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经验启示

2010-02-15严仕兵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困境革命中国共产党

□伍 锋 严仕兵

(中共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四川广元 628017)

论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经验启示

□伍 锋 严仕兵

(中共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四川广元 628017)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实质就是一部战胜困境、走向辉煌的创业史。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主要经验是:有着坚定执著的信念;紧紧依靠和为了人民;立足现实锐意创新;不断学习内强素质。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经验启示;坚定执著的信念;锐意创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仅有 13名代表、全国仅有 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有党员 7000多万,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走过的不是一帆风顺的阳光大道,而是荆棘丛生、挫折连连的坎坷之道,甚至还多次出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局面。因此,党走过的历史,实质就是一部战胜困境、走向辉煌的创业史。我们党不仅没有在这些困境和重大挫折中消沉和消亡,反而从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重大挫折中走出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由此步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经验,是我们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财富。回顾和总结党战胜困境的历史和经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坚定执著的信念是战胜困境的精神法宝

坚定执著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精神风貌,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走出困境的精神法宝。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P63“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P110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遭遇了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重大挫折,面临着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国外帝国主义联合消灭的危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暴力手段实行所谓“清党”,在上海首先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捕者就多达 2000多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在北京等地捕杀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革命家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在此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汪精卫随后也宣布与共产党决裂。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形势陷入血雨腥风般的困境中。据党的六大所作的不完全统计,从 1927年3月到 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 31万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在大革命时期,受到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党的活动家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夏明翰、郭亮等相继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全国许多地方党组织遭遇严重破坏,许多党员失去同党的联系,革命阵营中许多不坚定的人纷纷脱离革命阵营,脱党、叛党现象相当严重,全国党员人数从近 6万人减少到 1万多人,党内思想一片混乱,党的活动陷入低沉,革命运动走向低潮。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当一部分精英仍在,信念弥坚。他们相信革命一定会取得成功,为此,一方面积极总结失败的教训,以失败的教训作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成熟的发展营养,不断向党内的错误路线作别,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理论,解决了革命的必然性、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展开了最有效的武装斗争,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并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为中国革命新的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正当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军阀加紧了对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1933年下半年至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惨遭失败,中央根据地彻底丧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 8.6万余人被迫开始长征,至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等三路红军长征结束,全部红军人数由第五次反“围剿”前的 30多万 (这个数字尚不包括在长征中新发展的大量红军人数),锐减到不足 3万人,中国共产党遭遇到成立以来的第二次重大挫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没有使共产党人的信念遭受动摇。中国共产党以遵义会议为转折点,在党的新的领导集体领导下,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改过去发展的被动局面,从而促进了自身的迅速发展。大革命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表象上看,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联合力量太过强大,实质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共产党本身极其稚嫩所致,事实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思想、理论、组织、军事和斗争经验方面,都显得很不成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发展和日益强大。

二、紧紧依靠和为了人民是战胜困境的动力源泉

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执政党,其为民程度,都是与得到人民支持的程度成正比的,也是与自己执政地位的巩固程度成正比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诞生的政党,也是紧紧地依靠人民从弱小走向强大、并不断战胜前进中各种困境的政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彻底撕下伪装,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三次大的困境。面对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的严峻现实,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口号和方针,与曾经血腥屠杀过自己的国民党、军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有效地配合国民党开展了正面抗日战场。1936年,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和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再次面临着复杂局面的严峻考验,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发动群众、提出反内战口号、由毛泽东主动到重庆参加谈判等方式,通过赢得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继续保持作为一个政党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政治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巩固已有阵地、坚决开展极其有效的解放战争,巩固和扩大了自身的军事优势,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留给中国共产党的“家底”十分薄弱,全国固定资产只有 100亿左右,百废待兴。党紧紧地依靠人民,迅速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领导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全面的建设步伐,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接着,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了特殊时期的计划经济建设,把仅有的国家资金和国家资源“打捆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陆初步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真正当家作了主人。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了人民是动力,紧紧依靠人民则进一步扩大了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特质,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理论等集中代表着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自成立那天起,就对自身性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进一步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把党的性质科学地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充分履行着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庄严承诺。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始终坚持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建党近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没有很强很浓的“人民”理念,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始终屹立于时代进步的潮头,就不可能战胜前进中的诸多困境,更不可能创立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人民创造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人民,从而给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可以选择一个政党,但人民也可以推翻一个政党。站在这个层面分析,从未来的历史长河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为人民谋福祉,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执政地位的根本法宝。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牢记住的历史经验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立足现实锐意创新是战胜困境的神圣武器

