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0-02-15陶建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员实效性培训

□陶建平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广西南宁 530021)

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陶建平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广西南宁 530021)

实效性主要表现为学员对培训内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入脑入心,培训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有无积极影响、实际教益。从教员的角度来说,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要做到:持久敬业有热度;积累功底有厚度;联系实际有密度;挖掘问题有深度;提炼观点有精度;架构层次有硬度;征引论据有广度;驾驭过程有亮度;激发参与有强度。

教员;干部培训;实效性

在培训课堂上,教员与学员的空间距离很近,用双腿跨越这段距离轻而易举,可是要让思想、观点跨越这段距离,达到让学员“入脑入心”、“能干会用”的实际效果,却并非易事。因而,实效性就成为培训的永恒话题和共同追求。实效性问题,指的是培训的实际效益大小、有无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员对培训内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入脑入心,培训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有无积极影响、实际教益。实效性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培训现场 (课堂)效果,而且对学员今后的工作、生活有实实在在的启发、帮助,并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很多,比如,培训目标,培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培训方法、手段,培训者 (教员)与被培训者 (学员)等等。从教员角度来说,要增强实效性,就要努力做到以下“九度”:

一、持久敬业有热度

(一)持久敬业的热度,支撑着培训效益的高度。一般来说,作为成年人,干部学员既经历过学校的教育,又经受过社会的熏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有较高的学历和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确立或基本确立,其可塑性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学员,教员在培训当中的一些观点、主张赢得支持、认可的难度本来就大,取得培训实效性的难度也就相对较大。没有持久敬业热情的支撑,不作长期、认真的积累和钻研,不能打磨出真正的培训精品,就不可能指望有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可以说,持久敬业的热度,是想求得培训实效的教员必须具备的。

(二)敬业热度的持久维系,需要强劲的能量供给。敬业热度的持久维系,需要组织和教员个人共同做出努力,给教员提供强劲的能量。从组织层面来说,要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员的工作热情;从教员个人角度来说,要善于把自己带入一种良性循环当中,从中吸取能量,使自己保持敬业热情。这种良性循环是:用心准备——赢得认可——更加用心——强化认可……也就是说,教员首先要在培训上下功夫,用心去钻研有关问题,真正用心尽力了,“培训产出”就能够获得学员一定程度的认可。这种认可会进一步激励教员在获得成就感之余,在培训上下更多的功夫,从而强化学员的认可。教员真正把自己带入这种循环之中,就能够有持久敬业的热度。在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之后,有了这种持久的热度,赢得培训效益的高度,就有了可靠保证。

(三)敬业热度持久维系,必须注重自我激励。上述良性循环的起点是教员在培训上下功夫,用心进行准备,念兹在兹,倾心于斯。可现实的问题是,一些教员恰恰缺乏足够的动力开启这一起点。在一些人看来,激励就意味着组织为个人提高物质待遇,增加生活福利。但处境的根本改变不能仅仅依靠外在激励。外在激励是需要的,但从根本上说,常常被人忽略的自我激励更值得强调。不善于通过自我激励给自己增添内在动力,即使改善了物质条件,所获得的激励效果也是有限的、短暂的。对于教员来说,更重要的激励是积极认识和挖掘本职工作的价值、意义,从中获得充足能量,增添内在动力。这至少可以从利他和利己两个角度来看。

从利他角度来看,干部教育培训讲台是一个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重要平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份足以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工作。组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干部培训院校,并让各行各业的领导、骨干抽出时间集中培训,让他们聆听教员讲授,在教员组织引导下进行学习研讨。教员在课堂上表达的观点、主张如能让学员入心入脑,并融入其工作实际中,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其社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员以此为业,怎能不尽心尽力、勤恳敬业?

