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患者超声诊断特征研究探讨
2010-02-11李茵
李 茵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心气虚是中医常见的证候类型,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心气虚实际上是心脏功能衰退的表现。本文就心气虚患者的超声诊断特征研究作一初步探讨。
1 气虚证超声检查的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病中医临床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判断心脏功能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王建湘等通过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定量分析心痛灵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心功能的变化。其方法是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心痛灵Ⅱ号组30例、心痛灵Ⅰ号组30例、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30例。测量左室腔内径(LVDs和LVDd);测定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等指标定量左室收缩功能;测定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峰与A峰的比值(E/A)等指标定量左室舒张功能。结果发现,3组病人治疗后,其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大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心痛灵Ⅱ号组、心痛灵Ⅰ号组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SV、CO、CI、EF、E、E/A 等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心痛组治疗后 SV、CO、CI、EF 等值有所升高,但 E、A、E/A 等改变不明显;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心痛灵Ⅱ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比心痛灵Ⅰ号、消心痛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心痛灵Ⅱ号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比心痛灵Ⅰ号、消心痛更为显著[1]。
周欣等人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心气虚证与非心气虚证患者的左心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心气虚组与非心气虚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缺血程度仍在正常范围。心气虚组的射血分数为61.0%±15.1%,非心气虚组为66.62% ±12.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54,P<0.01)。心肌缺血程度2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秩和检验Uc=53.99,P<0.0005)。超声测量左心大小、左室心肌厚度、左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肌缺血范围,结果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气虚并非等于心功能不全,超声测量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射血分数表现为正常低值者,对冠心病病程进展的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2]。
张丽萍等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发现气虚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EF、FS明显低于正常人和非气虚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A峰升高、E/A比值下降(严重心衰者除外),气虚组与非气虚组舒张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左心功能指标EF、FS、A值、E/A比率可以作为气虚型的定量性客观诊断指标和病情判断指标[3]。
黄碧群等分析31例心气虚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病2例,心肌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律失常3例。用心脏切面超声和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下列指标:①左房内径(LA)增加,其平均值为29.06±4.29 mm,40例正常人的平均值为27.70±1.79mm;②左室内径(LV)明显增加为50.94±8.26mm(P<0.01),正常人为46.03 ±3.48 mm;③左室后壁厚度(LVEW)明显增加为10.29±2.02mm(P<0.05),正常人为9.22±0.95mm;④室间隔厚度(IVS)明显增加为10.23±2.04mm,正常人为9.18±0.98mm;⑤主动脉内径(AO)增加,其平均值为28.42±3.34mm,正常人的平均值为27.48±2.5mm;⑥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增加,其平均值为9.94±7.78mm,正常人的平均值为7.38±1.31mm;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明显增加,其平均值为35.55±10.92mm,正常人的平均值为30.45±4.67mm;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非常明显增加,其平均值为51.81±8.43mm,正常人的平均值为46.55±4.67mm;⑨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明显增加,其平均值为139.23±70.54ml,正常人的平均值为105.10±39.11ml;⑩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明显增加,其平均值为 53.90±44.63ml,正常人的平均值为 33.65 ± 16.46ml;瑏瑡左室收缩排出平均速率(MSER)增加,其平均值为289.48±151.94ml/s,正常人的平均值为203.63±141.09ml/s。此组心气虚证的 LV、LVEW、IVS、ESD、EDD、EDV及ESV的数值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上升可作为心气虚证的诊断依据。这是因为心气久虚,泵力不足,左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大,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容积均显著增加,以满足体内血供的需要[4]。
2 心气虚证的超声诊断指标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观测心功能的变化主要是采用M型超声诊断技术(超声动图UCG)、B型超声诊断技术(按扫描方式不同分为线阵式、扇形、PP型等)、C型超声成像(又称定深扫描CDM)、F型超声成像、PPI型超声成像等,其中以M型超声诊断技术和B型超声诊断技术、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最为常用。
这些类型的超声图像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二维超声诊断技术主要是检查心血管的解剖结构变化,收缩期功能测定以流量指标(如每分心输出量(CO)、心率(HR)、心脏指数(CI)等)、时间指标(如射血前期(PEP)、射血时间(LVET)、PEP/LVET、等容收缩时间(ICT)等)、速度指标(ACT)、平均加速度(Vamax)、加速时间(ACT)、平均加速度(ACTm等)、泵功能指标(如射血分数(EF)、平均周经缩短率(mVCF)、室壁增厚率(△7%)等为主。舒张期的功能评定指标以时间指标(如E峰加速时间(ACTE)、E 峰减速时间(DCTE)、ACTE/DCTE、2E波加速时间(ACTE/2E)、2E波减速时间(DCT1/2E)、速度指标(如E波峰速度(VmaxE)、A波峰速度(VmaxA)、(E/A 或A/E)、E波加速度(ACVE)、E波减速度(DCVE)、充盈分数、(如E波充盈分数(FEE)、A波充盈分数(FEA)、3充盈分数(3FF)、心脏腔径值测定等,这些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判断心脏病的严重程度起到很好的作用,都可以作为心气虚证的监测指标。
其他心脏超声指标,如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心腔超声造影或心肌超声显影(MCE)、超声负荷试验(Stress Echo)、心血管超声三维成像(3D)、经食管超声显像(TEE)、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彩色室壁运动成像(CK)、四维超声心动图(FPDDE)由于目前中医机构应用较少,临床监测不具有普遍性。另外,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心肌造影(MCE)、超声负荷试验、三维超声(3D)、组织彩色多普勒显像(TDI)、彩色室壁运动成像(CK)、四维超声心动图等新技术,在心气虚证候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5]。
3 心气虚超声诊断的意义
心气虚证是指因心气不足、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见老年人脏气日衰,久病或暴病耗伤所致。心气不足,心脏搏动乏力,血行迟缓,心及全身失养可出现心及全身功能活动减退的症状。心气虚证其病位在心。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的充沛,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维持正常的心功能。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质淡,脉虚。笔者也对30例冠心病心气虚患者心脏功能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明显多于非心气虚的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舒张、泵功能等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相对减少,每搏搏出量减低,心肌动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应用超声诊断技术作为心气虚的监测指标,既可帮助医生对患者心脏功能状态进行判断,也有助于提高心气虚证的研究水平,心脏功能损伤越严重,心气虚的表现越明显。患者出现症状越早,中医介入越早,临床疗效越好;而当症状与器官改变一致时,则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1] 王建湘,王行宽,邓满霞,等.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杂志,2005,(5):753.
[2] 周欣,黄春林,胡唤林,等.冠心病心气虚证与非心气虚证左心形态与功能表现[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202.
[3] 张丽萍,张向力,唐巍.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7):50.
[4] 黄碧群.心病气血辨证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3):1-3.
[5] 李茵.心血管超声诊断新技术与心气虚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