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2010-02-11全国畜牧总站站长谷继承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 谷继承
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样,众多的民族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畜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做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今,利在千秋,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齐心协力,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新品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每个资源包含着丰富的基因,一个优良基因的挖掘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乃至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动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和畜禽产品产量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目前,生物种质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已查清的畜禽品种、配套系和遗传资源658个,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些资源大多具有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性,这些禀赋是我国畜牧业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的优势所在。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培育优良品种、促进畜牧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目前,在保种过程中,主要采取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三种手段,通过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对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对国家级、省级保护品种实施重点保护。实践证明,对资源实行分级保护,以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三种手段开展保种工作,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行之有效的。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将这些成功经验和模式,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必将极大地推进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畜牧法》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分别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根据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农业部制定了国家级畜禽保护名录,公布了138个保护品种。2009年11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批119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名单,并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保护好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牧法》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优良品种、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这些资源的核心部分掌握在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中,场区库建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保种效果,关系着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国家级场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保护好这些资源。
尽管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国家级场区库建设才刚刚起步,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保种体系尚不健全。虽然我们确定了国家级畜禽保种场97个、保护区16个和基因库6个,但在138个国家级保护品种中,因为没有保种场或者保种场建设不达标等问题,还有50个品种没有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马、牛等大家畜的保护区建设数量偏少。就一个品种的保护工作而言,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和遗传物质交换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二是保种投入不足。虽然目前确定的119个单位达到了国家级场区库建设的基本条件,但多数单位的设施设备陈旧,手段落后,人员老化,人才流失严重。三是科学评价工作滞后。对保存品种的种质特性发掘和评估不全面,品种登记、性能测定等保种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品种标准制定工作也滞后,在138个国家级保护品种中,只有23个品种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四是开发利用不足,多数国家级保种单位处于被动保种状态。以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保种效果。
二、正确把握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畜牧法》,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必须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把握加快畜牧业发展与保护品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畜禽品种改良为增加畜产品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用外来品种改良地方品种的同时,一些地方品种固有的特性也随之丢失。这种改良满足了数量需求,却失去了风味;增加了产量,却降低了适应性。即使一些在当前看来生产性能不高的地方品种,其蕴藏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许是巨大的,一旦被发掘便会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即使暂时看不出它的实用价值,但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也应当予以保护。因此,要坚持保护利用和引进改良并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改变以往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的改良就是“改洋”,就是引进外来“洋种”、淘汰地方“劣种”的片面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要强调的是,当前全国正在实施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一定要处理好保护资源和发展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绝不能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一时需求,泯灭了未来育种所依赖的大量遗传资源。
2.正确把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我们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保护,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需要保护的种类多、分布区域广、保护难度大。加之部分畜禽资源正濒临灭绝,有的甚至已经绝种,资源一旦灭绝,再想恢复十分困难。当前既要统筹规划,又要突出重点。在保护上,中央和各地应分别对国家级和省级畜禽保护品种实行重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保护。在开发利用上,要重点投入,因地制宜,有序利用,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理清工作思路,对开发利用较好的地方品种,要加强对保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对尚未开发利用、但具有潜在价值的品种,要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
3.正确把握政府企业个人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关系。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资源保护主要还是国家行为,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政府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使资源得到有效、持续的保护。我们要鼓励企业参与资源保护与利用,用市场作用积极引导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金支持资源保护与利用,把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全面推进重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当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一定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高效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畜牧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使重点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当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与领导。全国畜牧总站将进一步强化组织与管理,将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责任,加强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与领导,加强本区域内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管理、指导和资金支持。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资源保护与利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发展氛围。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各省畜牧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积极争取将省级保护品种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继续建立或确定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以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为基点,建立畜禽遗传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科学预测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切实做好保护与利用工作。
一要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并选择优秀个体,组建和扩大保种群。二要对资源的种质特性进行科学评价,挖掘优良特性,测定其生产性能,制定并完善品种标准和保种方案,建立健全系谱档案,开展品种登记。三要建立场区库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机制,提高保种效率,确保安全。四要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提高保种繁育效率。特别强调的是,保护区的制度建设更为重要,要求各保护区单位尽快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管理机构、职责、人员、范围,落实保护措施。五要做好开发利用工作。选育提高资源的生产性能,努力实现资源的直接利用;利用杂种优势进行商品生产;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配套系和新品种,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4.加强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畜禽遗传资源处理审批制和责任追究制,未经农业部批准,国家级畜禽保种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受保护的遗传资源。全国畜牧总站将对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进行监督检查。各保种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发现并处理好保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国家级场区库的动态管理。对擅自处理受保护的资源、不规范使用专项资金、连续两年内不提交工作报告、擅自变更保护内容等,且限期拒不改正的,依法取消国家级保种单位资格。
5.加大资金投入。国家设立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财政专项。今后,我们将继续争取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每个国家级保护品种每年都能得到资金支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等中央其他项目,也优先支持国家级保种单位的建设,切实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同时,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吸收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参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指导。一要加强人才培养。针对当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人才流失和业务骨干缺乏的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必要条件,吸引和稳定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科技骨干人才,切实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二要建立专家与保种单位联系制度。我们将依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借助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力量,与每个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立紧密联系,指导制定畜禽品种标准和保种方案、开展种质鉴定和性能测定等保种工作。三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各级畜牧技术支撑机构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发放技术材料等形式,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保种单位之间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依靠自身力量,做好技术培训和保种工作。
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动物遗传资源国际会议,包括我国在内的109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动物遗传资源因特拉肯宣言》,承诺要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实施可持续管理。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事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今后,我们在严格执行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制定,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落实《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和《动物遗传资源因特拉肯宣言》,履行好国际义务,逐步实现畜禽遗传资源的可持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