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策略和方向
2010-02-11河南省洛阳市畜牧局李金安
河南省洛阳市畜牧局 李金安
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畜牧业经济发展事关国民生活、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在当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笔者从剖析我国畜牧业经济现状入手,放眼世界,总结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路径及对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启示,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提出了转变我国畜牧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和方向。
一、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
1.畜牧业产值比重偏低,农业生产仍然以粮食生产为主导。30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的产值比重从1980年不足20%上升到了33%左右。但是,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和总收入中的比重已远远超过种植业,农业人口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新西兰、瑞士、丹麦等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左右,其他主要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英国)超过60%,美国也超过50%。可见,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是以畜牧业为主导,而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主要是为满足粮食需求来展开,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2.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但劳动力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别。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很少,户均耕地规模不足3亩。我国虽有约4亿公顷的天然草地资源,其中,3亿公顷为北方草原,1亿公顷为南方草山草坡,差不多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但是这些资源的质量很差。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难度大,潜力有限;北方草原大都地处寒冷地带,无霜期短、寒冷、干旱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受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天然草地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资源质量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存在天壤之别。
3.畜牧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远未达到欧美完善的程度。30年来,我国畜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如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料肉比较高的养猪业比重仍然偏高,在目前人畜同粮的饲料养殖模式下,我国的畜牧业结构仍然是一种耗粮型的结构。
4.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中小型规模场(户)仍占主要地位。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程度是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相对应的。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90年代后,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较快,在1998—2001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2%~26%。其中,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养猪场年出栏量仅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8%~9%。肉鸡的规模化养殖程度要高于养猪业,1998—2001年,年出栏肉鸡2 000只以上的鸡场出栏数占全国家禽出栏总数的35%~38%,但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只占规模肉鸡场数量的1%左右。这说明我国目前的规模化程度还不高,中小型规模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二、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发展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1.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由于土地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经济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二是以资本投入为主的欧盟国家的发展模式(简称欧洲模式);三是以土地和资本投入为主的北美国家模式(简称北美模式)。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草原优势,形成了以饲养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讲没有整体上的借鉴意义。美国畜牧业是典型的“现代畜牧业”,其外在特征表现为规模化、机械化和设备化;其内在投入体现在精饲料、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投入、高产出。相对于美国大规模工业化的畜牧业生产模式,欧洲的主要畜牧业国家则形成了称之为适度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欧洲模式是指西欧的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选择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上看,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发达国家畜牧业组织化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1)发达国家畜牧业组织化特征。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高度组织化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组织,按照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三类,即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与三种组织对应的名称分别是农民联合会、农业合作社及农会或农业协会。农民联合会属于农民自己的政治性组织,独立于任何党派和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农民利益,在参与政府决策中,为农民说话,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如果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遭到它的反对,这项政策就很难付诸实施。农业合作社属于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合作社向农民提供销售服务、加工服务、金融服务等。农会属于农民自己的技术组织,主要对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经常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在育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防疫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上门服务。
这种畜牧业组织形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畜牧业发展应按市场规律办事,由农民自己组成各类协会或合作社等组织进行协调管理,没有政府过多过细的干预,这些自律性组织基本取代了政府的管理职能,能更有效地促进畜牧业发展。
(2)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征。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我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协会+农户”,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之间基本是一种买卖关系,属于松散型的合作,公司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纷争,彼此之间缺乏诚信与关爱。国外的“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中,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农户是合作社的股东,因此,农户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经营的好坏与农户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年末农民可以享受分红。公司和农户之间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方面存在一种互动力,形成了“品牌—市场—收益—品牌”良性循环。
三、转变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策略和方向
1.深刻认识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条件上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畜牧业以猪鸡为基础、奶业优先的畜牧业发展战略难以全面复制欧美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不可能采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由于受土地、资本及技术等条件约束,我国在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可能采取北美模式走以大农场为主的发展道路。惟一可供我们选择的只有欧洲模式。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区域发展模式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进行战略性布局和调整。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新疆内蒙古草原牧区、西北西南高原地区、东北和中原粮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各种类型更是各具特色,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模式。新疆内蒙古草原牧区只宜立足实际,发展草地牧业,切忌与内地跟风;高原地区经济落后,发展现代畜牧业基础薄弱,应渐次改革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目前仍应以庭院经济模式为主,杜绝超越阶段、盲目与内地求同;粮区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先天饲料条件,可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子,但这些地区经济基础仍欠牢固,不能盲目求快,一哄而上;南方发达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可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走西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投入型畜牧业的发展路子,但饲料资源大部分依赖北方是其制约因素,应协调好与北方的合作关系,方能走上大发展的良性轨道。
3.加强健康标准的养殖业组织体系建设,以家庭农场为中心,发展现代畜牧业。各地应加快建设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把广大畜禽养殖户作为畜牧龙头企业的生产点,以股份合作制改造传统的养殖方式。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抓好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形成利益关系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
4.大力发展牛羊等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我国人口多,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都很有限,从改良膳食结构、提高国民素质和粮食安全战略出发,我国畜牧业必须走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路子。
5.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循环经济。近年来,我国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其发展。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用循环经济理念引领畜牧业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法律规范、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等手段,紧紧抓住体制创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等关键环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畜牧业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