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八一”纪念初探

2010-02-15魏建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八一红色中华苏维埃

□魏建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中央苏区“八一”纪念初探

□魏建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1933年,中共基于“扩红”与筹款的现实需要,在苏区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纪念活动——“八一”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活动。经由党、苏维埃、军委的组织与配合,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八一”阅兵仪式的操演。这次纪念活动既实现了既定的政治动员目标,又透露出一种建构革命军队集体记忆的指向,由此奠定中共此后纪念活动的基本模式。

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活动;中央苏区

近些年来,中共纪念活动开始受到党史学界的关注,研究视角既有跨阶段的整体研究,也有阶段性与专题性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于纪念的方式、规模、内涵及功能等方面。研究中共历史上的纪念活动,对审视中共发展历程和一系列重大转折、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1933年苏区开展的“八一”中国工农红军诞生日纪念活动为对象,考察历史过程、特点及其展现出来的政治意义。

一、中央苏区“八一”纪念活动的发轫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念活动是 1920年11月7日对“俄国共产党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当时是由地方党的小组组织的,其目的是“为俄国共产党的成功而纪念”,也是“为世界革命的前途而纪念,为社会主义的前途而纪念的。”[1]P310受环境所限,中共最初只能采用撰文纪念的形式,且这些纪念文章只能处于半公开状态。直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各种纪念活动才相继公开地登上党的政治舞台。从 1923年到 1927年,中共开展了对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五一 (国际劳动者节日)、五四 (五四青年运动日)、五五 (马克思诞生日)、五七 (袁世凯同意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国耻日)、九七 (日本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日)、三八 (国际劳动妇女节)、巴黎公社建立日 (3月28日)、俄国十月革命日 (11月7日)、列宁逝世日 (1月21日)、孙中山先生逝世日 (3月12日)等纪念活动。这些纪念基本上以撰文纪念、一定范围的集会游行、张贴宣传标语、安排宣传员宣讲等形式进行,在组织领导上采取统一指导的方式。如 1925年《中共中央通告第二十二号》中指出:“以后凡遇各种纪念日及大的宣传运动,各地于遵照中央宣传大纲事项之后,当迅速将宣传之经过,报告于中央。”[2]P635从中共有关文件来看,早期纪念活动大多以宣传俄国经验为主,所选取的时间点源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俄国革命与中共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目的是唤起工人、农民、学生、自由职业者、小商人等一切劳苦平民的政治觉悟,以革命动员、表达政治主张为诉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党的各种纪念活动一度停止。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入农村,局部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举办纪念活动随之提上党的日程。193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第九十二号通告,提出了“为发动全国的反抗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进攻红军苏维埃区域运动,以纪念十月革命和广州暴动”的口号,[2]P985这标志着纪念活动再次拉开了帷幕。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根据地的发展,纪念活动在苏区成为党的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纪念节在苏区都应该是广大的宣传鼓动的日子”,[2]P996并要求红军各级政治部、政治委员,地方各级苏维埃、各界民众团体抓住每一次工人运动和反帝运动纪念日对群众进行宣传鼓动,确保“一切我们党与苏维埃的口号,……政策,必须是有大多数工农群众所了解,所拥护,并且为了这些口号与政策而做坚决的斗争。”[2]P999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纪念活动方兴未艾。12月11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第一期创刊号上发表了《纪念广州暴动》的长文,指出“要在纪念广暴运动中,动员一切群众加入红军……迎接伟大的革命高潮。”[3]1932年,纪念活动急剧增多,主要有:“中央苏区纪念列李卢庆祝苏区共产青年团与少先队的代表大会 (1月15日和 1月21日),兴国二·一八纪念示威大会 (2月18日)、五一节纪念 (5月1日),丁州市五卅示威、瑞金第九区纪念五卅赤卫军大检阅和胜利县五卅纪念大会(5月30日),福建新泉六·二三沙基惨案纪念大会 (6月23日),宁都丁州八一武装大示威 (8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周年纪念 (11月7日),苏维埃政府举行广州暴动五周年纪念 (12月11日)、红色中华办报一周年纪念 (12月11日)、宁都暴动一周年纪念 (12月14日)”等等。[4]由上来看,该期纪念活动开始摆脱以国际共运和俄国革命为主的局限,而中共工人运动和革命暴动日开始纳入纪念活动的主题之中。纪念活动以苏区各县为中心,分散进行,采用撰文、集会宣传的形式扩大苏维埃和红军的影响力。

