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Δ
2010-02-12熊季霞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市210046
熊季霞(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市 210046)
·药业专论·
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Δ
熊季霞*(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市 210046)
目的:为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社会调研,分析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基于科学发展观,提出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亟需调整,建议采取提高产业市场集中度、优化产业政策、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
科学发展观;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医药产业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利润、高风险的国际化产业。按国际标准划分的25类产品中,医药产品被列为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又是贸易增长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我国将医药制造业列为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兼顾。在医药产业内部,同样存在着如何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还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1]。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是影响医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实现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医药经济发展已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医药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增强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医药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1 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医药产业组织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大型企业有所发展;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地区间横向经济联合有所发展;企业间竞争增强,企业联合、兼并日益普遍。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医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1 企业规模不经济,集中度低
医药行业属于规模经济较为显著的行业,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我国目前医药企业为数众多,但绝大多数是重复生产的中小企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组织结构很不合理,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优势[2]。因此,普遍存在低效益、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销售途径不通畅、资金严重缺乏以及盲目竞争等问题。目前,在制药工业领域,世界制药前10强的集中度为40.13%,而中国为13.5%。我国现有4 768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但销售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了总数量的80.09%,上10亿元的企业只占1.52%,说明我国医药产业还属于原子型的市场结构,行业集中度相当低。
1.2 专业化协作水平低
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社会分工。许多企业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生产结构,呈低水平发展;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协作,造成生产的有效规模小;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不仅表现在“全”上,而且表现在“散”上。这与盲目发展有关。
1.3 行政干预多,行政型企业组织结构缺乏竞争力
各级政府为自身利益,对市场封锁、保护,损害了市场的统一和合理竞争。企业间竞争不规则、不充分,直接影响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该大不大,该小不小”。发展医药企业集团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盲目性和行政干预,许多集团的组建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没有按专业化分工协作,没有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名优产品为龙头或以资产为纽带。这种行政型企业组织结构缺乏竞争力。
2 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还很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医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迫切需要调整。调整的紧迫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
规模经济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随着企业规模的横向和纵向扩大,必然带来经营节约的效益。大规模企业还会进一步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并有利于人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医药行业属于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行业,发达国家医药企业无不重视对规模经济规律的运用,使规模经济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我国医药企业规模一直偏小,规模经济效益低下,这是医药经济长期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调整医药产业组织结构是提高医药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
2.2 是推动医药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迫切要求
医药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集约化、国际化的特点。当今世界医药企业的实力竞争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上。从企业角度来看,技术进步和创新虽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一般都离不开企业规模实力这一组织载体因素。尤其是在当代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充满风险,越来越依靠巨大投入的条件下,大规模的企业似乎成了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直接推动力。一个制药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有充足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以保证源源不断地推出能进入世界市场的创新性新产品,也才能在全球有强大的推销力量以确保投资的收回。据统计,制药产业中,绝大多数重大技术进步和创新都源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创新是制药企业取得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医药产业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大力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使大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创新的主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3 是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医药产业具有国际竞争性产业的性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当代,医药企业必须着眼于国际竞争。在当今的医药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大型化、巨型化的跨国企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称得上世界级的医药企业,这就难以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现在国际竞争已不用走出国门,跨国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我国医药企业正在受到巨大冲击。为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 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另一方面又必须谨慎稳妥,尽量使调整过程不出现大的波折,保持医药经济的基本稳定。为使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顺利进行,首先就要根据我国国情和产业政策的要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医药产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3.1 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应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有利于保障医药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医药经济的效益和质量。通过调整实现医药企业规模经济和企业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符合人民医疗保健需要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当前,要特别提倡医药企业发展有独家品牌、有独到的市场定位的产品,抑制恶性竞争。
3.2 调整要体现和促进科技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调整中要注意使医药企业成为医药科技应用研究的主要力量,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与协作,加大企业科技投入。调整后的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要充分体现科技进步的作用,也要有利于加速科技发展,特别要有利于形成企业、行业技术创新机制,有利于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科技兴药”战略的实施和实现。
3.3 调整要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方面,要推动医药企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另一方面要保持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一致,为形成新的医药行业管理与调控体系创造条件。此外,调整还要符合国家劳动就业要求,在努力实现减员增效的同时,尽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或促进行业间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4 我国医药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要将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医药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紧密联系。没有好的品种,即使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也不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反之,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好的品种也不可能产生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大宗产品结构调整时要同步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应以其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为核心进行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从而形成规模优势。许多企业就是在调整中紧紧抓住了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注意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和巧妙地运用名牌。
