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草地畜牧业的科学发展
2010-02-11湖北省利川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湖北省利川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龚 真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发展草地畜牧业是基层畜牧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山区草地畜牧业如何科学发展,提出认识和建议,供大家探讨。
一、基本现状
利川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是一个以二高山为主、少数民族聚集的农业县级市,具有发展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市拥有草山草坡403万亩,可利用面积291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42.33%,理论载畜量为20.3万个牛单位。目前,人工改良草场只有5.9万亩,仅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如将草场全部改良,载畜量可提高1倍以上。
2009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97 815万元,增加值62 198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9%、6.7%。其中,牛出栏1.62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5.3%;牛存栏8.0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6.6%;羊出栏3.4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6.4%;出笼草食家禽85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77%。
近年来,利川市草食牲畜生产持续增长,市场价格趋于平稳。牛羊肉是利川市市场行情最稳定的畜产品,近年来价格走势一直保持稳中有升,今年以来总体保持稳中小幅上扬走势。当前全市牛羊肉价格分别为32元/千克和36元/千克。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利川市草地畜牧业建设虽然起步早,但始终未实现根本性突破,其成果与资源大市形成强烈反差,突出表现为“三有三缺”,即有资源缺产业、有产业缺规模、有产品缺品牌,面临着五大问题:
1.天然草地资源呈矮缩趋势。
据2006年开展的草地监测报告,由于水土流失、草地自然退化、石漠化和发展草食动物的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毁草种林、种菜、种粮的增多,导致全市草地自然退化、
行家指点石漠化面积达29 112亩,其中重度7 065亩。
2.人工种草认知不足。虽然大力推行了“牧草当粮种,牛羊当猪养”的理念,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工种草被视为“不务正业”,人工种草未普遍推开,一些地方政府强行的人工种草成果也很难巩固。
3.牧草利用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50%的农作物秸秆和40%的草场牧草未派上用场,白白浪费掉了,即使进行了科学利用的,其转化率也很低。
4.草食动物发展缓慢。利川市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未形成产业,大多作为副业来发展,牛、羊出栏一直徘徊在1万头、3万只左右,生产尚未恢复到70年代最高水平。
5.品种资源保护滞后。该市的利川马、利川麻鸭、山地水牛均属优良品种,由于保护不力,优势资源可能面临灭绝的可能。
产生上述五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五缺”,即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缺乏适应市场机制的推动,缺乏与时俱进的品种改良,缺乏有远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引,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
三、发展对策
1.转变发展理念,突破发展模式。根据利川市资源现状、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必须以种草养畜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畜牧增效和财政增长为目标,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天然草场的植被恢复与开发利用,一手抓大田种草,认真实践“草当粮种,牛羊当猪养”,努力实现草地畜牧业产业化。
2.调整生产关系,突破发展机制。进一步明晰草地使用权和草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方面参与草地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草业生产力,实现“山草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草地产权制度。
3.强化目标管理,优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人工种草累计达到10万亩,山羊年出栏5万只;肉牛年出栏2万头;草地畜牧业产值占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产品综合商品率达70%。草食动物的良种繁育体系、疫病综合防治体系、科技教育体系和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基本形成;草地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初步实现草地、动物、效益之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加强科技兴牧,突破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实用技术,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每个环节,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草地畜牧业增量中的比重。
5.转变生产方式,突破发展怪圈。全面实施种草养畜和氨化秸秆养畜,推广牛、羊圈养;高山以天然草场改造、兴建人工草场为主,圈养与放养相结合,强化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强技术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逐步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以及观光畜牧业。
6.狠抓龙头建设,突破经营水平。奋力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和项目倾斜,大力建设牛、羊商品生产大户、大村、大乡和大县,尽快实现千家万户分散型生产向小群体、大规模、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转变。鼓励、支持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入草地畜牧业,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贸工牧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7.多种措施并举,改善发展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凡在本市实施种草养畜的,业主均享受本市招商引资的所有优惠政策,在办理栏圈改造、扩建等证件时,手续从简,只收工本费,其中,在承包责任山林、土地和草场上建设栏圈的,免办土地使用审批手续。严厉打击偷盗和危害草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外地客商和养殖业主的合法利益。
二是努力增加投入。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草地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把政府部门的投入按一定比例无偿投入归并为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原则是签订合同,有偿使用,到期归还,滚动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各新闻媒介、畜牧、科技等部门要大力宣传利川市丰富的牧草资源,明确种草养畜的目的,明白种草养畜必须良种、良法、良料、良舍“四配套”,让“草当粮种,牛羊当猪养”的内涵深入人心。
四是制订目标管理办法。现在的农业管理目标、政绩考核指标,主要考核的是粮食、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饲料作物和牧草生产未纳入考核内容。为此,应完善大农业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通过看、评、比,让各部门都产生压力和动力,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在全市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种草养畜竞争态势和发展态势。
五是加大落实力度。从生产环节来讲,要将种子落在田里、种畜引到圈里,乃至把订单送到农民手里;从生产过程来讲,要把产品变成商品;从生产目标来讲,要达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