1933年,中共面临着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的现实威胁。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苏区民众保卫边区的积极性,实现“扩红”(扩大红军的简称)和筹款的目标,中共决定纪念活动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规模,除 1932年所开展的纪念活动继续进行外,又恢复了二七纪念日、五五节纪念,新增加了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的纪念等。这些纪念活动有利于扩大党的影响力与加强党群关系,但是,由于纪念活动仍局限于纪念本身,再加上过于单一和刻板的宣传与纪念安排,其实际效果仍大打折扣。为进一步动员苏区民众,中国共产党遂将“八一”纪念日提上日程。

二、中央苏区“八一”纪念活动的概况

1933年,中国共产党将“八一”立为中国工农红军诞生日,明确了南昌起义即八一暴动与其他暴动的不同内涵,即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体现出党对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新的认识。为建构“八一”红军诞生日的革命意义,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直接领导了“八一”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按照纪念宣传、发表纪念社论和领导人讲话、刊发纪念文章、举办群众集会和纪念晚会以及体育运动大会、举行纪念仪式的程序,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一)“八一”纪念日的确立与宣传部署工作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 1927年八一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所以今年的‘八一’节,不论在前方部队中的政治机关或地方党的组织,都应该用很大的努力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5]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主席项英正式颁布命令,命令指出:“本委员会为纪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决定于 1933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6]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四十五次常会,通过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并以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项英、张国焘的名义公布。

根据中央局和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各级宣传部下发了详尽的指示信,特别统一拟定并颁布了十六条宣传标语和三十一条口号及《八一纪念宣传大纲》。其中,三十一条口号以查田征款巩固苏区、扩大红军抵御国民党的“围剿”、反帝保卫苏维埃为中心,典型的口号如:“纪念八一红军成立万岁!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勇敢的青年加入红军!慰劳百战百胜的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打倒帝国主义、扩大苏维埃区域!拥护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5]口号语言简洁明了。十六条宣传标语以宣传口号为基础,进行了文字加工,字数增多,条理清晰,更具有宣传影响力。如:“八一纪念日是反对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又是工农劳苦群众在南昌暴动,成立工农红军的纪念日;红军是中国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要拥护红军,应当做草鞋、送食品、当看护去慰劳红军,帮助红军家属工作,优待红军;实行彻底的查田运动,肃清豪绅地主的残余,防止富农反动”。[5]这些口号和标语适应了苏区文化落后的现实,运用喜闻乐见的乡村语言,向根据地军民宣传“八一”的革命意义,以实现革命动员的目标。

7月2日,中宣部特意召集了瑞金直属各党部的联席会议,讨论了“八一”宣传鼓动工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最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解释八一示威纪念的意义,抓住群众的切身问题和每个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来鼓动群众”;对于“一切宣传品——宣言传单、报告大纲、书报等,必须尽量通俗扼要,失了时间性的旧标语要完全洗刷,并规定红校编辑一个红军战斗历史的小册子,反帝拥苏总同盟编辑一个关于‘八一’的纪念册子”;要“有准备的来举行晚会,利用新剧、活报、唱歌、游戏等各种方法来吸引广大群众”;“在示威大会中,要运用敏捷的宣传鼓动方式把示威的组织性提到最高度,避免繁琐的长篇演说”。[7]在中宣部的具体指导及各级党政军部门的配合下,八一纪念日的宣传组织活动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样化的纪念形式

发表纪念性的社论和领导人的讲话,是纪念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出党对宣传纪念活动的高度重视。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作了以《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为题的多场专题演讲,并发表在 7月11日的《红色中华》报上。7月14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八一”反帝战争日与红军纪念日告红军战士书》,提出了“学习提高军事技术,模范赤少队整连整营整师的加入红军,欢送工人师与少共国际师上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等口号。[8]该日出版的《红色中华》还刊发了潘汉年撰写的社论《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的白色恐怖》,文章号召“中国的一切工农群众,只有加紧团结起来,开展革命的民族战争”,[9]才能击破国民党法西斯的白色恐怖。为达到集中宣传的效果,经中宣部的努力,苏区党、政、军领导纷纷撰文响应。《红色中华》将第 97期辟为纪念“八一”节的特刊,整整六个版几乎全部是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的文章。