4.2 科学合理地经营资产,将资产运营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
医药企业可通过资产运营,以小资本控制大资本,通过控股、参股,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和多元化子公司,扩大企业规模。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股票发行,以较少的资产逐级逐层放大、吸纳、调度、使用较大的社会资本,实现组织结构的迅速调整。
4.3 组织结构调整要与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医药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注意规模扩张,还要注意技术改造和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内在质量。企业一旦有了好的独家产品、先进的技术设备,并注重管理、注重市场运作与资本运作,小企业就可以变成大企业,弱企业也可以变成强企业。企业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要与其规模水平相匹配,才能产生良好的规模效益,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随着自身的发展,企业也必须调整内部管理结构,保持灵活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不断研究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开辟新市场,等等。这是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持久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5 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战略,主要是“抓大放小”,通过“两个转变”大力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加快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医药行业要围绕这个目标,大力促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5.1 加快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提高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继续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医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和鼓励医药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改组形式,如联合、兼并、参股、控股、合并、组建企业集团、委托经营、租赁、拍卖等,推动企业经济规模合理化,提高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减少医药企业数目,盘活中小企业资产,为发挥企业规模经济、优化行业组织结构创造条件。一方面要鼓励优势企业去并购重组劣势企业,另一方面也要支持企业突破条块限制,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并购过程中,要尽量实现产业价值链的纵向整合,从而提高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尽快基本形成在专业化基础上高度集中的大型企业集团与适度分散的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能较好发挥已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组织结构。
5.2 优化医药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第一,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提高企业竞争力。政府可采用市场进入管制以形成一定的医药行业进入壁垒。市场进入管制,是指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率或过度竞争、确保规模经济以及提高经济效率,政府机构通过批准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进入某行业进行限制。各级政府应从严把握开办医药企业的条件,包括投资规模、技术管理水平、产品的质量等,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对潜在进入者设立制度性壁垒。第二,制定医药企业规模经济标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企业的重要依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新建企业、项目审批、银行贷款、税收等方面,限制不具备最低规模标准的企业进入市场。对于现有的不具备最低规模标准的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在各项政策上不予支持,逐步使其完全置于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加快企业重组和存量资产调整。第三,对企业间联合、兼并,发展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支持[3]。如允许重组企业内部调整具体品种的生产地点,在符合有关条件的企业之间,允许开展委托加工,以鼓励企业的跨地区兼并联合。对大公司、大集团所实行的“强强联合”扩张行为,在财政、金融、税收、外汇等方面给予鼓励。对于现有的重点企业集团应在股票上市发行、科研立项、新产品转让、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第四,通过进一步严格和强制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等相关规范认证,实现药品的规范化生产,限制制药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改善医药市场竞争环境。
5.3 推进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和交易便利性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对国家和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医药经济发达的省份应发挥政策指导调控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医药集团,通过政策引导,从医药产业整体布局出发,进行产业整合,发展大型医药工业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促进医药产业的优化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
5.4 完善医药市场,规范市场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企业活动的舞台,市场规模及规范程度决定了企业规模大小的可能性空间。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努力推进医药市场完善,并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去监管来自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行为,促使企业间能够公平竞争。另外,还需加强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严格产品质量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使企业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化,为大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市场扩张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余地。此外,还要探索建立为医药市场服务的中介组织和咨询机构等。
5.5 完善行业管理职能和管理机制,逐步使医药行业管理规范化
在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中,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家综合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争取政策、提供服务,为企业联合兼并和发展规模经济创造条件。积极发挥医药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的服务、咨询与协调作用。这里要注意强化信息指引,加强医药统计信息工作,搞好经济运行预测分析,对结构调整加强引导。
综上所述,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使医药经济尽快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徐初霞.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J].新疆社会科学,2008,4:1.
[2]顾海,卫陈.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34.
[3]杭品厚.我国医药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19.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Medical Industry
XIONG Ji-xia(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medical industry.METHODS: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ed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gency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were analyzed by retrieving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society survey.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the principle and points to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were put forward and suggestion was also given.RESULTS&CONCLUSIONS: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med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measures should be conducted such as improving concentration ratio of medical remarket,optimizing industrial policy,accelerating merge and recombin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concentrated enterprises.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Medical industry;Structure adjustment
F121. 3;F407.7
C
1001-0408(2010)09-0769-03
2009-05-21
2009-11-30)
Δ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08SJD790003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江苏医药制造产业提升主导产业研究》(08EYB011)
*副教授。研究方向:风险投资、医药企业管理、药事管理。电话:025-85811678。E-mail:xjx11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