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内化的有效途径

2010-02-13任玲艳高艳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医德伦理学内化

任玲艳,高艳昌

(1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2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1 主体内化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主体性是价值观的主要特征之一,任何价值观只能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并通过主体特有的、个性化的立场、态度、取向、志趣特别是评价标准表现出来。价值观的本质是一种外显的和内隐的信念,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要成为一种信念,并进一步成为一种能够指导和约束个体行为的信念,必须经过主体的内化。

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中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是我国医务工作者职业价值的主导方向。[1]作为一名医学生,应该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将这种人生价值导向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职业信念和目标。“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用内化于心的成果推动外化于行,用外化于行的实践巩固内化于心,从而使医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

2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内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医学生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教育者应当牢固确立医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职业价值观的内化。

2.1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丰富医学伦理知识

对于刚刚步入医学院校的新生,应该及时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力求使医学生从踏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就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教育者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对不同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展医德医风专题教育,引导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学生。

此外,应把医学伦理教育融入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我国的主导伦理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对医学生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丰富医学伦理课课堂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传授系统的伦理学理论知识、及时补充医学与社会发展对伦理学的影响、强化具体应用伦理学原则的规律性,[2]通过典范的力量感染、激励、加强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化。另外,医学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对医学生的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2 注重医德情感培养实施移情实践教育

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在职业实践中对医学道德关系和行为的感觉体验及其爱憎或好恶的情绪态度。”[3]医德情感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医德认识只有被医务人员在情感上所认同,才有可能使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医德规范并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因此,医德情感的培养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内化的重要途径。医德情感的具体内容为:同情感、责任感、理智感和荣誉感。[4]

医德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在医德实践中实施移情教育,培养医学生与他人共享情感的能力,即移情能力。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对象是病人,医务人员与病人共享情感,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能够促进其自觉端正医疗行为,履行救死扶伤职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医学生中开展“假如我是一个患者”的换位教育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病人或病人家属,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让他们懂得对待病人应一视同仁,精心救治,从而严格排除非医学因素的干扰,尊重和爱护每一个病人,培养其推己及人的能力和善待众生的美德,从而奠定职业信念。[5]

2.3 参与医学实践活动培养社会服务意识

社会实践是医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医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如深入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温暖等,这不仅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医学生社会化的步伐,而且能让医学生了解到人民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唤起医学生勤奋学习医学知识,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肩负起振兴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神圣使命。

医疗实践有助于医学生认识医生对病人、社会健康的责任。在具体医疗实践中引导他们将其价值追求付诸行动,在现实的价值冲突中锻炼和增强自身价值判断能力。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应适当安排他们接触临床,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念。高年级临床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导致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医疗行业出现了医德滑坡的现象。医学生进入实习期,势必受到各种不同思想的影响。为此,应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4 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提升学生人格魅力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西方观念的渗透,多元文化的冲突,当代医学生在精神家园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人生价值目标,他们开始对医学专业的选择产生怀疑,对未来就业过度忧虑,对职业价值理解扭曲。辅导员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从而使学生稳定专业思想,不断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临床带教老师是指导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主要力量。由于医学生部分素质的欠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某些不适应社会需要的真空,在实习期间,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模仿或效仿其中的一切。于是,临床带教老师就成为医学生注目的焦点,必然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7]

带教老师的作用具有示范性和方向性,其在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个体的一种自觉的无意识的服从,是持久的、深刻的。所以应选择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热爱医学事业,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有一定教学能力,敢于严格要求的医师带教,发挥其模范、表率作用。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能以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患者的信赖,学生的信服,更能够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勇于剖析、勤于自省、善于慎独,不断自我修养,完善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社会化和道德的社会化。

[1] 马谊平,杨淑玲,杜长林.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

[2] 滕月.一个医学生眼里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5):61-62.

[3] 孙雯波.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现实表现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92-93.

[4] 王星明,安圆圆.对医学生应注重医德情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6):109-110.

[5] 伍林生.教育断层与道德失衡——社会行业风气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J].当代青年研究,2007,(4):57.

[6] 高国希,刘承功,陈郭华.如何认识辅导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J].思想政治教育,2009,10:72.

[7] 张峰,陆妍.临床带教医生人格力量在实习生医德养成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74-75.

猜你喜欢

医德伦理学内化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