为了贯彻苏维埃政府的号召,苏区各级政府都迅速响应,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在苏区,不仅有公众集会,还利用了工农参军、捐赠钱物、慰劳红军、上演新剧、开办晚会、制作标语等多种纪念形式。红都瑞金更是创造出一派新气象,全县开展了纪念“八一”的革命竞赛,各乡苏维埃都举办晚会、上演新剧、组织群众集会,并洗刷壁头老标语、书写新内容、制作文字宣传木板。[10]7月30日晚,苏区工农剧社还举行了纪念“八一”的盛大晚会,出现“观众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晚会还邀请毛泽东讲解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11]

中革军委还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举办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红军总政治部、福建军区、红军学校、湘赣苏区、江西全省都先后举办了纪念八一的地方性运动会。8月6日,在周恩来、朱德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红一方面军体育运动会在藤田开幕,成为“八一”纪念活动的一大亮点。

纪念活动中,文艺工作者还创作出一些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如《红色中华》8月1日在文艺副刊《赤焰》上刊出一些纪念八一的文艺作品,如诗词《我们的斗争日》、《回南昌》,独幕剧《揭破鬼脸》,小说《伟大的开始》,歌曲《“八一”歌》等等。[12]其中,“八一”歌的歌词写道:“今天八一是斗争日,反对帝国主义大战,今天八一是斗争日,要武装保卫苏联;今天八一是纪念日,南昌暴动红军萌芽,今天八一是纪念日,红军胜利万万岁。”[13]歌词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铿锵有力,富有战斗性。

(三)隆重的“八一”阅兵仪式

为进一步强化苏区民众对红军的革命认知,中共还开展了具有仪式意义的“八一”纪念活动。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 (工人师)在瑞金“八一红军纪念日授旗正式成立”,[14]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通过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向工人师祝词,强调工人师“是中国工农劳苦群众的革命的武装力量”,工人师“要为着工人阶级与一切劳苦群众的彻底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去消灭地主阶级,实现土地革命,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创造苏维埃的新中国。”[15]少共国际师也于 8月5日“在博生 (今宁都)县城正式组建并举行授旗典礼”。[16]P609成立之前,少共中央局还在 8月1日的《红色中华》上发布了《告少共国际师的新战士》一文,指出了“少共国际师是全世界劳苦青年解放的唯一旗帜”。[17]

8月1日,中共历史上的首次“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的炮兵广场举行,纪念仪式按照阅兵式和分列式依次进行。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涌来,清晨 4点左右,在震天撼地的礼炮声中,在悠扬激昂的军乐声中阅兵式开始。阅兵式分为三项,第一项是检阅,第二项是宣誓,第三项是授旗授奖。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主席项英等三名阅兵员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多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接着是阅兵员的致辞和红色战士的宣誓,全体受检阅的红军战士在代主席项英的领读下宣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自愿来当红军,完成苏维埃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我们是红色军人,要保证自己和同志们绝对遵守和服从苏维埃的一切法令,并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做模范,努力学习政治、军事、爱护工农的利益和自己的武器,使它不遭损失和窃夺;……我们为着阶级利益,遵守革命纪律,服从上级命令,如若违犯和不忠实甘受革命纪律制裁愿听同志指斥。”[18]铿锵有力的誓词显示出红军战士高涨的革命热情和保卫苏区的决心和信心。宣誓结束之后,“中革军委向工人师授予光荣的军旗……同时又向红军学校授于一面光荣的校旗,……向红军中有特别战绩的指挥员授了红星章”。[18]中央政府和党、群、团、工会的代表做了简短致、祝辞后,参加阅兵式的队伍便举行了分列式,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阅兵仪式使八一节纪念活动达到高潮。

