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0-02-10沈玉权陈正群李伟刘大孟赵玉伟

长江蔬菜 2010年9期
关键词:曲叶烟粉黄化

沈玉权 陈正群 李伟 刘大孟 赵玉伟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暴发性、毁灭性病害,对番茄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番茄植株感染该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为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植株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下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甚至绝收。番茄是我省重要的高效益蔬菜作物,投入高、产值大,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对我省番茄生产将造成巨大损失。

1 发生情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已在兴化、江都、南京、无锡、盐城等番茄产区相继出现,2005年秋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江都、无锡番茄产区初现,并在江都的部分田块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后逐步扩展蔓延,为害日益严重。2007年秋季,该病害在兴化市邵阳镇日光温室栽培的番茄上严重发生,田间病株率一般在8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2009年中旬在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日光温室大棚内发生,田间病株率为20%。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正在江苏省由南到北迅速扩张,呈现全面暴发之势,为害程度不断加剧。

2 原因分析

2.1 主栽品种多为感病品种

由于2005年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没有在江苏发生,主栽的番茄品种一般不抗病,这是该病大面积暴发的主要原因。据无锡市调查结果分析,品种之间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差异明显,主栽品种卡塔琳娜、美国2003、百利、欧盾等均为高感病品种,只有少量抗病品种。如遇适当的天气、虫口密度等条件就很容易致病。

2.2 烟粉虱持续暴发

在烟粉虱众多的生物类型中,B型和Q型是两种为害最为严重的生物型。2003年以前,在我国广大地区暴发为害的为B型烟粉虱,而Q型烟粉虱仅在云南、北京等局部地区发现。自2000年以来,因独特的保护地栽培模式,使得烟粉虱在江苏能够越冬。由于烟粉虱具有食性杂、抗药性强、世代交替等特点,防治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气候变暖,使得 B型烟粉虱在江苏省持续暴发,不同生物型传播不同种类的病毒,而B型烟粉虱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媒介,其传毒和持毒时间可达14~21天,并可终身带毒;是造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暴发的直接原因。烟粉虱传播的植物病毒属于联体病毒科联体病毒亚组Ⅲ,其中包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联体病毒侵染植物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病后矮化、黄化、褪绿斑驳及卷叶,这正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典型的症状。烟粉虱的传毒特性和连年大发生造成了该病在我省番茄上的暴发。另外,据抗性监测发现,对大多数杀虫剂,特别是烟碱类杀虫剂,Q型烟粉虱相较于B型烟粉虱表现出极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是导致Q型烟粉虱正逐步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媒介。发现Q型烟粉虱扩散为害的同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也暴发流行。也就是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暴发与烟碱类杀虫剂使用后导致Q型烟粉虱的暴发也密切相关。

2.3 工厂化育苗快速发展

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病毒的远距离传播,也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短时间内大范围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工厂化育苗发展迅速,大量番茄商品苗被远距离销售,一旦在育苗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随商品苗远距离传播,随后被当地烟粉虱侵染后进行近距离传播,造成当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流行。

3 防治措施

利用番茄自身抗性是综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途径,但目前国内种子市场上很少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品种,也无高效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因此,防治传毒媒介——烟粉虱,是控制该病害发生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防控。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推广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是一项高效环保的重要措施。目前的抗病品种,有先正达的红果番茄齐达利、迪利奥、莎丽、拉比,粉果品种迪芬尼,瑞克斯旺的73-516、74-587、串收番茄 74-112等。目前我国自己选育的抗病品种还未真正推向市场,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

3.2 隔离育苗,培育壮苗

无病虫苗床的准备非常重要,选址要尽量远离大田作物。育苗之前,要彻底清除苗床及周围病虫杂草上茬番茄植株的残枝落叶,特别要铲除残果掉落在地上的番茄幼苗。在大棚或温室内育苗,还可以利用覆盖薄膜高温闷棚的方法杀灭残余的虫源。苗床用 40~60目(孔径 0.246~0.351 mm)防虫网覆盖,防止烟粉虱成虫迁入。每10 m2苗床悬挂1~2张黄色粘虫板进行监测和诱杀成虫,如有烟粉虱成虫进入番茄苗床,及时用药进行防治。

3.3 加强田间管理

特别注意夏季不要在番茄生长基地间种南瓜、薄皮甜瓜、茄子等作物,以免成为烟粉虱及其传播病毒的中间寄主。在移栽前7~10天,清理定植大棚内外的残枝落叶和杂草,并喷施敌敌畏1 000倍液1次,移栽前3天结合送嫁肥喷淋10%吡虫啉2 000倍液。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在大棚内每50 m2悬挂1~2张黄色粘虫板进行监测和诱杀成虫。发现植株枝叶有烟粉虱若虫、伪蛹时,可结合整枝及时摘除有病叶片,并清除有感病症状的植株。同时可适时轮作换茬,改种烟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如芹菜、生菜、韭菜或葱蒜类作物。

3.4 适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多,迁移性强,流动性大,抗药性比较强。要合理选择药剂,实行专业化统一用药,可以选用的农药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0%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等杀虫剂防治。

猜你喜欢

曲叶烟粉黄化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侵染番茄的曲叶病毒检测及遗传变异分析
黄化安全性保障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吐鲁番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技术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策略
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北京和河北局部地区Q型烟粉虱取代了B型烟粉虱