定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策略,并同步组织开展了8期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课程改革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学者培训教师500多人次。通过近几年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改革理念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是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训基地建设也是地方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常州在建设高职教育园区中,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亮点进行打造,共建设了数控技术、模具制造、信息技术、汽车、焊接、动漫和物流等公共实训基地14个,实行园区内资源共享和实训资源社会化服务。常州在“十一五”开始,在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建设职业学校新校区过程中,同步制定了《常州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需要及职业学校专业分工和专业发展方向,对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布局、重点推进和扶持建设,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通过校企合作途径,积极运用企业资源为实训基地建设所用,引进企业生产设备、生产线和中端产品,实行学校场地与企业设备互相利用,开展生产性实习和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职工和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等社会化服务,实行产学研训一体,降低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设备快速淘汰造成的经费投入损耗风险,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效益和使用效益。同时,通过立项攻关组织教师研发和改造升级实训设备,从而增强教师研发能力,提高实训设备对实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节约经费开支,现代服务业专业则开发与实际服务领域对接的实训流程和实训项目,真正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良性发展,实现更高层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亮点和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证。

(五)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应该是学生道德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职业性本质特征决定了学生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应是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突出体现,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二高二创”即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追求。为此,常州近几年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道德素质教育。按照“二高二创”目标和素质发展要求,实施贴近职校生实际和发展需求的道德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都满怀着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职业技能、希望成才成功、实现人生美好发展的渴望和憧憬,职业教育适应和满足职校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愿望,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和服务社会的本质体现。基于这一理念,常州职业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方面,采取了针对职校生特点的教育措施。一是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确立目标、立足当前、设计未来、规划人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意识。2006年,市教育局制定了《常州市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方案》,对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提出明确实施意见,并每年举行全市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创业方案竞赛,至今已连续开展四届,各校竞赛则广泛开展。二是以“职教之星”“职教英才”评选为职校生树立学习榜样,至今已连续评选八届500余人,“职教之星”评选优秀和“三创”在校学生,“职教英才”评选在岗位工作和创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学习氛围。三是注重职校生人文素质提高。常州通过举办面向职校生、发表职校生习作的《职教新苑》学生刊物,培养职校生思考、阅读和写作等职业生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素质和应用能力。刊物至今已出版15年、100余期,收到学生作品数万篇,发表6 000余篇,每年举办征文活动和学生文化活动,宣传“职教之星”、“职教英才”事迹,成为常州职业教育一个受到职校生喜爱的素质发展载体。常州职业教育之所以在常州市社会和学生中具有很高的认可度,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职业教育和依靠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事业始终处于兴旺,与常州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道德素质教育是分不开的。

2.技能竞赛。如果说面向全体学生的日常技能训练是技能水平提升的基础性工作,那么,技能竞赛则是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工作的驱动器,也是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打造高技能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常州建立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每年的技能大赛成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2008年,市教育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工作的意见》,对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目的要求、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提出了明确意见,确定每年12月份为全市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月”,每年安排100万元为技能竞赛和奖励专项经费。最近三年,每年全市职业学校约有900名师生参加40余个项目的技能竞赛。2009年,常州选手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8个,参加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5个,市教育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联合召开技能竞赛表彰和动员大会,市政府领导出席大会讲话,讲意义,提要求,指方向。

3.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同样是如此。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而且,职业教育实施专业教育为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也使创新成为必须。为此,常州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开展创新教育:一是职业学校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如选修课或第二课堂),通过创造学和创新技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学生创新社团活动,通过开展创新沙龙、头脑风暴等,激发学生创新灵感。三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在教师和企业师傅指导下,针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科技革新。四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产学研,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将创新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师资,特别是聘请企业科技革新能手担任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并建立创新工作室、创新实验室等实践载体,在场地和设备方面给以保证,并将其摆在与实训场地建设并重的位置,而不是可有可无。最近几年,常州教育局每年会同市科技部门开展职业学校科技创新竞赛作品展评,会同市科协举办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专题报告会,对职业学校创新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近两年,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大赛,均取得好成绩。