从利己的角度来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员多种需求、实现教员自我价值的工作。教员的社会名声、专业职称、个人前途与地位都与此息息相关。教员既然选择以此为业,何苦不尽心尽力、勤恳敬业?处于什么位置上,就在什么位置寻找意义,才能获得更强大、更持久的内生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敬业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正是教员自己。

二、积累功底有厚度

(一)功底深厚,方能承受培训之重。干部培训院校教员工作的特殊性对他们的功底提出了特殊要求。他们要研究 (往往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而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进行研究,是在调查基础上的研究),要理解 (有关政策文件精神),要交流 (包括表达自己的研究心得,讲解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听学员的观点并进行恰当回应),要激发、引导,要组织协调 (包括对教学培训过程的组织、设计,对学员的组织、协调)。培训的有效性要求教员的研究要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认识、解决,教员的表达要能够引起共鸣,教员的讲解要让人家听得进去,教员的激发、引导、组织协调要得力。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功底,包括思想理论水平、时政视野、专业背景、学术眼界、研究能力、社会阅历、培训技能与经验等等。缺乏这些功底,培训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二)深厚的功底有赖于放低身段,虚心学习。真正的智者不是智商高于别人的人,而是能适时放低身段,虚心学习、集思广益的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有值得学习之处,各种场合都可能是学习之机。关键在于愿不愿意放低身段虚心地学,善不善于抓住时机用心去学。

(三)深厚的功底有赖于正视不足,自觉反思。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局限性。真正优秀的人不是没有局限与不足的人,而是能够正视局限、经常反思、自觉改进的人。要真正增强功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需要养成一种自觉反思的习惯。课后主动听取各方反馈,虚心吸收,及时进行冷静反思、回溯分析:哪些观点能够引起学员共鸣?哪些说法引发争议、质疑?什么做法效果显著,原因何在?如何发扬?什么做法效果不佳,究竟是为什么?怎么改进?不要让以往了无痕迹地消逝,要从经历中寻求有益启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能从中吸取点经验教训,全身心投入的人学到的东西最多。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经历加以思考、分析、审视、质疑、反思,并最后理解,那么这些经历就并不真正是他自己的经历”[1]P94真正做培训实践的有心人,注重并善于反思,就能够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使自己的培训功底越积越厚实,培训效果越来越显著。

三、联系实际有密度

(一)紧密联系实际,是赢得实效性的重要奥秘。从培训理论层面说,这是由学员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每个学员都拥有宇宙间最为复杂的东西——人类的大脑,而且各不相同、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相对一致的,即他们大都不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而是从事实际领导、管理工作,面对的都是实际问题,普遍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总结,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在概念、理论上反复纠缠。要获取良好的培训实效,就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忽略这一点,不能针对干部院校学员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实效性势必大打折扣。

从培训实践层面说,这是为学员的实际反应所证明了的。不管上什么课,当教员联系实际进行阐述、分析时,学员的反应往往是积极的:头抬起来,耳朵竖起来,眼睛亮起来,注意力集中起来。因而效果也会是相对好的。所以,紧密联系实际,是学员的普遍愿望,是教员的明智选择,是赢得培训实效的重要奥秘。缺乏联系实际的密度,就很难有较高的认可度。

(二)紧密联系实际,要多做有心之人。“实际”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网络,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工作实际与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自身实际与社会实际等等。对于教员来说,要做到紧密联系实际,尽量争取机会去进行挂职锻炼、深入调研当然是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在平时生活、学习、交往中多多用心观察、搜集、思考,挖掘一些事情、现象的内涵与意义,也可以对联系实际大有帮助。在这方面,互联网可以大有用武之地。除了上网搜索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博客、QQ群,提出自己关心的某些问题,从中获得一些鲜活的材料及启发、借鉴。当然,这里有一个正确辨别、慎重筛选的问题。

(三)紧密联系实际,可借助学员之力。干部学员长年累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熟悉实际情况,也往往对一些实际问题有感触、有思索,具备联系实际探讨问题的优势。教员可以选择适当的问题和适当的时机,让学员展示其观点,让他们在相互碰撞、启发中实现“紧密联系实际”,弥补自身在了解实际方面的缺失。有些学校在学员毕业之前,请学员撰写难题分析,并印发给教员作为备课参考。这也会对教员在今后的培训中紧密联系实际有帮助。

四、挖掘问题有深度

学员带着问题前来参加培训。他们对许多问题有所感触、有所思考,但也往往心存迷惑,希望能够从培训中得到启发、帮助。教员必须在关注现实、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学员关注的问题,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进行深入挖掘,在某些方面比学员想得更多、更透,超越他们的认识境界,他们才会觉得培训是有实效的。深度表现何在?

