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检测分析

2010-02-10陆筱云王志忠

重庆医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纤溶抗凝活化

茅 敏,陆筱云,王志忠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200)

40例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检测分析

茅 敏,陆筱云,王志忠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20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形成状况。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LBY-S5体外血栓仪进行检测,脑梗死组:选择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50例。结果正常对照者血栓长度(17.2±5.2)mm,血栓体质量(15.0±6.3)mg;脑梗死患者血栓长度(33.59±10.0)mm);血栓体质量(36.0±12.1)mg;两者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形成普遍异常,显示出比正常人较易凝固的状态,说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存在促凝因素,易发生血栓,是极其重要的病理现象。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是其敏感指标,对脑梗死早期预示和病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体外血栓;检测

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对冠心病、脑血栓、心肌梗死、肺心病、中风等疾病具有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40例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形成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脑梗死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 45~75岁,平均60岁,均为首次发病。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 RI)证实,查明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另设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均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经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为健康者。

1.2 使用仪器 北京普利生LBY-S5体外血栓仪。

1.3 方法 Chaodler法。

1.3.1 血栓长度测定 受检者当日晨取坐位空腹抽取静脉血1.8 mL,注入硅胶管中,立即置血栓仪圆环上以Ω角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5 min,取下将胶管内血液倾倒于吸水纸上,测量体外血栓长度。

1.3.2 血栓体质量(干重) 将血栓放入80℃烤箱烤20 min,在扭力天平上精确称取重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判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0例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体外血栓试验检测结果

3 讨 论

检验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体外血栓形成异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出比正常人较易凝固的状态,说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存在致凝因素,易发生血栓,是极其重要的病理现象。目前血栓形成机制仍沿用Virchow理论。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3大要素,它们在血栓形成中互相关联,互为因果。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原因:脑梗死患者病程早期活化Ⅶ因子(FⅦa)浓度上升,正常人FⅦa含量2.7 ng/mL,占FⅦ0.5%,脑梗死患者FⅦa含量3.4 ng/mL,且半衰期延长。FⅦa可刺激内皮细胞合成组织因子并与之结合成复合物,启动凝血过程;可使FⅨ、FⅩ活化,且纤维蛋白含量上升[1],促使凝集反应加速,是形成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蛋白:活化蛋白C(PC)和活化蛋白S(PS)质和量下降[2]。FⅤa是血液凝固加速剂,受PC调节,PC和PS具灭活FⅤa和FⅧa功能,使抗凝系统能力降低。1981年JHGriffin等首先报道了蛋白C缺乏伴血栓栓塞的患者;脑梗死患者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上升,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下降,使得血小板黏附力、聚集性加强,血液黏度增加[3-4],纤溶系统受抑制,抗血栓功能下降[5];脑梗死患者血中存在多种致栓因素,归结为:血小板机能亢进,凝血因子增多并激活与异常致凝固系统亢进;抗凝物质减少与异常,纤溶活性下降,凝固与抗凝系统失衡最终导致血栓倾向发生。实验证明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对预防、治疗、监测脑梗死都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血栓性疾病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被刺激,血小板被激活或功能亢进,抗凝和纤溶活性减低,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或被活化引发体内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可以由单一因素引起,亦可由综合因素所致,亦可是后天获得性或遗传等因素,通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检查可对疾病的早期预示和助诊、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赵伟佳,杨和平,沈岳.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动态变化与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94.

[2] 黄彬,钟武平,陈茶.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蛋白 C、蛋白C和蛋白S活性的测定[J].临床检验,2002,20(1):54.

[3] 曾远明,李长清,胡长林.73例脑梗死急性期 TCD和EEG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3):402.

[4] 刘艳艳,卢晓蓉,黄潇湘.脑出血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对策[J].重庆医学,2008,37(5):1134.

[5] 宗俊学,丁培芳,芦璐.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的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4,10(2):58.

R743.3304

B

1671-8348(2010)07-0856-01

2009-08-02

2009-09-28)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纤溶抗凝活化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