三、中央苏区“八一”纪念活动的意义

由上述纪念活动的过程来看,中共 1933年的“八一”纪念活动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纪念活动有着明确的政治动员目的。博古明确指出:“庆祝红军的诞生纪念日,决不是普通的庆祝仪式,而是完成伟大的战斗任务的战斗的节日。”[19]在这种明确的动员意识支配下,“八一”纪念活动主要服务于中共的“扩红”与筹款。于是,“八一”节纪念活动与苏区的查田运动实现了紧密结合。一方面,“八一”纪念活动成为推动查田运动的一剂良药,中宣部制定的《“八一”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彻底完成查田运动”的口号,各区都基本上实现了“扩红”和筹款的任务;另一方面,苏区各县在“八一”纪念活动中订立了查田运动竞赛公约,通过大规模的群众竞赛实现了纪念活动所赋予的宣传鼓动的目标。这种纪念活动与政治任务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一大特点。

其次,纪念活动具有建构一种历史集体记忆的指向。在“八一”纪念活动中,许多红军战士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了节省助战运动,主动退还公债、停发公谷费,如红十二军“退还公债五百二十五元五角,节省伙食及自己募捐大洋四十一元五角七分,节省办公费一百五十二元五角八分”。[20]通讯学校与通讯材料处的红军战士 380多人提出“我们要纪念红军的成立,……除继续参加经济战线外,愿把中央政府尚未发给的二百元公谷费,请求赦免”。[14]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不仅使苏区民众初步了解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性质,而且增强了他们参军支前、保卫苏维埃的责任感。凭借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一种纪律严明、作风朴素、百战百胜、一心一意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红军形象逐渐在苏区树立起来。苏区民众对中共的政治认同已经得到体现。

再次,纪念活动为以后党的重大纪念活动提供了经验。1933年“八一”纪念活动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基本形态,此后一直为 1938年中共首次七一纪念活动、1949年后新中国历次纪念活动所承继。

[1]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汇编:第 3册[Z].北京:缩微中心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第 1卷[Z].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3]周以栗.纪念广州暴动 [N].红色中华,第 1期第 1版 (1931年12月11日).

[4]红色中华 ,第 45期 (1932年).

[5]红色中华 ,第 90期第 1版 (1933年7月2日 ).

[6]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 [N].红色中华,第 93期第 2版 (1933年7月11日).

[7]红色中华 ,第 91期第 2版 (1933年7月5日 ).

[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八一”反帝战争日与红军纪念日告红军战士书[N].红色中华,第 94期第 1版 (1933年7月14日).

[9]红色中华 ,第 94期第 1版 (1933年7月14日 ).

[10]红色中华 ,第 92期第 1版 (1933年7月8日 ).

[11]工农剧社举行纪念“八一”的晚会 [N].红色中华,第 99期第 8版 (1933年8月4日).

[12]红色中华 ,第 72期.

[13]“八一 ”歌 [N].红色中华 ,第 98期第 5版 (1933年8月1日 ).

[14]工人师是怎样成立的 [N].红色中华,第 104期第 2版 (1933年8月20日).

[15]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给中央警卫师 (红军工人师)的祝词[N].红色中华,第 98期第 1版 (1933年8月1日).

[16]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7]告少共国际师的新战士 [N].红色中华,第 98期第 1版 (1933年8月1日).

[18]八一示威的壮丽——伟大的夜阅兵 [N].红色中华,第 99期第 7版 (1933年8月4日).

[19]博古.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 [N].红色中华,第 93期第 1版 (1933年7月11日).

[20]魏进.红十二军的响应声 [N].红色中华,第 96期第 5版 (1933年7月26日).

On the August 1stM emorialDay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WEIJian-ke
(School of M arxism,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B eijing100872,China)

In 1933,the CPC carried out amemorial activity,theAugust 1stMemorialDay of ChineseWorkers’and Peasants’Red Army,for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expanding the red army and collecting funds.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the Party,the soviet government and the military committee,memorial activities were held in diversified forms,embodying the direction for building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revolutionary army and thus for ming the basic model ofmemorial activities of the CPC.

the CPC;August 1stmemorial activity;Central SovietArea

D231

A

1674-0599(2010)04-0042-05

(责任编辑:贺文赞)

2010-06-02

魏建克 (1975—),男,河南唐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八一红色中华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八一”赞歌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人民广播事业的雏形——红色中华新闻台
红中社全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