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
2010-02-11韦日葵
韦日葵
(广西省凭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广西凭祥 532600)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对宫外孕诊断手段的发展,使早期宫外孕的诊断率上升,准确率提高,相应的治疗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改进,药物保守治疗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输卵管,为要求生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受孕可能,且因不需要开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而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1]。我院近年来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16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160例,年龄20~42岁,平均(27.7±3.7)岁,停经33~64d,平均(49.7±6.8)d;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腰酸、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入选标准[2]:无生命体征改变,无内出血或内出血量少;无下腹痛或短暂下腹痛;无肝、肾疾病;无MTX及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者;要求保守治疗或迫切保留生育能功能;超声附件包块直径≤5cm,无心管搏动;血β-HCG定量≤2000U/L;外周血WBC≥4×109/L,血小板≥100×109/L。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住院治疗,MTX按lmg/kg剂量单次肌注,米非司酮50mg,空腹口服,1d2次,连服3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和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周检查盆腔B超,每周复查血β-HCG至正常。用药后1周,如症状缓解,但血β-HCG值下降未超过20%时,再用MTX按0.5mg/kg注射1次。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成功:血β-HCG降至或接近正常值,B超提示输卵管妊娠包块吸收,或盆腔内血肿包块缩小>1/2,临床症状消失,无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停止。失败:在治疗过程中,血β-HCG值仍不断升高或维持高值不下降,妊娠包块未缩小或增大或仍有原始心管搏动;下腹部出现剧烈疼痛,腹腔多量流动性血液,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早期休克症状,须行手术治疗者。(2)治疗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3)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160例宫外孕治疗成功148例,成功率92.5%(148/160);治疗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15~43d,平均(l 5.7±5.7)d;发生恶心、呕吐不适、口腔溃疡、白细胞偏低等药物不良反应20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脱发、皮疹等过敏反应,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其它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的增加等都导致了宫外孕的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药物保守治疗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杀灭滋养细胞,达到治疗目的,既不破坏输卵管,又保持其通畅,特别适用于要求保留生育能力、不愿手术或对手术有顾虑的患者[3],异位妊娠一般滋养叶细胞发育差,卵巢黄体功能也较差,为应用药物杀滋养叶细胞,使胚胎萎缩、死亡、吸收提供了基础,文献报道药物治疗与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样有效[4]。药物治疗宫外孕的方法很多,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的关键是杀死异位存活的胚胎和滋养细胞,常用的药物是甲氨喋呤,MTX能抑制叶酸二氢还原酶,干扰DNA合成,使滋养细胞变性,抑制其繁殖,最后使胚胎萎缩死亡吸收,MTX的安全性已通过大剂量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得到证实,它不诱发其他肿瘤,也不增加以后的妊娠流产率和畸胎率,对娩出胎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均无不良影响[5],是目前公认为宫外孕保守治疗的首选药物。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使孕激素的作用不能发挥,从而损害叶状绒毛膜功能,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核分裂减少,导致绒毛失去血液供应而变性、坏死,米非司酮在作用于蜕膜的同时也能达到下丘脑和垂体,导致LH水平下降,从而引起卵巢黄体溶解;米非司酮还可使合体滋养细胞核固缩,胞浆稀少及空泡变而导致流产[6]。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不同,二者联合应用,有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治疗成功率92.5%,血β-HCG值恢复正常范围为(15.7±5.7)d,因此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杀死胚胎组织效果确切,避免手术创伤,能保留输卵管,同时药物毒副反应轻,本组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炎、白细胞下降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和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因此,这种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副反应小,且应用肌注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也是基层医院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7]。
[1]Grimes,David A.Estimation of pyegnaney-related mortality risk by pyegnancy outcome,United States,1991 to 1991[J].Am J Obstet Gynecol,2006,194:92~94.
[2]蔡丽坤,魏翠英,罗湘.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200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8,20(8):109~111.
[3]韩红敬,关菁.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处理[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149.
[4]胡丽娜,王登凤.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4(22):195~197.
[5]龙申关.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108~1109.
[6]兰岚,黄小凡.米非司酮临床应用近况[J].海峡药学,2007,l9(5):62~64.
[7]柯宇桦.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3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