立足现实、锐意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进步的主要特点,又是中国共产党最突出的实践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重要武器。中国共产党是最富创新精神的政党,在创新的渊源、目标、动力、方式、路径、总体布局、体系建设和评判标准上,均表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这是中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 60多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年来日益走向成熟的根本原因。对此,张静如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党。”[2]P105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突破共产国际“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从中国革命的现实出发,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保住了革命力量和阵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地开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从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宣传等方面一系列创新性的正确决策,如:解放前夕,在全军中开展的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三查”、“三整”,全面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为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创造了条件。在新中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面临着自身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的考验,同时,也面临着国内敌人的破坏、颠覆和国际敌对势力封锁、侵略等多重困境,中国共产党对内迅速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统一了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基本平衡了国家财政收支和市场物资供应,并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三大改造”,加速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步伐,促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同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对外,积极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坚决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长达三年左右的战争,基本取得斗争的胜利。这种胆识,让中国人永远为之骄傲和自豪!党的八大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初步建立起来,但中国的生产力还很落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路径应该怎样选择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艰苦探索,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3]P123面对“文革”后的艰难困境,中国共产党通过拨乱反正,开拓出了一番新天地,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开始了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理念和实践,在很多方面,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原生态”理论,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的创新和贡献。1989年春夏之交的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时期,中国自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阵营的“出头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寻找借口,对我国实施“制裁”,大搞“西化”图谋。对此,中国共产党用创新的思维理念,把全部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上,努力促使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强大,终于把中华民族成功地带进了 21世纪。进入 21世纪,国内的各种灾难、国际的金融危机,同样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课题。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解放思想,终于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纵观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锐意创新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创新的渊源上,民族的深源性与吸取人类共同成果有机结合,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二是在创新的目标上,强国富民与推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大推进步伐。三是在创新的动力上,创造时势条件与身体力行有机结合,既注重人民群众的参与,又积极主动投身到创新的第一线。四是在创新的方式上,“个体创新”与国家创新相结合,以“个体创新”为“原创点”,并不断加以拓展,同时,充分利用执政地位可以对全国资源进行有效调配的“便利”和捷径,大力组织国家创新。五是在创新的路径上,“渐进式”的稳健运行与实质性突破相结合,既减少了社会以及党内的震荡度,最大程度地维持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又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质性突破。六是在创新的总体布局上,“点、线、面”协调推进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相结合。七是在创新的体系建设上,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种方式的相结合。八是在创新的评判标准上,实践标准与人民标准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锐意创新,给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功不可没。

四、不断学习内强素质是战胜困境的坚强基础

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发展、壮大以及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集中华民族革命传统和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之大成,是一个具有坚强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政党”,[4]P204是一个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其先进性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改革开放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彰显。但是,中国共产党也有着明显的先天弱点和“成长烦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优势,但却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最早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于 1918年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算起,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只有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而俄国从普列汉诺夫1883年组织劳动解放社,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到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正式成立,前后用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在这十五个年头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全党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中国共产党理论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缺乏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肤浅,甚至“以文害义”;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一大批工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远远不能适应即将推进的革命形势深入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组织中的人要立即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党对这些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营养”的调补也没有跟上。对于这个问题,1939年10月4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然而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5]P610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6]P795-796二是从党内初期的运行机制来看,虽然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组织起来的,并且贯彻了民主集中制,但是,党内的民主氛围明显不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大批能干人材的创造,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由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小生产的家长制占优势的国家,又在全国范围内至今没有民主生活,这种情况反映到我们党内,就产生了民主生活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妨碍着全党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就影响到统一战线中、民众运动中民主生活的不足。”[5]P529三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和发展中面临许多崭新课题,急切需要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强力支撑和支持,但在这些方面,往往比较缺乏,这是“成长的烦恼”。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虽然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却缺乏基本的奋斗方法尤其是对敌斗争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从执政层面建设党、怎样引领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继续向前发展、怎样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怎样应对经济领域的国际交锋,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紧接一个,一个比一个解决起来更棘手,前面没有先例,运作没有经验。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1]P258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7]P2就未来中国的发展而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7]P52这三个层面,都是中国共产党已经面临或将长期面临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学习、不断内强素质的政党,学习促进了素质的提升,素质的提升反过来推动着学习的深入持久进行。在学习的方法上,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此,毛泽东要求全党:一是强调对于中国革命、建设要做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二是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聚集人才、分工明确、有组织地进行综合性研究;三是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主张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6]P802从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内容看,一是重视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对于相关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二是重视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普及。三是重视向国外学习和借鉴,中国革命时期和中国建设的早期重视向苏联学习,其教训多于收益;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多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科学知识,成功多于教训。四是重视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推广和普及,让人民增强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从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历程看,从 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次最集中、最成功的学习运动,直接加深了全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认识和普及,促进了全党的思想解放,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多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党内的学习。20世纪内,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以 1978年为界,此前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大多采取“运动”的方式强力推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更多采用的则是“活动”、集中培训、领导干部外出考察等方式进行,如: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三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是等等,其学习的民主氛围明显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新理论的认知和认同。进入 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随着世界范围内学习态势的发展,以建设学习型执政党为标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和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成功经验,作为自身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求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从而进一步全面改进和加强了自身的学习,大大推动了自身对于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掌握和运用,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助于保持和发展作为执政党应有的先进性,对于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靠着自身勤奋、执著的学习,走出了“成长烦恼”的三重“困境”,加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亲身历练,并不断总结和丰富自身的执政理论,促进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使自己长期保持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应有的先进性特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境的坚强基础,也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张静如.张静如文集:第 4卷 [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4]张静如.张静如文集:第 1卷 [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

On the CPC’s Experience in Overcom ing D ifficul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WU Feng YAN Shi-bing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Guangyuan City Comm ittee,Guangyuan,Sichuan628017,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CPC is substantially a history of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nd walking to the resplendence.The main experiences of the CPC in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lie in:holding the fir m faith;closely relying on and working for the people;rooting on the reality and keeping innovation;keeping studying and intensifying qualities.Studying and summing up these experiences has an importantmeaning and value for consolida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PC as the governing party,speeding up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and realize the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

the CPC;overcoming difficulties;experiences and enlightenment

D26

A

1674-0599(2010)04-0064-06

(责任编辑:徐国栋)

2010-04-22

伍锋 (1963—),男,四川遂宁人,四川省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严仕兵(1973—),男,四川广元人,四川省广元市委办公室科长,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困境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困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