(一)探寻问题、现象背后的根源与规律。教员不要满足于学员称赞自己的课“信息量大”。在当今时代,获得大量信息的便捷场所不是培训课堂,而是网络世界。仅仅搜罗了大量信息提供给学员的教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真正可贵的是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恰当的筛选和深入的分析,从中挖掘出问题与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其内在本质与规律,让人警醒,给人启迪。

(二)深究疑点、重点和盲点,力求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认识与解决。培训教学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就好像挖井一样,选择合适的点进行深入挖掘,才可能有甘泉涌流。要针对疑点、重点问题和大家视而不见的盲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提出有新意有深度的观点与思路,有助于问题得到进一步认识和解决。

(三)言必由衷,洞察心性,动人心弦。真正发自教员内心深处的话语,一般来说是较有深度的,也是较能让人信服、较为有效的。一些培训之所以缺乏实效,往往由于台上的人 (教员或某些领导)言不由衷,台下的人缺乏兴趣。言不由衷,势必以空对空,徒劳无功。心与心深度交流碰撞,才可能有动人的力量。

(四 )透彻消化 ,以例释理 ,“浅出 ”示人。在对有关理论观点进行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事例、社会现象,用自己的语言对看似高深的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在培训中做到这一步,说明教员已经对有关理论下了透彻消化的功夫,因而是一种有深度的表现。

(五)发掘微言大义,揭示玄机奥秘。一是善于“读厚”,从寥寥数语中,从看似平实的文字中读出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味,并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一是善于“读薄”,从洋洋万言中,从纷繁现象中,洞察枢机,抓住关键,一语中的,让人有拨开云雾、豁然开朗之感。这两者应该都是有深度的表现,也是教员在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宣讲时应该努力做到的。

应当强调的是,挖掘问题有深度不是追求理论上的故弄玄虚,让人晦涩难懂、一头雾水,是对于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剖析与揭示。

五、提炼观点有精度

(一)精度提炼有助于增强培训实效性。所谓精度提炼,是力求一堂培训课下来,要有一些精当表述、精妙归纳、精彩概括的语言文字呈现在听众眼前,进入听众耳中、脑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久久难忘,从而获得培训实效。一些学员表示,如果过了很久还能记得教员在课堂上说过的某些话语,这堂课就是成功的,有效的。他们的实际感受启发我们,精度提炼有助于增强实效性。

(二)精度提炼是对观点进行精心包装。思想观点是通过语言文字形式表现的特殊产品。这种富于思想内涵的产品要能够更好地被人认同、让人喜爱,需要进行适当的语言文字包装,借助于容易为大家接受、喜爱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其基本要求是,琅琅上口而不别扭拗口,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懂,简明扼要而不含糊混乱,生动形象而不玄虚抽象。这需要教员在备课时用心琢磨、反复推敲。

(三)精度提炼要有适当的界限。强调这一点的针对性在于,有些教员在培训实践中刻意追求用词华丽,或执着于某种自己喜欢的文字风格,把精度提炼变成玩弄文字游戏,语言刻板、空洞,八股味道浓郁,令人望而生厌。强调精心包装,并不是提倡一味堆砌辞藻,工整对仗,机械排比,只重形式不重内涵,进行以文害义的“过度包装”。有时将自己的观点寓于平实、自然的表达形式之中,也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精妙的包装。关键是要用心。

