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

2010-02-11洪东芹白映军张朝霞郭景贤牛玉海付振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颈椎病

洪东芹 白映军 张朝霞 刘 婧 郭景贤 牛玉海 付振年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甘肃 金昌 737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以眩晕和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我们选择2007年2月~2009年1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20例,采用以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16~72岁,平均35.4±10.4岁;病程3天~10年,平均病程4.65±2.35年。

1.2 病例选择标准 采用1992年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有关标准[1]。所有病例均经X线拍片检查,部分经CT、MRI检查,根据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排除颈椎骨折、骨质疏松等不宜行牵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 根据X线片或CT(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风池、百会。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后施以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牵引治疗 采用伊藤牵引装置TM-300行间歇性牵引。患者取坐位,坐靠舒适,嘱患者颈部及全身肌肉充分放松,牵引角度多选择前屈5°~15°,根据病情和影像学资料适当调节,牵引力一般控制在体重的1/10~1/15,从小剂量牵起,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3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期选择左顾右盼、颈项争力、回头望月、前伸后缩等锻炼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痊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原有症状减轻,但仍遗留部分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无效:症状没有改善,同治疗前。

3.2 结果 本组120例,痊愈68例,占56.7%;显效33例占27.5%;有效17例占14.2%;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为98.4%。

4 讨论

现代医学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变引起失稳,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而另一侧失代偿,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症状,而由于椎体侧方钩椎关节或上关节突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引起供血不足则较少见。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上除极少数需手术治疗之外,多主张保守治疗。西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方法较单一,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法,中医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独特的优势,其标本兼治,疗效较高[3]。颈椎牵引可增大椎间隙,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从而解除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解除肌肉痉挛,同时可使椎间隙增大,减轻椎动脉的受压及迂曲程度,从而减轻相关症状。针刺局部夹脊穴,能够改善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从而改变脑干中的网状结构和内耳的缺血,达到平眩止晕的目的[4]。针刺风池、百会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适宜、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外支架的协调性,恢复颈椎的稳定,从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以上措施调节了脊柱的内外平衡,恢复了颈椎系统生物力学功能,具有优势互补、协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孙宇,陆琪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

[3]翟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猜你喜欢

椎动脉供血颈椎病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