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形势及建议
2010-02-11四川省安县畜牧兽医局訚绪强
○四川省安县畜牧兽医局 訚绪强
目前,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基本制度化,笔者不作讨论,单就农村农户和专业户养殖场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与同仁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春秋突击普免接种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科学防控动物疫病的需求。长久以来,每年实行生猪春秋突击普免的方式,是受生猪饲养期长、年末或半年集中出栏习惯、防疫经费和防疫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从目前生猪养殖已没有季节性的角度来看,春秋突击普注存在以下缺陷:
(1)免疫接种有较大的漏失空档。春防结束到秋防开始,秋防结束到春防开始,期间有间歇五个月左右的时间为免疫空缺期。若春防刚结束后产下的仔猪,在秋防开始前就已出栏,或秋防刚结束产下的仔猪,春防开始前就出栏。这类情况的猪只数量较大,根本无法做到头头打针、只只免疫。加之春秋普注时,正遇分娩、临产、患病情况不免疫,致使相当大数量的猪只没有免疫,为重大动物疫情的流行埋下隐患。
(2)免疫日龄不合理。普打时,仔猪有的只有30天左右,可因母源抗体中和干扰免疫力不坚强,有的生猪又近100千克,免疫抗体尚未完全产生,或刚产生没有发挥作用就屠宰了,至少可以说是免疫投入浪费。
(3)因防疫经费少,不少地方两种或三种疫苗同时注射,有碍其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4)重复注射增加了工作量。如春防注射了疫苗,因饲养周期长,到秋防时又注射。如猪瘟的免疫保护期为一年半,没有必要一年内给母猪和饲养周期长的猪注射两次猪瘟疫苗。
(5)给不少从事兽医防疫的相关领导一个惯性思维,只要春秋“两防”打了针,平时可以高枕无忧,工作松懈。
2.地区间免疫方案不一。市与市、县与县甚至乡镇之间免疫方案有差异,未免疫的猪只在流动,如一群猪甲地免疫时在乙地,其间乙地免疫时又到了甲地,成了疫病潜伏的隐患。
3.耳标溯源尚未进入规范管理程序。目前,许多市县骟猪时,注射猪瘟或口蹄疫后佩戴耳标,而收购、市场交易、屠宰等流通中没有将耳标作为强制执行免疫法规的依据。有无耳标对经营者无约束,耳标的收回销毁报废没有纳入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倒卖、重复使用耳标,社会闲散人员只骟不免疫的现象在个别地方较突出,导致免疫出现漏洞死角。
防疫耳标应是完成国家规定全部强制免疫的标志。目前的防疫耳标是表示接受了某一种疫苗免疫的标志,还是接受了全部规定强制免疫的标志,并没有统一标准。打了猪瘟一种疫苗戴耳标,是否证明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也注射了,不然就需要多戴几个耳标。
4.检疫证明中没有与强制免疫监督相联系的内容。目前,起运地的检疫证明中,没有有关进行强制免疫疫(菌)苗种类的内容,导致是否接种的猪只都可随意流动。不利于目的地新进猪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开展。
5.防疫执行力度弱。兽医防疫人员的工作考核奖惩执行较差,工作好差无区别,渎职失职的追究制度弱。伪造、倒卖免疫耳标,重复使用报废耳标的事件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免疫秩序,追究打击力度弱。
6.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
(1)打飞针。如圈内10头仔猪活泼好动,免疫人员快进针、快出针,疫(菌)苗尚未通过细小针管进入肌肉,拔出针后流出体外,进入机体的疫(菌)苗剂量不足。
(2)漏针重针。群猪在圈内攒动,难保头头足量注射,有的猪打漏了,有的猪又打了多次。
(3)打减量针。基层防疫人员担心某种疫(菌)苗反应过大,打减量针。
(4)疫(菌)苗保藏条件不符合严格的要求。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保藏条件,有的冷冻,有的冷藏,不同的温度条件决定疫(菌)苗的不同效期。而现在配置的冰箱、冰柜大多缺乏调温配置,加之有断电、停电现象,疫(菌)苗保藏不完全符合要求。还有的镇、村兽医一次从兽医站领出多量疫(菌)苗随意放置,造成疫(菌)苗失效,但仍在使用。
二、问题分析
1.防疫劳务经费不足。强制免疫的工作经费应随国家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要求提高、畜禽数量增加、物价指数上涨、防疫劳务经费的需要应相应增加。目前,动防经费缺口较大。如安县年出栏商品育肥猪60余万头(生产仔猪近100万头),每头强制预防接种三针(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牛、羊的年出栏量3万余头,每年每头强制预防接种2次,家禽年出栏近2000万只,每只强制预防接种1次,共强制接种约2200万头(只)/次,每头(只)/次按0.30元估算,共需660余万元,加之注射器械、药品及救治,共需700万元,除规模场自己负责外,还需近400万元,而实际不足100万元。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故而出现多针并作一次打、打针不确实、预防接种密度不高的现象。不少地方根本无法做到应免畜禽在应免的日龄全部免疫。
2.防疫方案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生猪的几种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接种应该在猪只幼龄阶段全部完成,才能保护其健康生长。兽医防疫的目标是消灭已经发现和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对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应让广大兽医工作者知晓消灭的标准、规程及操作具体要求,统一认识和行动,才能实现消灭的目标。
三、建议
1.取消生猪春防、秋防集中普免方式。以母畜为轴心,抓住仔猪环节,做好农村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所有猪只均来源于母猪,农村小户养猪基本是70~90日龄后才离开母猪分开饲养或参与流通,只要紧紧抓住所有母猪及这一时期的仔猪做好免疫工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密度效果就会得到一定的保障,就可以对猪只的强制免疫种类做到只只注射,头头免疫。
2.对散养和无法聘请专职兽医的专业猪场(户),提出以下免疫方案。乡镇畜牧兽医站对辖区所有农户和小猪场的母猪逐头编号,建立防疫和生产档案,一头一档,详细记录生产仔猪的相关内容。镇、村兽医人员在仔猪应免的日龄,按时上门进行免疫接种。要求不漏掉每头猪,几种疫苗分开日龄免疫接种。
在母猪有确实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抗体条件下,在仔猪的35~65日龄,分3次完成以上3种疫苗接种工作。
母猪的几种强制免疫疫苗接种,按照疫(菌)苗使用说明书,结合给仔猪免疫接种同时进行。
最后一种强制免疫的疫(菌)苗预防接种完成后再佩戴防疫耳标。耳标真正成为名副其实完成全部强制免疫的标志。
猪只外调运输,应附《动物产地强制免疫情况证明》。将屠宰场屠宰生猪的数量与耳标回收挂钩,促进强制免疫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