六、架构层次有硬度

(一)层次架构不过硬,有损培训实效性。有些培训课,不能让人享受而是让人难受,听不下去,原因之一就是教员发放的提纲“惨不忍睹”:题目与内容不相称 (题目过大或过小)甚至文不对题;整合力度不够,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交叉,区分度不明显,让人感觉逻辑混乱,条理不清;构架过于简单、粗疏,思路狭窄,缺乏延展深度和广度,不能有力地支撑主题。凡此种种,都会让人对教员的水平产生怀疑,影响听课兴趣和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二)层次架构有硬度,逻辑折服显力度。现在的干部学员往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相当水准,见多识广,参加培训的机会也不少,可谓培训餐桌上的美食家,口味不一而又相当挑剔,对教员的逻辑思路、层次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要从他们那里赢得“实效性”好评,培训内容的层次架构一定要有硬度,而不能有硬伤。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条理,分明的层次,把观点、主张架构成一个紧紧围绕主题逐级延伸、有序展开、彼此关系明确的金字塔式的“理论体系”,力求真正过得硬、立得稳,“抗震性强”,经得起反复推敲甚至严格挑剔。

(三)增强层次架构硬度,须在提纲上狠下功夫。在干部培训中,教员就某一培训内容建构的理论体系的载体就是提供给学员的提纲。要增强培训内容的层次架构硬度,就必须在提纲上狠下功夫。主要是下反复推敲之功,自我挑剔甚至自我否定之功。经不住自己挑剔、否定的东西,往往也经不住别人的挑剔、否定。如果有可能,要在自己挑剔之后主动寻求别人的挑剔,并以积极心态对待,从中吸取精髓,校正偏颇。

七、征引论据有广度

征引论据有广度才能避免空口无凭、“孤证无援”,影响培训效果。这里所谓“广度”,表现在:

1.时间、空间广阔无边,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思想精华都可为我所用。引证材料,不是单纯介绍别人的东西,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用各方材料帮自己支撑论点,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

2.形式、载体广泛多样,平面立体等多种媒介材料都可引入课堂。结合培训内容,在恰当的时候插入某些视频、漫画、照片和网页,都可能成为生动鲜活、有力有趣的论证说明材料,并起到良好的课堂调剂作用,为培训效果锦上添花。

3.要“广而有度”。征引材料并非多多益善,要紧紧围绕主题、观点,进行准确筛选,引用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能够说明问题即可,要舍得“割爱”,避免重复堆砌。

八、驾驭过程有亮度

有效的培训是需要讲究过程的。培训的实效性离不开过程驾驭的艺术性。培训的高效优质有赖于教员对培训过程的高超驾驭。高超的驾驭能够使整个培训进程既畅快自如又错落有致,时常闪现智慧之光和艺术亮点,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

(一)“计划内”安排胸中有数,保持弹性。毫无疑问,教员需要事先对培训课的进程进行设计、谋划。从课程开头到结尾,从 PPT的翻页与材料链接,到前后问题的转换承接,从参考资料或案例材料的发放,到学员研讨的总结、点评,从培训内容中“矛盾”“冲突”的设计,到培训时间的分配,从教员的教学姿态展现,到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等等,要做到胸中有数而又保持弹性,要有所准备而又不拘泥于事先的准备。其中所谓“矛盾”“冲突”的设计,是指在讲述有关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抛出一些问题 (比如事先了解到的学员在这方面的疑惑或可能持有的异议)并进行分析、解答,为学员提供有效的“刺激”,让培训过程跌宕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二)“计划外”情况灵活应对,营造机趣。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比如学员以生硬的态度提出质疑与异议,或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等等)教员不宜视而不见,生硬刻板地按部就班进行授课,更不宜反应过度,情绪冲动、失态失控。以平等、平和心态,对课堂动态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妥当地回应、调控,机动灵活地进行现场即景互动,往往能给培训课堂增添机智之趣、机敏之趣,有助于增强培训实效。

九、激发参与有强度

(一)学员的参与程度影响着培训实效的强度。现代培训强调以学员为主体,注重学员身心参与,进行多感官学习。某些问题上的结论或主张,教员在课堂上直接告知学员,不能替代学员自身在积极参与中思索、感悟!学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对于教学实效有很大影响。

