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健康

2010-02-12贾敬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宠物营养动物

贾敬敦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 100045)

健康是亘古至今人类生命史上一个令人神往的永恒追求,更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从未停止过追求健康的探索脚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古代到现代,健康的理念从神学医学模式、经验医学模式、工业化医学模式,到现代医学模式,健康模式的理念不断演化。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信息学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健康不再是单纯生理上的“去疾治病”,而是涵盖了生理、心理、营养与环境健康等诸多方面。新的健康理念说明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科学,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对幸福的追求越来越趋完美。健康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现代社会在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满足条件下,健康就是人们生活幸福的核心和生活质量的支柱。因此,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广大公众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新的发展浪潮,人类健康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健康面临新的挑战。营养失衡、新的人兽共患病、新老疾病的产生和复发、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们消费模式的非理性趋向等因素,已明显危及人类健康。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人、动物和生态环境健康之间的交互作用,营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三者相互依存、互相依赖、互为因果,亟需我们用“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多角度、全方位思维,认真思考如何建立现代社会新的健康理念,在人与动物、环境健康和谐中,改进人类健康。

1 人类健康面临新挑战

我们正处在持续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模式的改变、城市快节奏生活导致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健康制约因素与非传统的健康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新的挑战。

1.1 食品营养与安全对健康的影响凸显

食品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频发,食品质量安全受到全球关注,食品安全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今社会,尽管饥饿和营养不良仍然是影响世界贫困人口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在规模和比重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导致的营养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预计美国每年有7 6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食品中携带微生物病菌、病毒、农药与抗生素残留及食品添加剂不安全等引发的疾病[1]。其中,有食品制造、储存不善的原因,也有食品加工原始材料受污染的原因。数据显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合成的化学品达86 000多种,在2 800种高产品种中,仅有不到45%的产品接受了基本毒理试验,不到1%作过人体发育毒性试验。它们中的相当部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食物链,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饮食结构失衡。由快餐食品导致的营养失衡以及现代人营养过剩等问题,造成了各种所谓的“文明病”等慢性疾病数量剧增,如超重与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血栓与中风成为现代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威胁。若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放任其发展,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如肥胖已被美、英等发达国家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营养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1.2 动物发展模式改变对健康形成新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深刻变化,人与动物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保障人类健康提出了新挑战。

作为生产性的畜禽动物养殖模式正由传统的散养转变为规模化集中饲养;动物屠宰处置由分散、自由交易转变为集中屠宰和冷链物流;动物粪便、废弃物也正由传统的简单粗放处理转变为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畜禽动物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幅度提高了动物产品生产率,规范了人与生产性动物关系。但是集约化养殖保持动物群体健康的要求也拉动了抗生药品等化学药品、制剂的大量使用,导致动物制品中出现药物残留,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有数据显示,美国动物残留抗生素检出率牛肉为12%、犊牛58%、猪肉23%、禽肉20%;日本牛肉60%、猪肉93%检出有残留的抗生素[1]。

在生产性动物日益集中规模化养殖及加工处置的同时,作为舒缓压力甚至精神寄托的宠物,出现了快速的饲养大众化、平民化趋势。人们喜爱动物,特别是宠爱小动物,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朋友、甚至家庭的一员,让它们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在减少了与生产性畜禽动物相处机会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与宠物的全面接触。

众所周知,在已知的传染病中,有60%是人类和动物共患,在最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疾病中,75%来源于动物[2]。在传统动物源性疾病频发的同时,新的动物源性疾病不断出现。最近几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几种严重的传染病,如禽流感、SARS、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这些灾难性疾病都具备跨越人类与动物之间界限的能力。因此,在人类与动物关系发生巨大调整的今天,防控人兽共患病,保障人类健康、动物健康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1.3 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突出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始终是保障健康的基础。人类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物质文明和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与疫病的巨大压力。产业革命以来的工业现代化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大量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通过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应用而被广泛释放于大自然之中,众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了生态环境,污染了水源、土壤和大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药使用量达30万吨(原药),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剩余的农药进入了水体和土壤之中[3,4]。

伴随人口的不断增加,不断扩张的各类工程建设也极大影响了生态环境。快速的城镇化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散户居住逐步演变为社区集中居住。在家装方面更多依赖于现代化学合成品。居住空间的紧凑、社区环境的营造与维护、居室空气和物品的污染等等问题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们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曾未经历过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大变化。

2 高度重视动物健康

从原始农业社会开始,人类与动物就息息相关。进入现代社会后,动物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畜禽水产等养殖动物作为优质蛋白的提供者,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猫狗等小型动物作为宠物,与人类朝夕相处,成为人类生活的伙伴,影响着人类的起居方式、生活环境和心理感受。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使人类健康与动物健康日益融为一体。保障人的健康,就必须高度重视动物健康,让人类在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同时,远离食物源疾病、人兽共患病的威胁。

2.1 人与动物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不断发展的规模化动物养殖模式,动物的集中屠宰和制品的冷链物流,使人与生产动物的关系变得更加规范,健康和谐的关系在不断改善中得到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各类废弃物的处理也日趋集中化、无害化、资源化。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宠物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国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宠物的快速发展引起的。宠物是从畜牧业家养动物中逐渐分离出来、与人类接触更密切的特殊动物,是与主人朝夕相处的生活伴侣。宠物产业也逐渐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功能独特,快速发展的一个产业。例如,美国每年仅宠物保险业收入就高达40亿美元;法国1998年用于养护宠物的开支已达89.6亿美元,相当于全部家庭收入的4%;在澳大利亚,宠物行业拥有3万多名员工,并创造出近6%的国内生产总值[5]。据《北京日报》测算,中国宠物经济的市场产值目前已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且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12年将会达到600亿元。

