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50例临床观察
2010-02-11高彦彦赵凯彬
高彦彦 赵凯彬
福建中医学院 07级研究生,福建,福州,35010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疑难病证之一,也是当前医学界攻克的疑难病证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非替代治疗过程中,日益显现出独特优势。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50例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中,男性 21例,女性 9例;年龄 23~65岁。肾功能:尿素氮(B U N)7.1~16.0m mo l/L、血肌酐(Scr)186~442μ mol/L。原发病:慢性肾炎 25例,肾盂肾炎 2例,糖尿病性肾病 1例,高血压性肾病 2例。对照组 20例中,男性 12例,女性 8例,年龄 22~70岁。肾功能:B U N7.1~16.0mmol/L、Scr186~442μ mol/L。 原发病:慢性肾炎 15例,肾盂肾炎 2例,糖尿病性肾病 1例,高血压性肾病 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①饮食及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②控制感染:合并感染时,可选用低肾毒性的抗生素。③控制血压:首选钙通道阻断剂。④改善贫血状况: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⑤抗凝、降糖:使用双嘧达莫(潘生丁)、口服常规降糖药,必要时用胰岛素。⑥二氧化碳结合率过低时可加用碳酸氢钠片。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基本方为阮诗玮教授经验方(益肾降浊方):太子参、黄芪、茯苓、桑寄生、桑椹、怀牛膝、丹参、车前子、六月雪各15g,白术 10g、当归 10g、大黄 6g。加减:肾阳虚证者加附子 6g、仙茅、仙灵脾各 15g;肾阴虚证者加熟地黄 15g;痰湿重者加苍术、半夏、陈皮 10g等;湿热重者加瞿麦、萹蓄各 15g。中药每日1剂,连续服药 3个月。治疗15天为1疗程,连续 2~3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后每 2周行B U N、Scr指标检查。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技术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Scr降低≥20%,Ccr增加≥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Scr降低≥10%,Ccr增加≥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30%,Scr无增加,或降低<10%,Ccr无降低,或增加<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Ccr降低,Scr增加。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 30例中,显效 10例,有效 15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83.3%;对照组 20例中,显效 2例,有效 9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 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涉及到中医学 “关格”、“肾风”、“癃闭”、 “溺毒”、“水肿”、 “虚劳” 等范畴。从临床观察看,脾肾气虚为其主要病机,肾衰日久,可见血瘀和浊毒,气虚、血瘀和浊毒贯穿C R F的始终[3]。本次临床观察以益肾降浊方为基础方,方中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桑寄生、桑椹健脾补肾,以助肾之气化,立足脾肾亏虚的根本,运用六月雪、大黄、车前子利湿泻浊,当归、丹参、牛膝活血化瘀,以使血行则水行。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再适当根据临床辨证加减,针对虚、浊、瘀、毒等病机而用药,以保护健存肾单位,促进可逆病变恢复,促进毒物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笔者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复杂,单一治法顾此失彼,难获全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与辨症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有效地降低或阻止了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1]王海燕.肾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8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3]张再康,王立新,杨霓芝,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病机探讨 [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5):38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