(二)学员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员的强力激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是每个学员都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总是自动自发的,需要教员进行激发。强有力的激发能够让学员参与态度改变,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变消极为积极,使培训互动真切而热烈、新颖有亮点、博闻且增能,大大提高培训实效。

(三)激发学员参与,需要教员修炼“动功”。激发学员参与,就是要注重对学员进行思维、概括和表达能力的培训,力求:寓教于乐,为学员创造较为轻松、愉快的培训氛围;寓教于做,包括让学员做游戏、做教学的主角,进行情景模拟,注重可操作性;寓教于想,让学员出主意、想办法,探讨问题;寓教于讲,让学员在提炼观点的基础上讲述。上述几“寓”是要让学员在培训中动心、动手、动脑、动嘴,让学员在互动中能动 (发挥能动作用),在能动中悟动、触动,在悟动、触动之后行动(学以致用,采取新的行动)。而要让学员积极有效地动起来,教员必须有很强的互动意识,要勤于修炼以下“动功”:1.动脑思考:考虑提出什么样的研讨题目,采用什么样的研讨方式,选用什么样的案例材料,培训时间如何分配,并对培训场景作必要的设想。2.动嘴激励:对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进行激发、鼓动,比如,肯定学员的优势 (对实际问题了解较多,感触较深),强调学员之间研讨、交流的重要性、优越性 (学员同属在实践一线工作的干部,更容易获得共鸣,或许能讲出比教员更精彩、实在、鲜活的观点)。3.动耳聆听:调动自己的听觉系统,认真聆听学员在所研讨的问题上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提供了什么样的事例、材料,从中弥补自己在了解实际方面的不足。4.动容回应:在学员发言的时候,做出必要的回应,比如点头、微笑等形体语言和专注的神情,而不是无动于衷甚至心不在焉;真诚称赞学员值得肯定的观点,称赞他为此所作的思考。5.动眼环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环顾全场,全面观察学员的参与情况,了解哪些人比较积极,哪些人比较消极,询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情况,给他们及时提供反馈机会。

在上述“九度”当中,热度,主要是属于情感、态度的范畴;厚度主要属于智慧理性累积 (包括专业理论、思想观念、政策水平和实践经验总结等)。热度与厚度相互联系、影响,它们联合衍生出其他“七度”,对其他“七度”都有直接影响,“七度”都有赖于热度与厚度。就“七度”而言,密度是干部培训教育的原则要求,带有很强的指导性;深度、精度、硬度与广度都是就培训内容来说的,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深度意味着要有自己的创见,在洞察本质、把握规律方面达到新的认识境界;精度意味着不仅要有自己的创见,还要把自己的创见用精当、精炼的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让人印象深刻,易于入心入脑;硬度意味着自己的创见不应该是零散的、杂乱的,要有自己的内在逻辑思路与层次,有自己的结构体系;广度意味着自己的创见应该有丰富而典型的理论与事实论据支撑,不是干巴巴的、凭空臆想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坚实可靠的;亮度主要是就技术操作、教学手段层面来说的,强调的是要有灵活性、闪光点,着眼于如何在课堂上生动、流畅并有艺术性地表现出培训内容;强度,是就教学双方的关系来说的,不仅仅要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1]〔美〕华伦·本尼斯.怎样成为领导[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

Several Considerations on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adre Tra ining

TAO Jian-ping
(Departm 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Public Adm inistration,Party School of the CPC Guangxi Autonom ous Region Comm ittee,N anning,Guangxi530021,China)

The effectiveness ismainly embodied in the trainees’grasping the contentsof trainings and the active influence of training on their work and life.From the angle of teachers,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dre trainingwe should be persistent and zealous in the work of training,have deep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closely link the theory to the practice,deeply probe into the problems,precisely refine the opinions,form a hard architecture of training,collective grounds of argumentwidely,master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by emphasizing highlights,and stimulate the participation of trainees.

teacher;cadre training;effectiveness

G726

A

1674-0599(2010)04-0110-06

(责任编辑:徐国栋)

2010-05-30

陶建平 (1963—),男,广西桂林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领导科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员实效性培训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