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86例乳房肿物患者切除术前心理护理体会
2010-02-11龚俊霞
龚俊霞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518103)
女性乳房肿物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乳腺疾病中,不管是肿瘤、囊肿、增生、畸形和炎症都表现为肿块。乳腺肿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其中恶性肿瘤的比例也很高。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门诊从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对86例乳房肿物患者行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对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4~78岁,平均(39.4±3.7)岁,已婚已育者54例,未婚未育者32 例。文化程度,中专以上者44例,初高中21例,小学21 例。手术后病理结果,乳腺纤维腺瘤4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25例,乳腺癌10例,其他4例。
2 心理特征
通过对患者交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患者心理特征。患者多具有害羞,恐惧,怕疼,担心手术不成功心理。害怕术后疼痛者86例,占100%,恐惧79例,91.8%,担心手术不成功者75例,占87.2%,怕羞53例,占61.6%,担心影响哺乳43例,占50%,担心影响体形者41例,占47.7%,对癌症恐惧31例,占36.0%。
3 心理护理
3.1 患者在发现自己乳房肿物后,认为乳房疾病是“丢人现眼”的事,因而忧心仲仲,往往羞于就诊。就诊后,不愿意男医生检查。医护人员应设法了解其心理承受能力,通过与患者进行耐心、关爱的谈话,观察患者表情变化,了解患者对疾病了解的程度及其社会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等影响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因素,从而掌握好谈话分寸,建立良好的医患信赖关系。护士应对患者有高度的同情心,理解患者的处境,体察患者的心情,要主动关心患者,与其交谈,鼓励其尽情诉说,主动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安慰,使恐惧的患者获得安全感,使有疑虑的患者产生信任感,使紧张的患者得以松弛,使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治疗效果,促进康复[1]。
3.2 多数患者在门诊就诊时,未对手术做好心理准备,手术比较突然,害怕术后疼痛者占100%。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亲切交谈,告诉患者门诊进行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小手术,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不用担心安全性。向患者解释麻醉手术药物的作用范围及其优点,告诉她们术后可以应用止痛药物,告诉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应如何配合,使手术能顺利进行,从而使患者放心地接受手术治疗。
3.3 向患者解释乳房肿物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理、治疗方法、预后等。告诉患者乳房肿物的种类,不是所有乳房肿物都是癌症。乳腺纤维瘤有极少数可发生恶性变,文献报道仅占0.0038%[2]。即使是乳腺癌,目前科学的发展,国内外乳腺癌手术的成功率很高,可行根治术,清扫转移淋巴,只要坚持完成术后的巩固治疗计划,预后是乐观的。要让患者知道必须接受手术的目的,一是切除肿物,二是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判断预后,决定治疗方案。告诉患者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3.4 对患者来说,不仅有手术对身体的创伤,而且有因影响或失去女性的第二性征及体形的美丽造成的心理创伤。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知道,良性肿物切除不会影响体表形象,如果确诊乳腺癌,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比体形的美丽更重要。虽然乳房缺如,但并非残废,解决这种心理致残的最好方法是请已行乳房切除痊愈后并投入原来生活工作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不一,心理状态也不一样。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热心、热情地为患者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耐心听患者倾诉,解答患者的问题,使患者密切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患者的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护理是医疗工作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使其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所必需的[3]。本组病例虽然心理变化种种不一,但经过心理护理后均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1] 崔亚芹,李太玲.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信息,2006,23(2): 28-29.
[2] 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5.
[3] 金玲.门诊乳腺肿物切除病人的心理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 (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