宠物与人的关系具有日常生活的密切型特点,因此,动物健康特别是宠物健康与人类健康更加融为一体,重视人的健康,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动物健康、宠物健康。

2.2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动物健康养殖与管理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动物养殖与相关管理方面形成了许多成功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2.2.1 畜禽养殖:随着现代动物养殖走向集约化模式,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养殖模式,规范动物养殖的环境、饲料、疫病防控、粪便等废弃物处理,并实现了肉制品全过程的标准化加工、冷链运输,建立了溯源系统。同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指导人们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在动物的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其痛苦,不得虐待动物[6]。这些管理和运作模式,大大降低了动物的发病率,提升了动物的健康水平。

2.2.2 宠物豢养:发达国家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宠物消费,如:宠物美容、宠物训练、寄养、摄影、宠物用品、宠物医疗、宠物饲料等,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人们普遍意识到宠物与人类健康间的关联性,逐渐形成了养宠物、爱宠物、爱自己和爱大家的良性循环。并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强制免疫制度,杜绝传染性疾病;明文规定随时清理公共环境中的宠物粪便,保证公共环境卫生和清洁;宠物必须进行身份登记,办理健康卡,便于管理和意外溯源;制定相关的动物保护法或动物福利法,人道对待宠物,和谐相处;改善宠物食物的适口性,提高营养水平,增强宠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等[7,8]。这些措施,为宠物健康提供了良好保障,宠物也可以健康地为人们带来快乐和心理安慰。

发达国家在畜禽养殖和宠物豢养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规范管理,人类与动物的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2.3 我国在动物养殖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畜禽动物养殖逐步实行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流程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养殖环境和饲料营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二是在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畜禽产品品质和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加工、冷冻、运输设备还比较落后;四是相关科技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较为薄弱。

在宠物养殖与管理方面,近年来随着宠物消费需求的旺盛增长以及丰厚利润,国内宠物市场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与迅猛发展的宠物产业不相符的是,我国对宠物食品、药品、保健品和疾病防控方面的管理和科技研发重视不够。一是宠物豢养和医疗管理比较混乱,我国的宠物管理问题存在着责权不明、法规不健全、收费不规范、宠物权益保护差、宠物饲养者义务履行不力等多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现代宠物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极大依赖进口,国内自主开发、生产的几乎为零,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9,10];三是宠物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基础薄弱。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动物养殖模式加快转变,尤其是宠物快速大规模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广大社区,带来了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3 建立现代健康新理念

现代生活中,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不仅是被动的治疗疾病,更是主动的疾病预防;不仅是消极的避免疾病发生,更是积极地追求和把握健康。我国正值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转型时期,处于现代社会的人面对着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工作及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调整中,应当把握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方位,树立起现代健康新理念。

3.1 树立现代营养健康新理念

现代营养科学揭示,对人类寿命提高贡献最大的是饮食营养改善。营养和食品安全,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关键因素。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阶段,食物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饥饿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饮食被赋予新的健康理念。现代营养与健康理念将医学治疗疾病前移至保障健康、预防疾病,核心思想是科学设计食物、均衡食物营养,以合理的膳食结构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减少病原感染率和疾病发病率,提高健康人群的比重。该理念引领了人类食品产业的重大变化,如健康餐饮、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和健康食品的发展;以及对食品组分和食品设计的研究。现代营养健康理念更加强调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健康,有力促进了食品营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食品免疫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

3.2 树立动物健康新理念

树立动物健康新理念,就是树立人与动物和谐健康相处、相伴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动物健康被提升到突出位置,得到高度重视;有效保障动物健康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

保护动物健康,要求我们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和产品深加工及相关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发展规模化健康饲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要注重畜产品的加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出不同畜种、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健康产品。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动物福利,大幅度提升动物健康水平。

要建立健全宠物豢养管理体制和机制;制订宠物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加强宠物产业科技创新,促进宠物产业健康发展;树立善待宠物,保障宠物福利的观念;加强宠物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维护人与宠物的共同健康。

3.3 树立环境健康新理念

树立环境健康新理念,就是要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健康统筹的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之中。要重视“个人居室易居”,又要重视“公共大环境易居”,把对保障个人居室易居健康的家庭行为规范延伸到保障公共生态环境的健康之中,把保障公共生态环境健康变成公众的自觉行动和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就宠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言,要规范宠物社会管理,使宠物、人居环境、社区环境相得益彰。

时代在发展,健康模式在演进,我们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同时又必须树立营养、动物、环境健康三位一体的现代健康新理念,努力提高营养健康水平,以宠物健康为新关注点高度重视动物健康,以人居、社区环境为重点营造健康生态环境,建立起现代健康新模式。

[1]徐进,付萍.1998—2002年美国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5):446-450.

[2]马玉臣.人兽共患病及其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11:17-20.

[3]潘康标.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对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影响[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9):28-31.

[4]杨大进,方从容,蒋定国.我国农药残留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86-1387.

[5]李刚,朱鸿飞.北美宠物产业发展概况[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12):G1-G4.

[6]张红梅.畜牧生产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2:153-154.

[7]张立波,李鹏.科学管理宠物[J].中国兽医杂志 2006,42(12):51.

[8]傅纳,郑日昌.宠物犬的社会支持作用机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2):903-915.

[9]耿庆华,林颖.伴侣宠物管理机制的初探[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4):19.

[10]张妙仙.规范宠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06,1:27.

猜你喜欢

宠物营养动物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最萌动物榜
抬起脚来
动物可笑堂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