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2010-02-16吴丽玫

职教通讯 2010年7期
关键词:契约院校高职

吴丽玫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吴丽玫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管理模式,其独特性能与优势可以促使学生乐于接受管理,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管理理念,切实提高了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高职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加深、开放扩大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是早熟、独立、张扬、自信、颇受争议、特点突出、时代感鲜明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1]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新问题、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以积极态度迎接挑战,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对象特点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实施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并不断优化,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一)模式内涵

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是当代新形势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管理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管理双方彼此期望的主观信念,是双方相互期望的集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就是高职院校通过各种学生能够接受特别是贴近学生实际的途径将管理要求告诉他们,使学生感受到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坚定信念,以及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成才提供服务,并将这些化为期望,使学生感受到学校打心底认为他们是能够做到管理要求的,即管理中的“皮革马力翁效应”,其独特性能与优势可以促使学生乐于接受管理,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管理理念,切实提高了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就是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使得学生知道学校愿意并且希望学生对学校提出意见或建议,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正当途径把意见表达出来。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契约管理具有多元性、期望性、意识性、潜在性、更新性、匹配性、实用性、育人性、体验性及思想性等特点,它有助于学生实现刚柔与内外结合的完美统一,强化自主管理与激发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学生丰富精神体验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模式结构

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都可以相互建立一种崭新的心理契约管理结构,即“要约—承诺”。如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学生的要约,学生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要约等。现实中,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公开化、法治化程度较高,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心理契约的作用,反而需要加强学生管理的心理契约,使得学生能够内化管理者的要求并最终外化到行为中。管理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无管理,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无疑是完成此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谐学生管理模式、维护高校学生管理秩序以及提高学生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因素。

心理契约的构建,一方面,使得学生不断以期望来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与高职院校总体目标、发展方向相一致,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忠诚度、信任度;另一方面,使得高职院校提升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实现了双赢的目的。研究表明,心理契约具有凝聚和激励两大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能够实现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和学生的有效沟通,用无形的契约方式促进有效的管理。[2]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心理契约要与实现期望吻合

心理契约管理中要准确科学把握学生与学校双方期望的匹配程度。双方期望与需求是学生心理契约管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期望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契约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准确把握和努力提高学生与学校双方期望的匹配程度对于全面履行和完美实现心理契约中“要约—承诺”的具体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望的匹配要求双方相互确认并作出积极反应,明确双方的合理心理需求和期望,使心理契约内容尽可能明晰化、具体化、公开化、公平化、合理化与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效能,增强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如高职院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应最大限度地使学校对学生的需求与期望明确化、具体化,包括学校目前状况、发展前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管理要求、学习条件、各专业培养方向以及毕业生的流向和表现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对外社会公开和作实事求是的介绍,使得学生提前就知道自己必须达到怎样的水平,使学生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做出自己明智的选择。同时,高职院校通过翻阅档案、调查研究在了解生源的成绩、简历和原学校评价之外,还应了解其潜在专业期望和学习兴趣,以实现个人—专业、个体—组织之间的匹配,建立公平、合理的心理契约。这一环节实际上就像签订经济契约那样,签订“心灵的契约”。这种契约越公开、越具体,今后它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它被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小。[3]

(二)心理契约要强化平等意识

心理契约管理中要正确树立学生与学校双方平等包容的新契约观。学生与学校双方都应增强契约观念,强化契约意识教育。契约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既包括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契约意识,也包括学生被管理者的契约意识。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认识到,不以学生为本,其人才培养目标就不可能成功。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让其参与学校的管理,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此外,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入学教育以及平时教育中都要注意契约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进校就意味着契约的形成,就必须履行义务。同时,学校要建立公平的激励和处罚措施,这也是从制度上、形式上强化学生契约意识的手段。另外,作为契约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是平等的,学生与学校双方期望应该是相互包容和相容的。也就是说,表面上占据领导地位的学校必须要能够容纳学生的期望,这是心理契约形成并得以维系的关键。但有的学生期望可能与学校存在差异甚至矛盾,对此,学校不应该是一味的否定或者排斥,而应该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加以引导,至少要保证学生的发言权,使得双方期望通过磨合,最终相容。[4]

(三)心理契约要重视沟通渠道

心理契约管理中要及时避免、消除学生与学校双方沟通中存在的误解。在心理契约履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学校双方要定期、及时反馈心理契约发挥的作用、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等,尽量避免和消除学生与学校双方沟通中存在的误解,确保心理契约的继续履行和顺利完成,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心理契约管理的漫长过程中,学生与学校双方都会随时受到来自不同发展阶段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些因素可能打破高职院校与大学生之间业已形成的心理契约。面对这种情况,两者必须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通过沟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期望和学校存在的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的期望通过沟通更详细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学校的期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期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果缺乏沟通或沟通交流不充分,一旦发生矛盾时,学生往往会认为是学校不关注自己,学生归因于学校故意违反契约,那么随之的反应就会是负面行为。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削弱和消除不可预见因素对已有心理契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对学校的各种不利猜测得以化解,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形成融洽的互动关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必须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良好的反馈机制以及平等民主的工作作风。

(四)心理契约要完善生涯设计

心理契约管理中,高职院校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良好和成功的心理契约管理必须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为保证,为提高心理契约管理的实效性和成功概率,高职院校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科学设计指导工作,对有关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长远设想和规划。高职院校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舞台。新形势下,大学生们追求的利益,从长远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大学生选择一所高职院校和一个专业往往是以追求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为目的的。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和学校生存与发展意义非常重大。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能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以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到学习知识之中。将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纳入高职院校发展计划的序列,可达到学校发展需求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

(五)心理契约要营造成才环境

心理契约管理中高职院校要营造和谐激励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培育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形成积极进取、信任合作的学校氛围。因此,要建立良好的高校学生管理心理契约就必须注意培育科学、健康的校园文化。要培育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中的指导思想地位,积极推进建设丰富的、多元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及时发现并纠正、屏弃校园文化中的不良或者消极因素,长期坚持,要学生化、社团化,学校逐步过渡到只起“宏观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人才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应充分认识到,不处理好人的因素,不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就不可能成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学校所提倡的,什么是学校所摒弃的,使学生不论什么时候都能明了学校是为自己成才着想的,同时,也期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争光添彩。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看作是学校的主体、主人,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另外,高职院校应给大学生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环境,满足其自主权,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服务。总之,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心理契约,进而优化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75-76.

[2]汤雪峰.心理契约: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盲点”问题解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53-154.

[3]胡晓该.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2005(7):15-16.

[4]张立迎.心理契约研究的新进展[J].社会广角,2006(2):212-213.

[责任编辑 曹 稳]

G710

A

1674-7747(2010)07-0076-03

2010-04-18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机制创建研究”(项目编号:SYKJ10B21)

吴丽玫(1967-),女,辽宁沈阳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契约院校高职
一纸契约保权益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