4.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并使其中有意愿、有能力者成为创业者。职业教育不能将目标定在培养生产流水线上简单的操作工,而是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小老板”,今后有可能成为“大老板”,因此,创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为此,一是职业学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并将其与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引进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NFTE创业课程,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NFTE创业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市26名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整体参加江苏省CET(创业认证师)培训,组织职业学校开展NFTE创业课程试点,召开NFTE创业课程实施现场观摩会。二是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模拟创业实践或举办经营、服务实体,使创业实践成为专业学习的组成部分和延续,使创业活动具有学习性和可持续性,而不是简单地提倡学生花费大量专业学习时间进行与专业毫无关系的经商活动。三是创业实践活动与创新紧密结合,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的养成,而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正是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品质,成为创业的力量源泉,极大地提升了创业实践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四是创造条件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阵地,并提供创业经费、工商登记和纳税政策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为此,常州建立了“常州市龙城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园”,使之成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基地。

五、积极采取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

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取决于这样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和需求,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二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程度,职业教育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认可度,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学生愿意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取得生涯发展。三是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和高度重视,采取对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扶持和统筹的政策措施,这是职业教育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需求还不是唯一的,缺乏社会认可和政府高度重视扶持,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是有困难的。常州基于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理性认识,积极采取政策措施,保障职业教育发展。

(一)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

常州在制订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时,职业教育被列为23个专项规划之一,在常州“十一五”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业、高标准建设高职教育园区均列为全市50个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常州市推进江苏省星级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统筹规划各类职业学校建设。同时,人大、政协实行了对职业教育的专项督导和审议制度。

(二)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常州基于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兴趣及方向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途径,为学生愉快并有兴趣地学习和未来取得最佳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是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普通高中保持适度规模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对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局面,也就是说普通高中规模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利于普通高中质量提升,人就可以得到自主和谐发展,而不是将教育人为分成三六九等。一是常州一直坚持由发改委、教育、劳动等多个部门参加的普通高中和各类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协调制度,实行对专业分工的宏观调控和专业设置的评估审核机制,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则按1∶1确定招生比例,职业教育实行指导性计划,鼓励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而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按计划实施,不得突破,引导更多青少年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兴趣走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道路。常州市还明确,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要同步调降普通高中规模,扶持职业教育发展,2009年,两所高中停止招生而转向初中,继续使普通高中招生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二是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办法,并由教育、劳动部门联合发文实施和管理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行在重点高中录取前由学生及其家长与职业学校面对面双向选择的招生办法,引导合理分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不正确的认识,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社会形象。常州是全省唯一一个职业学校在重点高中前招生的城市,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实际招生比例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2∶48。三是统筹招生宣传,按照“重点普高不作宣传,民办中学规范宣传,职业学校大力宣传”的原则,鼓励职业学校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四是停止社会培训机构和成人学校等不具备职业教育办学资质条件的机构参与职业教育招生,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常州职业教育招生23 500余人,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招生任务的107.3%,完成比例在全省位于前茅。

(三)积极采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一是常州在逐年增加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基于为企业高素质人力资源需求服务的理念,从2003年起,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实行对各类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0.5%统一征收,教育附加的30%由市财政列出专户统一管理,统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各辖市(区)也均落实该项政策。二是在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和职业院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常州出台文件,凡校区土地置换溢价的地方政府收益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支持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和职业院校事业发展。三是对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市政府也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意见》,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按农村人口年人均1元以上标准,由辖市(区)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四)大幅增加职业学校教师编制

随着职业学校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编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一个瓶颈制约,近几年,常州先后为教育部门办职业学校和劳动部门办技工学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一次性增加教师编制共300余个,有力地保证了教育教学需要。

[责任编辑 谭 明]

G710

A

1674-7747(2010)02-0049-08

2009-12-19

张健(1960-),男,江苏苏州人,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发展与管理。

猜你喜欢

常州实训职业
常州的早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