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染病人的护理及心理疏导
2010-02-11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局中心医院感染科,黑龙江 嫩江 161400
1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紧张恐惧,极度敏感
患者一听说是传染病,担心住院后又会染上其他的传染病,担心亲人朋友社会抛弃自己。在前来探视的朋友面前,总是谨小慎微,自尊心极强,害怕旁人瞧不起。
1.2 孤独寂寞,抑郁无助
传染科的特殊规定让原本已极度敏感的病患更加孤独无助。他们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过分关注机体感受,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
1.3 焦虑急噪,悲观绝望
患者入院治疗,脱离工作单位,减少了与家人的接触,社会交往受限,对病区环境,隔离管理制度不适应,亲人朋友有意无意的疏远,加上长期接受治疗,注射服药的痛苦,多数病人进入医院就有焦虑反应。对于病程长,病情重,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由于病痛长期折磨,经济难以承受,面对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有内疚感,造成思想负担沉重,终日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
1.4 患者角色习惯化
传染病患者长期处于“患者”的特殊社会角色之中,适应了受人照顾,治疗和护理,在心理上产生对“患者”角色的习惯化,感情变得脆弱,依赖性增强。
2 住院患者一般程序
2.1 接待新患者 患者从一踏进病房,护理人员就以微笑热情地予以接待,如予以住院告知、入院评估使医患双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将同病房的病友介绍给新患者,使其尽早适应患者角色,特别要叮嘱患者入院后要保持乐观心态,有什么疑惑与困难立即告诉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会尽力帮助他。使他们一踏进病房就有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并对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2 常规工作安排
2.2.1 做好晨晚间护理 对入院后的患者利用晨、晚间护理的时间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如果遇到心情抑郁、烦躁或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进行个别交谈,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安慰、解释、说服、暗示、支持、保证等方法尽快逐一解决。而要想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真诚地关心患者,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对患者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必须详细地了解,同时还应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和社会文化背景,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予以有的放矢的心理治疗,使患者得到心理上支持,更有利于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轻其消极情。
2.2.2 住院期间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2.2.2.1 当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传染病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传染性疾病,一般都会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疾病治愈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们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2.2.2 当患者病情加重时,应适时地给予心理支持 当患者出现全身衰竭、疼痛、不能进食等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占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2.2.2.3 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患者大多不愿继续治疗,及时地向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2.2.3 健康宣教 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实例,保健知识,随时予以口头宣教和书面宣教,如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及时更换宣教资料和墙报等。对心身健康存在或是潜在危机施以主动的,超前的干预,指导他们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应对所遭遇的冲突或挫折,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并始终将医务人员自己置身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患者的需要和疾苦,从而拉近了医患的距离,使患者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2.2.4 争取患者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 家庭氛围对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护理手段不可替代的。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而且要重视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相互关系。医护人员以身作则,不歧视传染病患者。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应该正确引导,使之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治疗,切记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伤心、烦躁等情绪。应和颜悦色地给患者以安慰,让患者能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环境中治疗,使患者得到心理上支持,以利于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轻其消极情绪,使其尽快地恢复到正常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